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犁
王蒙所著书籍
《在伊犁》,是一本由王蒙所著、作家出版社于1984年8月首次结集出版的书籍,该书共收录了包括《哦,穆罕默德·阿麦德》等九篇作品。
《在伊犁》前八篇都是记载王蒙在伊犁的所见所闻和所经历的人和事。它们可以各自独立成篇,但人物与故事又互相参照、互为补充,成为一个系列,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那一段生活。《在伊犁》第9篇小说《鹰谷》,写的则是离开伊犁以后的一段经历,可看成是《在伊犁》的一个续延、一个尾声。
《在伊犁》是新疆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作品所写的虽然是过去的岁月,但仍然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1965年,《在伊犁》作者王蒙去到伊宁市巴彦岱镇。他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跳麦西热甫等。这期间的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新疆叙事”系列作品的源泉。《在伊犁》正是以他的这段经历为背景所创作的作品。
出版历史
1984年8月,《在伊犁》由作家出版社首次结集出版。2024年7月,《在伊犁》由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在重新编辑修订的基础上,恢复了后续版本没有使用的代序——《故乡行——重返巴彦岱》一文。这篇文章写的是1981年王蒙再回新疆时的故事。
内容情节
《在伊犁》全书以王蒙曾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村劳动生活的多年经历为背景,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他的那段岁月。其中包括,王蒙在伊犁认识的青年穆罕默德·阿麦德,他的行为举止与当地传统习俗有些不同,如跳舞姿势像女人、会做一些被认为是女性才做的事等,因此受到一些人的误解和排斥。但王濛在与他的接触中,发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尽管生活艰难,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还展现了伊犁地区的生活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随后讲述了依斯麻尔的故事,他带领社员们在湟渠龙口工地昼夜三班倒抢班掘进,最终成为全工地最早完成任务、提前凯旋班师的队伍之一,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家庭情感以及邻里之间的相处。后文又围绕着葡萄展开,讲述了与葡萄种植、酿造等相关的故事。然后又介绍了一位名叫爱弥拉的姑娘,她爱上了一个小伙子,为了爱情辞去工作,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她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和困难,然而她始终没有放弃。之后便讲述了王蒙在伊犁的一些生活趣事和感悟。又从更宏观的角度展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最后一篇介绍了离开伊犁后的一段经历,为全书的故事画上了句号。
作品目录
以上内容来源:
作品特点
《在伊犁》中,王蒙有意回避了职业的文学技巧,通过散文化的日常生活叙事,塑造出了众多可爱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意蕴丰富的同时,视角别致有趣。
作品评价
《在伊犁》这部作品能够时隔40年再版却力量不减,究其原因,是作家对一方土地和人民的真情实感,是一次文学援乡的深情书写。(极目新闻评)
《在伊犁》的艺术魅力来自生活和人民,书中那些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写作手法创造出来的典型,他们身上传递出的勤劳、善良、坚毅,他们对生活保有的乐观和热爱,激励一代又一代读者发现生命之真、人性之善、生活之美。(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评)
《在伊犁》是新疆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作品所写的虽然是过去的岁月,但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现实意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评)
相关事件
2024年11月,《在伊犁》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书作者、“人民艺术家”王蒙直言书写新疆于他而言是一种深情。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出版历史
内容情节
作品目录
作品特点
作品评价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