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是
华北电力大学下设的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主的
二级学院。
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为北京电力学院政治理论教学部,历经搬迁、调整、合并、发展,先后称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学部、基础部、社科部,1994年更名为社科系,后又更名为法政系。2003年学校正式成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院本部设在北京,在
保定市校区分设法政系。
学院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秉持学校“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理念,遵循“循法尚德,创新人文”的院训,以传播人文知识、营造人文氛围、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为使命,以培养法学、行政管理学、
广告学、
汉语言文学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按照学校“育人为本,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在增强学科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凸显特色研究、强化主流研究、提升学术水平等方面扎实积累,科学发展。
学院在北京设有学院本部,在
保定市校区设有法政系。学院现拥有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社会工作、广告学、汉语言文学6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公共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内唯一的以能源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省部级文科研究基地——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截止到2010年9月,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83人,本科生在校人数750人。
学院拥有一支
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专职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有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其中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8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比例达69%。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为学科带头人,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学术骨干,年轻博士为后备力量,师德良好、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他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校敬业,追求卓越。以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管理条例》起草专家,博士生导师
周凤翱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能源法研究已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前沿的水平;一批年轻学术骨干在能源环境法律政策、能源教育、能源外交、社会企业、公共政策、社会救助等研究领域成果斐然,学界瞩目,社会关注。
学院充分利用人文社科基地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组建科研团队,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近年来承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实现科研
合同金额1000多万元。有关课题研究成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商务部、
国家能源局、司法部、民政部、北京市市委、市政府等部门的认可或采纳。
学院设立4个教研室:法律科学教研室、公共管理教研室、
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广告学教研室;学院下设10个科研机构:法学研究所、
能源法研究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所、能源政治与能源外交研究中心、能源政策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企业研究中心、能源教育研究所、能源信息研究所、
能源经济研究所。2个社会服务机构:电力企业
法律事务中心、企业文化与领导力培训中心。在办学条件方面,学院配备有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
社会工作实验室、资料室、美术摄影室、印前实验室、图文设计实验室等。
为适应新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以学校“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型、多科性、国际化的全国重点大学”的战略目标为指导,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发挥文科支撑作用为基点,以国家重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目标为标高,力争用3到5年时间,取得一系列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造就相当数量的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的学术骨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建设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中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文科而努力奋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谋划新的跨越发展。学院目前上下精神饱满,士气高昂,正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更执着的精神,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与
华北电力大学的地位相匹配的,在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中的一流文科学院,为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
高水平大学发挥支撑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历史沿革
1958年北京电力学院建立,始设政治教研室,1962年更名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1969年底马列主义教研室随北京电力学院搬迁至
邯郸市,1970年底又搬迁至
保定市,校名也在此时变更为河北电力学院,并于1978年9月再次变更为华北电力学院。1984年5月,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社会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三个教研室。1992年4月,德育教研室划归社会科学部管理。
1978年,
华北电力大学与电科院在北京电力学院原校址合办研究生部。1985年7月,在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同时成立,并先后改建为基础科学与社会科学部、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
1983年10月,
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在东郊定福庄组建,并在经济系设政治理论教研室。1990年9月,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与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实行一体化办学,社会科学部随之组建。原设在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的政治理论教研室部分称为“马列一室”,原设在北京电力管理干部学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部分称为“马列二室”。1992年10月,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迁入朱辛庄新校址,并更名为
北京动力经济学院,社会科学部的“马列一室”和“马列二室”得以合并重组为中国革命史、
政治经济学、哲学、语文和写作四个教研室。
1994年5月,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在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组建社会科学系。
1995年9月,
华北电力大学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部的社会科学部、北京校区的社会科学系分别存在,并于2000年11月相继更名为法政系。1999年7月,北京校区的德育教研室由学生处并入社科系。
2003年9月,保定校部法政系和北京校区法政系组成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06年7月14日,学校调整人文学院运行机制,在北京校部以学院为
管理实体,
保定市校区暂时以系为实体,在学院的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成为
华北电力大学第四个实体学院。
2020年7月10日,《中国老龄协会关于公布第一批老龄科研基地遴选结果的通知》(中老协发〔2020〕21号)发布,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入选。
教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