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长尾穿山甲(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体重2-2.5
千克,头尾总长度为95-115厘米。是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体表被角质鳞甲。
颅骨呈筒状,吻尖长,无牙齿而舌甚发达。爪长,尤其是前足中趾爪特长,用以挖掘
白蚁类洞穴。夜行性。
分布于非洲洲的
热带地区。栖于洞穴内,傍晚出外觅食,以白蚁为食,包括蚁类
美国白灯蛾及卵。食量很大,还能上树去寻食白蚁,上树时用锐爪钩住树干,再用强大的尾抵住或卷住树干。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夏末秋初发情交配,随之入洞内
妊娠、分娩与哺育,翌年初春,幼仔即由母兽携带出洞,有时可见母兽背着幼仔活动,甚至有3只幼仔争先骑到母背上的有趣情景。
黑腹长尾穿山甲体重2-2.5
千克,头尾总长度为95-115厘米。该物种具有
长尾𫛭,适于抓握,占其总长度的近三分之二。在八个
鳞甲目种类中,它们具有最长的尾巴(60-70厘米)和最短的身体(35-45厘米)。
雄性略大于
雌性。在哺乳动物中的记录数,尾部包含46-47尾椎。身体覆盖着大的重叠的鳞片,
栗色,带淡黄色的边缘,形状像
菜蓟叶。和
亚洲穿山甲不同,鳞片的基地没有毛发。背部覆盖9-13排鳞片,除了脸、
喉咙、腹部、内臂和腿以外有鳞片,在尾部的下面有一个小的裸斑块。这个裸露的部分包括一个感觉垫,用于在攀登时寻找搁置。像同类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长尾穿山甲具有强壮的弯曲爪,专门用于挖掘蚁巢。
黑腹长尾
鳞甲目是非洲穿山甲物种中最多的树栖物种,栖息于河流和沼泽森林,通常由
棕榈(包括
藤本植物)和专门的沼泽树木形成的林带。它们的分布非常局部化,永远不会远离永久的水域和水道。在
尼日利亚东南部,它们也出现在初级和次级
雨林,人工森林(
灌木丛),沼泽森林和农田(前低地雨林的农业区)。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
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硬壳令
食肉目难以咬碎或下咽,当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试图去咬缩成一团的
鳞甲目时,穿山甲也会利用肌肉让鳞片进行切割运动,割破敌人的嘴巴,试图吃掉穿山甲的动物会被割成重伤。
舌细长,能伸缩,带有黏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蚁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舔食之。主要食物为
白蚁,此外也食蚂蚁及其
美国白灯蛾、
蜜蜂属、胡蜂和其它
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
对于黑腹长尾穿山甲的繁殖行为知之甚少。幼仔通常在11月至来看3月之间出生,妊娠期约为140天。
雌性通常只产生一个后代,在断奶前在母亲的尾巴上携带约3个月。
该物种被捕获用于其肉类,在市场被消费或交易,以及其用于文化和民族医药目的的鳞片,包括传统的非洲医药。因此它们受到当地和越来越多的国际传统医药和食用森林猎物市场的狩猎威胁。虽然历史上比
白腹长尾穿山甲更少见,但在
尼日利亚食用森林食品市场中,黑腹长尾穿山甲数量的增加表明越来越依赖这种物种来满足当地需求(2013年)。该物种已在国际贸易中被警示(2010年)。根据CITES 1996 - 2011年期间的贸易报告,几乎每年都会报告活体动物、标本或皮肤的贸易,2000年从
中非出口了40个标本。与其他非洲
鳞甲目的物种一样,据信
亚洲市场对黑腹长尾穿山甲的需求和贸易量正在增加(2012年)。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可能也对该物种构成重大威胁。定期溢油,特别是在
尼日利亚和其他产油国,导致栖息地退化,并可能直接影响黑腹长尾穿山甲
种群。
此外,该物种出现在一些保护区内,如
刚果的伊图里森林保护区。虽然这些地区对于保护受威胁的野生动物至关重要,但许多地区面临着非法采伐、采矿和农业侵占的持续问题,并且不断需要资金来制定和实施对它们采用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