张鹏飞(1783-1857),又名鹏翼,字扶九,安康人。少贫,食菜根度日,编蒲叶以抄书。手不释卷,以读书为乐。
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1813)拔贡。嘉庆二十五年举孝廉方正,深得陕安道考评称赞。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中科,历主
临潼区、
褒城县、安康讲席。十七年(1837)秋,他将刻印书籍数车运京,以自用书柜交税金,遭局厅殴打,鹏飞封章上奏《治平二十四策》,获“越职言事”罪下狱刑部,八月释放归里。
咸丰四年(1854)卒,入祀“乡贤祠”。
嘉兴市十八年(1813年)选拔就职
州判。道光元年(1821年)考中
举人,以州判职赴
四川省候补。道光十七年以丧事回安康,后在临潼、褒城、安康等书院讲学。张鹏飞心系国家,希望所学能为国尽忠。道光元年至十五年,足及燕赵蜀楚,得与智士相切磋,洞察恶塞险要之势,战胜攻取之机,并以“补山”自号,誓当补天干城。张鹏飞生性慷概大方,而且胆识超群。北京卢沟桥一直为亲王大臣镇守,即使是老臣督军出入京华,经局部门都须接受检查。
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年)秋天,张鹏飞运书数车赴京履卖,遭到局丁殴打,张鹏飞率众还击打伤几名局丁,后被拘留在兵马司候审。张鹏飞秘拟《治平二十四策》,转交皇上,道光皇帝览毕很赏识他的才华,有留京录用之意.但群臣中有很多人极力反对,奏说他越级告状,破坏国法应下刑部大狱。道光爱其才,未加治罪,特赏还
举人学位,放他返回故乡。自此以后,书籍笔墨免纳税款。张鹏飞不但热爱教育,而且善于寻胜访古,曾游览燕、赵、蜀、楚古迹,考察边塞险要之地。编撰《续边防备览》,以供朝廷采纳。在教学上严格要求学生,诱导学生善恶分明,德才兼备。他的学识和人品为人们所敬仰,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张鹏飞致力于安康文化教育,举办兴贤学学舍,修
兴贤塔、恢复
奎星阁,减免贫田学生书费,尤其是创办“来鹿堂”书院影响最大,为安康最早的书版发行家,并将所刊刻经史子集二百余种赠给八个所属书院,供
生员们学习.他还曾倡导捐资修建陈家沟粮仓,开小南门,筑登春堤等。
咸丰二年(1852年),安康遭受洪水袭击,考院被洪水吞没,眼看临近考期他心急如焚,率领学生将考场迁移到新城关南书院之西。保证考试如期进行。
他一生著作大部收入《来鹿堂文集》。全书包括卷首、文集8卷,诗集3卷及别集,共收入诗歌272首,文章124篇,代表作有《治平十策》、《修关中水利议》等。除了收入《来鹿堂文集》的书外,还著有《六志补遗》、《续边防备览》、《补皇朝经世文》等书。有《续修陕西通志》、《学仓志》、《来鹿堂文集》。编撰书籍有:《来鹿堂文集》、《续边防备览》、《六志补遗》、《补皇朝经世文》八卷、《诗集》三卷、《别集》一卷、《关中水利议》等书。
张鹏飞在
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被释放回故里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张鹏飞致力于安康文化教育的建设发展。创办“来鹿堂”;在安康最早经营雕版印刷;倡修关南书院、
孔子庙、
兴贤塔;恢复
魁星楼,抢修水毁考院;在
牛蹄岭战役建乡学,由集资到落成,事必躬亲、一身百任、艰苦备尝。还向书院捐赠书籍两百余种,减免贫田学生书费,为解决贫寒童生膳食多方奔走,收回学田数百亩。他“在郡雕版印书,捐所校刊梓行之经、史、子、集两百余种于郡属八所书院,以惠士林。”
在执教过程中,张鹏飞秉承“必本之经以厚其基,扩之史以宏其才,正之濂洛关闽以端其趋,游之诗骚古文以雅其情”的理念,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
进士武廷珍、管讠芳、雷钟德,
举人吴敦品、黄加、李芬等人均为其授业弟子。张鹏飞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咸丰二年,安康大水,老城人逃入新城,张鹏飞尽囤粟施粥,人称“张公粥”。同年“考院倾没,而试期已近,乃倡率诸生移考院于新城,改修关南书院于考院之西。郡邑人士咸受其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