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人外交官,1830年生于法国罗纳省,后因娶美国姑娘而入籍新大陆,
南北战争时期指挥纽约第51团,退役的时候是
准将。1866年任美国驻
厦门市领事,因处理罗发号事件成为
台湾省通,1873年替
日本出兵台湾寻找理论证据。1890年经日本人推荐,出任朝鲜外务协办和内务协办。1899年死于汉城。
夏尔·威廉·勒让得尔Charles William Le Gendre(1830年—1899年)
中文译名李仙得,李让德。原籍
法国,巴黎大学毕业,后认识
美国知名律师的女儿克拉拉·维多利亚,两人在
布鲁塞尔结婚后,勒让得尔随妻子移居美国,并成为美国公民。
南北战争爆发后,他参见了纽约第51步兵团,1862年负重伤,伤愈后晋升
中校,在第9军指挥一个团,在
尤里西斯·格兰特手下参加
维克斯堡战役,后来在
莽原之役中再次负伤,在医院养伤的时候还经历了
美利坚联盟国最后一次突袭,战后退役的时候是
准将。
清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出任美国驻
厦门市领事。
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美国
商船罗妹号(the Rover,又译罗发号)在
台湾省东部外海红头屿(今
兰屿岛)触礁沉没,其生还者被
恒春镇(清季凤山县下林边以南,今恒春 地区)
原住民杀害,引发美国与清政府交涉,以及
美国军队自行前往攻击原住民部落的「罗发号事件」。李仙得于此期间奉命来台察看,但因为琅峤位在属于「生番」地界的土牛线外,台湾官员不愿介入,李仙得与官方的交涉无任何成果,于是在同治八年(1869年)10月10日自行进入琅峤与十八社总头目
卓杞笃谈判,协议原住民不再伤害漂流于此的西方船难人员。也因为这番经历,并能说
台湾省话,李仙得遂被视为「台湾番界」通。
李仙得在
同治十一年(1872年)辞去
厦门市领事之职,搭船返美途中过境
日本横滨,在美国公使介绍下,与日本外务卿
副岛种臣会面。当时日本有海外扩张企图,又因为
明治维新後大量士族(旧武士)失业造成巨大社会问题,更积极谋求以对外战争转移内政问题。适有琉球
宫古岛漂民五十四人在同治十年(1871年)于琅峤遭
原住民杀害,日本打算以保护国民、质问生番为藉口出兵台湾。对这个送上门来的帮手如获至宝。日本许诺给他以陆军大将相应的官衔,如果占领台湾,还可以让他当
台湾总督。
李仙得以处理罗妹号的经验指出,
中原地区政教不及「番地」,
日本可用「番地无主论」作为出兵台湾的大义。李仙得提供台湾的地图与照片,并说只需两千兵力便可轻易占领台湾。副岛闻言大感兴奋,外务省遂在当年十一月以准二等官聘任李仙得为顾问。李仙得并为日本规划详细的出兵、
殖民计画。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明治七年),日本政府成立台湾蕃地事务局,任命
西乡从道为事务局
都督,率兵三千六百攻打台湾琅峤地区以
牡丹乡为主的
原住民部落,是为
牡丹社事件,日方称为「台湾出兵」。
日本蠢蠢欲动之际,奇特的一幕出现了:
美国官方正式表态,不鼓励日本侵台,可李仙得和另几位退休的美国外交官却使劲怂,向日方鼓吹出兵
台湾省的重要性。
日本出兵后,李仙得担任随军辅翼官,制定规划,还介绍美国军人参加。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为日本拟定外交策略以蒙蔽国际视听,并帮日本雇用外籍军人、承租船舰、购买军火。其目的在于日本占领台湾後,美国人可独占贸易利益,甚至拥有实际的殖民权。
中原地区方面得知李仙得在此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欲做
釜底抽薪之计。
李鸿章上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论日本图攻台湾」一函中便指出,日本依赖美国人,促美撤回人员船只,即能迫使日本罢兵。于是清廷向
美国提出抗议。九月十二日,李仙得前往
厦门市与清廷谈判时,遭到美国水兵逮捕。同年十一月日军撤离
台湾省,美方遂以李仙得未带兵为由予以释放。于是他又跑到北京当
日本议和大使
大久保利通的
参赞,回
东京后,担任日本政府的外交顾问。1890年经日本政府推荐,当上了朝鲜外衙门协办,同年转任内府协办,1899年死于
汉阳。著有《关于厦门和福摩萨岛的报告》。
1874年日本以琉球难船事件为由出兵“征台”,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
中原地区的序幕。此事件与美国人李仙得有着密切的关系。李仙得时受雇于日本政府,充任“准二等出仕”。他向日本政府提出几十件
备忘录及意见书,教唆日本政府接受
台湾省番地为无主之地的主张,并帮助
副岛种臣使用奸计骗得了出兵台湾的口实。他还雇船雇员协助
日本出兵“征台”,所以,日本此次侵台,从策划到实施,李仙得都积极参与,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第一次侵台,是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开创了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第一个篇章。这次事件,与美国人李仙得关系密切。研究中日关系史和台湾史的学者,以往对这次事件有所关注,但往往语焉不详。不管是从中日关系史角度还是台湾史角度,这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日本关于李仙得的文章主要是介绍性的,如
吉野作造的《日本外交的恩人将军李仙得》、小说家里见淳的《李仙得年谱》、我部政男、栗原纯编的《李仙得台湾纪行》等。研究性的文章最早应当是中村尚美的《李仙得》、《李仙得外交意见——英俄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外交》等。《李仙得》一文篇幅极短,主要指出李的最大功绩是在
台湾省事件上,同时,认为台湾事件后,李为
大隈重信提出的诸如“
日本富强策”、“日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华士族秩禄处分”、“虾夷地开拓意见”等很多的意见书,起到了作为外交顾问的作用。就李仙得与侵台的关系而言,所见只有庄司万太郎的《1874日本征台时Le Gendre将军的活跃》一文。此文对李仙得与侵台之役的发端等都有涉及,但只停留在对事件的叙述上。出于日本人的立场,此文认为李仙得的台湾番地所属论,在
国际法上是没有疑义的,由于李的策划奔走,竟使清廷承认日本的军事行动为义举,对李的这些努力,就日本人而言,不能不表示感谢。在
台湾省方面,关于台湾近代史的著作凡涉及到此阶段的,一般都会简单地提及李仙得与
日本“征台”的关系。论述较为详细的是
黄嘉谟的《美国与台湾》和藤井志津枝的《近代中日关系史源起》。就专题性研究论文来说,只有吴的《李仙得C.W. Le Gendre与台湾》和林君成的《李仙得与日军侵台》两篇。吴蕤的文章发表得较早,视角虽是从台湾人的立场出发,但仅停留在叙事上,史料方面也没有超越庄司万太郎的文章。林君成的文章主要从
琉球王国问题的由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没有使用新的史料,更没有对李仙得教唆日本政府出兵、使用奸计骗得出兵口实的过程、李雇船雇员协助出兵等进行详述。大陆还没有一篇专文论及李仙得,《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台湾历史纲要》等一些涉及中日关系史和台湾史的论著中,只是简单地提及李仙得与日本侵台的关系。本文将使用第一手档案资料,对李仙得与
台湾省的关系、
日本侵台之役策划中李仙得所起的作用,以及中日、
中美关系等,进行新的全面分析探讨,试图使日本谋取占领台湾的过程真实地再现出来,并从中探寻
美国与此事件的关系。
2. 关于「琅(王乔)」的地名,由于现代中文已不使用「(王乔)」一字,电脑中没有内建
字形,因此网路上多以「琅峤」或「琅乔」代替。但当时的奏摺与公文书往来,均作「琅(王乔)」,「(王乔)」方为本字,不宜以其他文字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