柃木
山茶科柃木属植物
木(学名柃木属 japonica Thunb,同义词:Eurya latifolia Hort. ex K.Koch),又称海岸柃,是山茶属柃木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形态特征
柃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般树高4至7米,全株无毛。嫩枝黄绿色或淡褐色,具2棱,小枝灰褐色或褐色。顶芽披针形,长4-8毫米,无毛。叶厚革质或革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顶端钝或近圆形,有时急尖而尖顶钝,有微凹,基部楔形,边缘具疏的粗钝齿蟳,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5-7对,通常在上面明显下凹,在下面凸起;叶柄长2-3毫米,无毛。花1-3朵腋生,花梗长约2毫米。雄花:小苞片2,近圆形,长约0.5毫米,无毛;萼片5,卵圆形或近圆形,顶端圆,有小突尖,无毛;花瓣5,白色,长圆状倒卵形,长约4毫米;雄蕊12-15枚,花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小苞片2,近圆形,极微小;萼片5,卵形,长约1.5毫米;花瓣5,长圆形,长约2.5-3毫米;子房圆球形,无毛,3室,花柱长约1.5毫米,顶端3浅裂。果实圆球形,无毛,宿存花柱长1-1.5毫米,顶端3浅裂。花期2-3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柃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沿海(宁波市普陀山、镇海、县、洞头区)、台湾(台北市台中市台东县屏东市嘉义市阿里山)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柃木为喜阳半耐阴树种,山坡、谷地、溪边、灌丛和路旁林下分布较多。在天然森林群落垂直结构上,居于下木或乔木下层。从立地分布条件看,它们受光照影响最大,在上层林冠郁闭度高的地方,分布数量极少且株形都较为细长形,以此来获取充足的光照;而在光照充足的处,则枝叶生长就较为密集,分枝率高,株形丰满。因此,在总体分布上,阳坡的个体数要比阴坡多。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组织培养和插繁殖。
苗床地选择:苗床选择不同于一般的土地,其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在排水良好的旱地,上铺一层5厘米左右的黄泥,因为黄泥中所含的细菌要比普通种植土中少很多,同时黄泥还有利于排水及根部呼吸,促进繁殖苗的生长;另外通过对土壤进行消毒,也可减少土壤中的细菌数量。
柃木的果实为浆果,种子小,采后堆放一段时间后捣烂,用水清洗,阴干种子后进行储藏处理。种播苗于2月播下,早期用高棚遮阴。种播繁殖后移栽,移栽的株距为5厘米×5厘米,成活率在90%以上。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本种在园林绿化中适宜丛栽,为绿篱材料。另外,木材淡黄,柔软致密,为细木工材料;枝、叶、果均为染料
观赏价值
柃木冬天到早春时开花,花细小,白色,单性、雌雄异株,一至三朵生于叶腋,微香,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紫黑色浆果近圆球形,9-10月结果,幼叶为红色,增添了观赏性。
异名
吹木叶(《湖南药物志》),细叶菜(江西省《草药手册》),硐龙络(苗名)。在重庆市酉阳一带叫碎米子。因其花像米状而得名。
化学成分
叶含己烯3-醇-(1)。果实含矢车菊。种子含脂肪油。
保护现状
柃木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植物文化
岭木还被日本人称为“神木”,是日本人传统供神祭祖的吉祥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Eurya japonica.植物智.2024-02-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观赏价值
异名
化学成分
保护现状
植物文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