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
化学工程学院由原化学工程系(1978年4月创建)更名创建,现有
环境工程、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和给水排水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有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环境工程学科被遴选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有机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普通化学为
江西省优质课程,该院为国家环保局环评乙级资质单位。
下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材料化学系、
排水管科学与工程系、基础化学教学部(实验中心)、环境工程研究所、院办公室等机构,有
航空工业二集团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航空工业二集团环境保护培训中心、江西省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中心三个研究性机构、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
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3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4人,省百千万一二层次人才3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骨干教师8人,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3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邱定藩、
孙铁珩院士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现有《有机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普通化学》三门省级优质课程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两门校级优质课程,“十一五”期间将争取《有机化学》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程,按照省级优质课程标准建设3门左右优质课程,每年建设1门左右校级优质课程。
学院学科建设已在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环境材料、环境污染控制与毒物分析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坚持“理工结合、重在创新、突出优势、服务国防、服务地方”的原则,近3年来科研经费持续增长。
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科学基金14项,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1项、航空基金4项,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和教育厅资助项目40余项。
在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固定化
细胞处理有机废水技术、管式流动
絮凝技术、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及监测技术、烟气除尘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在水处理膜技术、吸波涂料及隐身材料、陶瓷金属防护层工艺、除
铁剂等精细化工方面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现有环境材料与环境分析校级重点实验室一个,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应用化学实验中心和材料化学实验中心四个,有55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近20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有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 Q800)、毛细管电泳分析仪系统和离子阱液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仪,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达到实验课程总数的90%以上,并有相当数量的实验室进行了开放,各专业均有两个以上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学生的科技创新及“三小”项目荣获
江西省“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2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4项、
优胜奖2项、学生参与发表的论文45篇、申请专利11项,学生在首届全国青少年
物理化学大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江西省高校摄影艺术作品等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
美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捷克、
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正在积极探索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新模式。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05人、研究生62人。1978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学历毕业生3800余人,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教授和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人民日报社、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西航、深圳富士康集团、
风神汽车公司、上海汉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加拿大麦迪生化学工业公司等国内外重要企事单位的
高中层领导或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