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是
美国女作家
苏珊·桑塔格创作的艺术类著作,首次出版于1977年。
《论摄影》探讨摄影与知识、权力、历史,消费、伦理、阐释等多方面的关系,并从伦理道德和审美的立场对摄影进行了考察,最终对摄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创作背景
苏珊·桑塔格之前,
瓦尔特·本雅明首先对机械科技复制图像和影像消费的批判思考:
罗兰·巴特以
符号学概念分析照片的多重意涵,并论述照片创造的各种神话效果:德波则描述人类的真实经验,如何沦为一种可供消费的影像、再现与景观。约略在桑塔格书写
摄影的同时,伯杰论及摄影与艺术的关系,瑟库拉讨论照片作为档案所操作的社会控制,而
傅科则以对圆形敞视监狱的研究,提出视觉监控与权力来源的理论。而
苏珊·桑塔格在这一摄影批评的讨论背景下,结合前人的观点,创作出了《论摄影》一书。
内容简介
《论摄影》是与现代性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对摄影进行论述,苏珊·桑塔格从哲学、艺术、历史等不同的角度对摄影作品和摄影本身进行剖析,闸释摄影的本质和影响,把摄影当作现代文化现象作出了抽丝剥茧般的论述。书中深入探讨了
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互相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
捕食性和侵略性等等。
作品思想
桑塔格在《柏拉图的洞穴》这一章开篇就提出了人类社会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据记录这项工作开始于1839年。从那以后,几乎万事万物都被摄制下来,或者说似乎是被摄制下来。这种吸纳一切的摄影眼光改变了洞穴——人们居住的世界——中限定的关系。”确实,在摄影技术被发明之前,人类如果想要把自己生命中那些自认为可贵的、有价值的瞬间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人类可以借助绘画艺术,但绘画不仅仅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真实性和还原性来说,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
再者,人们在看一幅照片和在看一幅画的时候,认识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某人请一位画家帮他画一幅肖像画,看到画面的时候,他所关注的焦点通常是,这画画得怎么样,色彩怎么样,笔触怎么样,再有就是画得像不像本人啊这样的问题。但如果放在自己面前的不是画,而是自己的照片时,关注的可就完全不同了。有些人会想,我在照片中比本人显得更成熟些,或是没本人好看;有些人则会想,这动作、表情似乎不太自然;或者又会向别人介绍,这是我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拍的照片,等等。跟绘画不同的是,看到照片时人们下意识的反应是:这张照片就是事物本身。只要出现在照片中,人们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就有这么个人,或这样的事情真实地存在和发生过。“照片被认为是特定事情发生过了的铁证。即使图片可能有误,但总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即有某种事,或曾有某种事,与图片相印证。”所以,有了摄影技术,人们的怀旧,对过去的某些纪念,都被制作成影像保留了下来。这就是
摄影的本质:摄影使用技术手段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定格了下来,虽然从它本身来看它只代表了一个虚幻的真实世界(因为真实的世界会因为时间的流逝每一秒钟都会有不同,过去的一刻已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对于人类来说,它却是真实的,至少是曾经真实的。
对桑塔格而言,将“照片世界”与现代性的困惑相关联,是其论述摄影的一个核心。她认为正是照片所构成的世界影像,加剧了离开世界真实情况的步骤,使人们远离有机的生活,脱离历史,放弃行动。然而,在这一切之外,在“一同表现出来的,还有一些别的、令人生疑的欲望”之外,人们在观看照片时,依然没有停止对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对深入事物表象以下进行探索的不倦兴趣、对世界进行挽救与颂扬的强烈渴望。
出版信息
1999年7月,《论摄影》中译本由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艾红华、毛健熊译,2002年4月再版。
2008年1月,《论摄影》中译本由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黄灿然译。
作品影响
《论摄影》获得了1977年国家图书评论圈奖的批评奖,并被《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选为1977年最佳20本书之一。
“
苏珊·桑塔格提供了足够的思索实物,以满足最为智性的需求。她论及许多涉及
摄影与良 知、知识与艺术的关系的总是――其中有些令人鼓舞,有些甚至令人震动。”(《
时代周刊》)
本书开宗明义:“摄影术肇始于1839年,从那以后,几乎所有事物都为摄影所记录,至少看来如此。正是这永不餍足的摄影镜头将我们从
柏拉图的洞穴困境中解放出来。摄影在教给我们新的视觉模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和扩大我们既有的观念,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值得看,什么东西允许看。摄影是一套看的语法,更是一套看的伦理。摄影业最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将一种认识加诸我们,即人们可以把整个世界当作一系列相片,纳入脑中。”通过拍摄下来的当今普罗大众日常生活影像的存在的确证,
苏珊·桑塔格在本书中探讨了范围广泛的问题,既涉及美学,又涉及道德。
“这是在过去140年中,就摄影影像对我们观看世界以及观看我们自己的方式这一深刻改变 所作的才华横溢的分析。” ――《
华盛顿邮报》
“未来,就各种大众媒介中指明对社会作用的探讨,必须以桑塔格的《论摄影》为关键著作 而加以引证。这些文章使我们一窥如此的情景和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济系统依赖于
照相机 的使用,以致于
摄影影像不绝于缕地插入到经验与现实之中。”――约翰・
阿尔班·贝尔格,《新社会》
作者简介
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
纽约,毕业于
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
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
西蒙·德·波伏娃、
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
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
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
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
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