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生红豆(
学名:Ormosia saxatilis K. M. Lan)是
豆科红豆属的
常绿乔木,
树干端直,高可达15米,树皮灰绿色。小枝、冬芽、叶柄、叶轴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分布于中国贵州,生长在海拔1140-1185米的
石灰岩上,适生中性或微酸性土的林中。树形优美,树冠常绿,种子艳丽,为庭院绿化观赏树种;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纹理美观,为红木类用材树种。目前,岩生红豆被列为中国贵州省级保护树种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CR)物种。
形态特征
乔木,树干端直,高达15米,胸径可达44厘米;树皮灰绿色,幼时平滑,老则有圆形凸起皮孔或纵裂。小枝密被黄褐色绒毛;冬芽裸露,密被黄褐色绒毛。
奇数羽状
复叶,长14-17厘米,叶柄、叶轴密被黄褐色绒毛;小叶8-11对,薄革质,长椭圆状
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7-5厘米,宽1.1-1.5厘米,先端渐尖,钝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微被毛或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5-6对;小叶柄短,长约2毫米。
果序顶生及腋生;
荚果长方形或
菱形,压扁,长4-6厘米,宽1.6-2.3厘米,无毛,果瓣厚木质,成熟时黑色,有种子1-3粒;种子近圆形,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种皮鲜红色,种脐长约3毫米。
近种区分
岩生红豆与
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 Merr.)相似,但岩生红豆当年生和二年生枝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小叶8-11对,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易于区别。
生长与习性
分布于中国贵州。生长在海拔1140-1185米的
石灰岩上,岩生红豆适生中性或微酸性土的林中,常与
云贵鹅耳枥、青冈栋、
椤木石楠、
麻栋、
油茶、
柃木等混生。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方法同
花榈木。岩生红豆由于成年大树结种少且有间歇性,因此种子繁殖受到种源限制,可开展无性繁殖无疑是扩大该种资源的途径。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中国贵州省级保护树种。同时成为
贵阳市十大珍稀濒危植物之一。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濒危原因
内部因素:包括成熟植株数、开花结实情况、种子特性、繁殖力等自身特性,往往是制约
种群自身繁育的首要因素。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虽能结实,但因种皮坚硬致密,常规播种很难发芽出苗,以致自然更新能力较弱而处稀有状态。
1.开花结实时间晚,不易开花,开花量少。一般要10年以上的植株才能开花结实,开花对气候和自身营养条件要求较高,花期5月,正值雨季,易受水霉烂;
雄蕊往往发育不良或退化为假雄蕊,花粉
受精卵受阻而减少种子产量,且一般结实1次后要多年才能结实,从而减小了种子繁殖的机会和可能。
2.种子种粒大,扩繁范围小,致强烈的种内竞争;种皮艳丽,种子营养丰富、
蛋白质含量高,以致虫害率、动物啃食率高;
假种皮致密,不透水,成熟进入休眠后,可存放1-2年不失去活力,使得自然出苗率低。用岩生红豆种子在常温下进行浸水处理,绝大部分可达数十天至数月不吸胀、不萌发。若人为破坏种皮助其解除休眠,部分可在1-2 小时内吸胀,但自然萌发仍需半月以上。在此期间,已吸胀的种子失水会失去活力,水分过多则易生虫霉烂,发芽率极低。
3.生活潜力和繁殖力低下。岩生红豆在各自然分布点都为典型的小
种群、极小种群抑或单株生长,彼此孤立,各居群间缺乏信息交流。
盛茂银等认为,物种种群的规模影响种群的生活潜力,种群规模小是其趋向濒危的特征之一。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繁殖力低口 是导致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部因素:岩生红豆的生长繁育和更新还面临着包括环境变化、
种间竞争、人类活动等在内的多重外部因素影响。
1.环境变化。稳定而适宜的环境是物种保持健康生长和繁育的基本条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快、
生态环境的退化严重,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夏尚光等认为,
极端天气对珍稀野生
植物群落影响极大 。调查发现,中国
贵州省2008年的特大
凝冻灾害导致贵阳黔灵山
山脊的2株岩生红豆死亡;2010年特大干旱导致修文
猫跳河2株岩生红豆死亡。
2.种间(内)竞争。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由于资源的
稀缺性和可利用性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相互竞争效应 ,它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口 ,其结果往往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消灭 。调查发现,各居群均极少能形成建群种或优势种,这可能是由于群落物种问产生竞争影响所致,而种间(内)竞争的强弱对岩生红豆
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有待开展。
3.野生动物或虫鸟干扰。黔灵山猕猴非常喜欢取食岩生红豆的幼枝嫩叶及花蕾,加之频繁的攀爬嬉耍强烈干扰着岩生红豆生长发育,使得林下地被层稀少,更新困难。调查发现,已近十年未见
黔灵山岩生红豆未见结果。然鼠类、虫鸟等又非常喜欢啃食其种子,加之本身出苗率低,以致黔灵山完全不见实生苗。
4.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使植物生存受到威胁的灾害,如过度砍伐、开垦及人为火灾等直接灾害口 ,人为因素是致岩生红豆濒危的最直接因素。
物种现状
根据1997-2000年第一次中国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岩生红豆植株不超过500株,现存植株多为伐桩萌蘖(或根蘖)幼苗幼树,成熟个体不足100株,天然个体数量极少,已达极危等级,生境又不断被破坏。
保护措施
结合各分布地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利用资源禀赋差异,针对性地分别采取一种或多种保护方式,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效率。因此加强岩生红豆的人工繁殖与野生居群保育研究工作,加大
科学教育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是当前极危树种岩生红豆最紧要和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