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口楚长城遗址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
独树镇中信庄村。东边为黄石山西麓
擂鼓台、北岭头、尖山诸峰,西边为
伏牛山东麓的对门山、旗杆山、香布袋山诸峰,东西山峰并列,两山夹峙,形成隘道,地势十分险要,称为大关口。
战国时期,
楚国为与中原诸国争锋,在其最北边界
黄石山一带依山筑塞,修筑长城,扩充基地,作为进退之据。楚时修筑的长城名为“楚方城”,后
方城县名由此而得。公元前656年,
齐国伐楚,两军相遇城召陵,楚派大夫
屈完前往齐军军营谈判,以“楚国以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固守,迫使齐国打消了伐楚计划,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方城”一词从此正式出现在重要历史典籍中,屈完所说的“方城”,即指方城山修筑的“楚方城”,楚方城从此成为楚国北境上的一道重要屏障。《淮南子·坠形篇》把方城与太汾、阪、
井陉县、句注、居庸等关口并列,合称为“天下之九塞”。
大关口一带的
楚长城结构独特,有南北两道城墙并列,北城墙长810米,南城墙长640米,南北城墙相距250-380米,墙体残高1.5-3米,底部宽10米,顶部宽1.5米,南城墙北侧有7个土台,面积均为12米见方,似为城堡遗迹,西侧也有两道土城墙,全长约400米,城址附近出土过
战国铜戈,铜镞等。楚长城的修筑比
固阳秦长城遗址早400多年,楚长城的连线至少比秦长城早了半个多世纪,因而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在楚长城绵延600多里的区间里,
方城县一段楚长城以其修筑最早,战略地位最为重要而闻名于世。整个城墙遗迹,西部垒墙为固,东部连山相接,南北城墙为两道防线配置,完全是军事要塞体制。2000年被公布为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