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1年(1942)7月,日本侵略军原田混成旅团、奈良支队共5000余人,侵占
丽水市后企图入侵
云和县,在
保定市一带渡江,受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八军暂编三十二师阻击,窜入
松阳县县城。8月3日,向云和、松阳边境的沙坑、
苦楮树下、鸡公骑坳、桅树坳、山望排等地侵袭,欲越方山岭侵犯
浙江省政府临时驻地云和,经浙江省保安第三团顽强阻击,遏止敌军于松阳县石仓源、坑埠头、云和县山望排一线。4日,日军卷土重来,向我方猛攻,经激烈战斗,敌被击败。5日,日军增调主力骑兵,在飞机
大炮掩护下,再次疯狂攻击方山岭东西一线。驻防
石浦镇、龙门一带的陆军第八十八军新编二十一师奉令星夜驰援,与浙保三团共同阻击,凭借地形优势,以猛烈炮火击退敌军多次进攻。激战三昼夜,
日本侵略军受重创后溃退。其地势最低的鸡公骑坳成为当时日军的主攻战场。史称方山岭战役。
简介
【日方记述】
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的《昭和十七、十八年支那派遣军》(中文由高书全译)一书已全面揭示了当年的详情。在日方资料当中,方山岭战役与
松阳县的侵略战合并,统称为“松阳作战”。而直接说明投入“方山岭村东西一线”地区的是日军原田混成旅团绿川支队(又有绿川联队、绿川大队、绿川追击队等称呼)和奈良支队。
原田混成旅团由第十七师团(代号“月”,司令部设
徐州市)组成,有三个步兵大队,组成人员概数三千五百人,马八百五十匹。旅团长为第十七步兵团长、
少将原田次郎。
原田混成旅团具体数据:军官159人,下士官以下3347人,随军劳力267人,
日本马706匹,中国马139匹,
山炮4门,联队炮3门,
九二式步兵炮4门,重机枪13挺,
轻机枪92挺,
迫击炮92门,三号无线机3台……奈良支队由第四十一
师团(代号“河”,司令部设华北德县)组成。两个步兵大队,从六月中旬开始参加作战。支队长、步兵第二三七联队长为大佐奈良正彦。
原田旅团(包括独立步兵第八十八大队)于七月二十五日在
龙游县南方地区集结兵力。原田旅团长当日到驻在
衢州市的军战斗司令所报到、汇报情况,同时接受了有关
松阳县作战的命令:“七月三十一日将驻
丽水市的奈良支队(两个大队)配属给原田旅团。
旅团(四个步兵大队)于七月二十九日由龙游南方地区出发,经灵山镇、
北界镇,奈良支队于八月二日从丽水出发,经
碧湖镇、裕溪市,分别向松阳前进,歼灭沿途敌军。攻占松阳后,在该平原地区歼灭敌暂编第九军,固守该地,以保证军主力侧后方的安全。”
八月二日四时三十分,由金岸市出发,九时三十分到达旧治镇(注:可能即松阳旧市)。当日,藤原先遣队及本队前锋在石龟山及大徐村附近,遭到敌军第三十五师约一千人的抵抗,旅团于十二时增派步兵第五十三联队予以击退,傍晚到达口(
松阳县西北五公里)。当日,奈良支队进入松阳东方隘路附近。三日五时三十分,从堉口出发,利用拂晓,全面压缩包围圈,进攻松阳
南方地区守敌,十时攻占松阳县城以及周围地区。部队主力为防止事故,未进入县城。
旅团为了迅速追击溃军,立即派出绿川追击队,向松阳南十五公里的方山岭村东西一线追击。该追击队一线击溃敌军,并在该地附近发现敌武器库,缴获大批
步兵炮、重机枪和步枪等,但因无法运输,均予销毁。
奈良支队在同军及原田旅团就
松阳县作战进行协商时,曾接受如下命令:“七月三十一日划归原田旅团指挥。八月二日从
丽水市出发,沿
碧湖镇、裕溪市、松阳间的公路,一路歼灭所遇敌军,攻占松阳。”主力于八月二日从丽水出发,向裕溪市前进,中途在九龙附近击溃敌军之抵抗,进入碧湖镇附近。
从保定村经裕溪镇通往松阳平原的道路是一条约有四、五米宽的山路,距
瓯江河底高达七、八十米,但在保定村西南方的对岸敌军,在阵地上居高临下,部队无法通过。支队将兵力集结在碧湖镇西方山脚下,然后越过保定村西北方山地,于当日(二日)日落前进入裕溪镇,于该地附近宿营。同一天,步兵炮兵队长大城大尉进入贾定
北方地区侦察阵地时,中弹阵亡。三日清晨从裕溪市出发,九时许到达
松阳县平原东端,对松阳附近一带进行搜索,未发现任何敌情,也未发现原田旅团。下午,派出乘马小队搜索松阳西北方地区,直到傍晚,才在松阳西北方约八公里的地点,同原田旅团取得联系。
奈良市支队长四日率乘马小队赴原田旅团司令部会见旅团长,汇报自
丽水市出发以来的战况。此后,原田旅团(八月十七日之前包括奈良支队)直到八月二十六日,固守广大的松阳平原,扫荡敌军,摧毁敌军事施设,同时掩护军主力撤退(编注:说明此时日军已进入败局状态)。期间,曾驻守方山岭村附近的绿川支队,于八月八日被调来松阳平原。一度配属原田旅团的奈良支队,奉命于八月十七日到达碧湖镇,重返第七十
师团长的指挥之下。
【双方参战人数】
关于投入方山岭战役的日军人数,绿川大队已有详载:共1032人,其中军官54人,马165匹,联队炮1门,
九二式步兵炮1门,重机枪5挺,
轻机枪31挺,
迫击炮32门。奈良支队由两个步兵大队组成,具体人数未详载。参照同时作战的原田混成旅的编制,步兵第五十四联队第三大队765人,步兵第八十一联队第三大队719人,按最低编制算,估计奈良支队编制人数至少为1438人。如此说明,投入方山岭战役的日军人数可能有2470人。
参加方山岭战役国军为88军新编21师、浙保三团。1941年5月—1942年12月期间,88军军长
范绍增,副军长
罗君彤(兼新编21师师长),由新编第21师、暂编第32师、暂编第33师、第79师共4个师组成。至1944年,88军军长
刘嘉树,副军长罗君彤(兼新21师师长),由新编第21师、暂编第32师、第79师共3个师组成,官1264人,兵19037人。按
平均数算,新编第21师官421人,兵6346人,共计6767人。浙保三团是一个“非军非警”的特殊部队,没有固定编制,据1942年的其它相关战场记录资料介绍,浙保三团之中,直接上战场的人数估计在500人左右。据此推测,中方投入方山岭战役的实际兵力达7267人。
【双方伤亡人数】
在7月25日至8月14日的19天内,
松阳县城乡及方山岭一线战事非常惨烈。国军直接战死疆场的将士达658人,被俘66人,伤者不计其数。日军直接战死的也有33人(其中军官2人),负伤的53人(其中军官8人),战病的219人,战死马37匹,战病马26匹。中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惨重的代价,中、日双方直接战死的人数达到了20:1。
【战役评价】
从双方投入的兵力、阵亡人数分析,方山岭战役是一次国军扭转
浙江省抗战大局、反败为胜的规模化战争,有着积极的战略意义,而并非什么“小战役定大局”,也没有文学作品所描述的戏剧化镜头,而是国军战士用鲜血捍卫祖国山河的惨烈战争。
【战场记忆】
王心白老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日军于3日派出主力骑兵从
松阳县沙坑及枯株树下两个方向的山间小路,奔袭
云和县、松阳交界海拔800多米的方山岭,另外分兵从小路侧出,攻桅树坳和山望排,战线长达十余里。其实也只写出了一个大概,并未注明详细地点。
方山岭村与
三望排村之间,是一条长约15里绵延起伏的松阳、云和分水岭,距方山岭村5里处有一个山坳,叫着“石仓岭坳”,海拔800余米,南邻松阳沙坑,下至云和徐湖村。山望排村海拔约700米,在山望排村东方二里处,有一个较为低矮的山坳,叫着“鸡公骑坳”,海拔400余米,北邻
松阳县枯株树下村,南下
云和县桃子坑村,该线是当时云和自松阳最近的古道,商路繁华。当时
日寇主力部队即试图从较为低矮的“鸡公骑坳”向云和进发。
“鸡公骑坳”成为最激烈的主战场,是地理要素决定的。日寇在碧湖、
保定市一战失利后,调转矛头,从碧湖来到松阳的港口村,然后到达沙坑、大东坝一带,经过侦察,发现两条途经可走,“石仓岭坳”虽然较近,可山高路陡,进攻艰难,而“鸡公骑坳”,山势较低,但需要绕道到大东坝、外大阴、枯株树下,需多走10余里路。日寇在
松阳县地界,一马平川,行动非常容易,必然选择主力部队向“鸡幺骑坳”进发。在“石仓岭坳”虽有日冠部队进攻国军,但只作为布防性质,防止国军从沙坑下来后,后方袭击日军。
当年
日寇确实已经攻占了
三望排村。有关史料记载日寇“未曾攻上山头”,其实不然。现年已86岁的山望排村赖振桂老人回忆了当年的事情,他说道:当年我已20多岁,非常清楚地记得当年的事情,民国31年,当时村里驻有二个连的国军,一个连长姓邵,另一个连长姓范,还有一个排长姓张。一天,松阳枯株树下村的李关水(号名关水佬,已故,估计是被迫)带了日寇从“金竹窝”(王望排村后的一条小路)上来,具体人数不清楚,到村里后,杀了村里的一头猪,是剥皮后,煮着吃掉的,并打伤了村里的一个老头和一个妇女。
日寇到村后,一部分日冠就往“鸡公骑坳”,看到凉亭(该亭在“鸡公骑坳”下方100米处,现存完好)对面山上的几个国军后,就用机枪扫射,国军当时就被打死,战后,我看到山上的士兵尸体是穿黄色军衣的,凉亭路边上有一个尸体是穿毛衣的,也没有埋葬,路上的尸体是我推下山的,至今对面山上还有尸骨,村里人都不敢去山上砍柴。当时日寇上来后,大部分国军退到距山望排村西边2里地的庙里(千年古刹经堂下),也有从凉亭直接退下,一直到渡蛟村(已被水库淹没)。日军和国军很好分辩的,日军的枪声是两响的,声音听起来是“嘭啪”,子弹的屁股也不一样,国军的枪声一响。
当时在“鸡公骑坳”的战争非常激烈。赖振桂老人说:当时国军的营长在赤石,师长在
龙泉市,第一天,国军战士退到渡蛟村后,营长即下死命令,要返回战场,并派了大部队增援,第二天天亮时,国军就到了,是从兰蓬下村(该村距桃子坑村2里,现有2户人家)屋背的“丁背崀”上来的,到“经堂下”庙里就住下,到晌午时分,开始反攻,日本军队仍旧退到松阳枯株树下村。
“鸡公骑坳”战争非常残酷。赖振桂老人说:当时,我和村里的10多人晚上藏在村后“三周田”的一个灰里,白天躲在山上,所以情况非常清楚。当时村里还装起了电话,就在当天,
日寇大部队从“鸡公骑坳”的大路正面反攻,战打了三天三夜,日本人往上开炮,炮一落地就是一个大窟窿,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就在第三天,战争结束后,我被国军叫去带路,连夜带到
松阳县的“大山头”村,我是走在部队中间的,不用走在前头。从“鸡公骑坳”、内大阴、外大阴一路出去,道路两傍都是尸体,大都是穿黄军装的日军,有一个日军尸体被
母猪撕得一块一块的,天黑时到外大阴渡口,踩上了才知道是尸体。战后国军的一个连在村里住了一个月。村里留下的子弹很多,我就捡了七八斤子弹,其他人也捡了很多,因为是铜可以用来换糖吃的,还有许多未打过的子弹,
手榴弹也很多,都已拉掉引线的那种,拆出里面的肖是很臭的。
与“鸡公骑坳”面对面的村叫“瓦窑背”,从“经堂下”到该村,要沿山沟步行10里路,站在村后的山上,直视“鸡公骑坳”距离约为2里路。该村的涂松秀老人现年已79岁,她说:当是我已14岁,但个子很小,大人都躲到山沟里,小孩不怕,在家里。枪声象鞭炮一般,三天三夜不停,飞机飞得很矮,象
差翅亚目那样多,炸弹声接连不断,到菜地里去摘
南瓜叶吃也得从树下偷偷走过。退下来的国军在我家住了一夜,杀了我家一头猪。在“石仓岭坳”防守战争也非常激烈。家住方山岭山脚徐湖村的老人李广太(2000年去逝,现年85岁,原名李日狗,建国后大源乡第一任乡长),他在前几年回忆说:当时我在方山岭为国军挑水,因为机枪长期扫射会发热,需要用水浇凉,每日要挑10余担到“石仓岭坳”,国军看我挑水辛苦,杀牛煮肉的时候,也会分我一勺。开始的第一天,国军战士在位于石仓岭半腰的石壁上放哨,日军冲上来一枪将一个哨兵打倒,其余的哨兵急忙往山顶逃去,到“石仓岭坳”后,国军即用机枪扫射,一打就是三天三夜,未见日军冲上来过。
家住方山岭村的范家老太太回忆说:当时,村里几天几夜都有部队行走,从未间断过,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住满了人。方山岭村的蔡裕良老人回忆说:当时的一个连长住在我们家,说是肚子痛,我娘泡了一碗草药给他喝,就好了,他给我娘一串铜钱,然后就去打仗,最后是死了抬回来的,就葬在我家旁边,前几年建房的需要,我把他的坟迁到别处了,现在到
清明节我还给他上坟。前年村里还找出两个未爆炸的重型炸弹。
这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魂。时光飞逝,如今所有的地方很难看见战争的痕迹,所见的是茂密的丛林和潺潺的清泉,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但皑皑青山不但掩埋了国军战士的尸骨,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魂,这里山山水水就是纪念的丰碑,当年
爱国主义的精神应当得到传承。“鸡幺骑坳”距桃子坑村康庄公路3公里,如在此处设一座中日战争纪念亭,供后人纪念,将是永远激励
丽水市人民爱国主义热情的一座闪光宝塔。(选自《
乡土云和》,作者:
黄育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