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瓣月季花(学名:Rosa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 Jacq. var. spontanea(Rehd. et Wils.)Yü et Ku)是
蔷薇三姐妹科蔷薇属下的
双子叶植物纲,原产于中国,常见于
四川省、
甘肃省、湖北、
贵州省等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重要且原始的月季种质资源,可用于园林观赏。
形态特征
大型灌木,枝条拱形或
攀援藤本长至8米。幼枝具红色至棕色的倒钩刺,无毛或
腺体。侧枝光滑或具有疏散的小倒钩刺。小叶3-5或7,有点革质,叶表面亮绿色,下表面偏灰白色、光滑无毛,叶缘具细锐锯齿,锯齿顶端具红色腺体;基部小叶最大且顶端锐尖,长4.5-6.0厘米,宽2.0-2.5厘米。叶轴具疏散小倒钩刺及尖端为红色的腺体;托叶很窄,0.5-2.0毫米宽,大部分与叶柄合生,边缘具红色腺体,离生部分长1-2毫米,开展。
花长单生,生于短的侧枝上,通常为杯状,5-6厘米直径。
花托和
花梗光滑。萼片5枚,2.5-3.0厘米长,线状
披针形,内表面具紧贴丝状毛,边缘灰白色,顶端具少数叶状小裂片,花期反卷,花后很快脱落。花瓣5枚,广卵形,长宽均为3-4厘米,初开时为淡粉色,浅黄色或具红色线条的乳黄色,在日光照射下花色会变成红色至紫色;开放时为红色或微紫色。种子少数且大,每个果实有种子2-3粒,种皮硬、厚。
产地生境
单瓣月季花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
甘肃省、湖北、
贵州省。较易栽培,在温暖的墙上或者开放的园中可以生长茂盛。
生长习性
单瓣月季花的花期为3-5月,由于开花和展叶都早,中国为3月和4月初,
英国为2月或者3月,花生于2年及2年以上生枝条上。种子萌发较慢,室外温度下常需要3年以上。在中国昆明引种栽培单瓣月季花的花期为3月底至4月中旬,花期结束后开始大量抽生当年生新枝,新枝生长迅速,同时枝上的芽也迅速发育,发育饱满的芽在雨季又开始大量抽生新梢,这些新梢上的芽发育较缓,当年一般不再萌发,这些芽经过冬季低温后,成为次年春天的花芽。
植物学史
1902年,Augustine Henry在中国
湖北省西部的
宜昌市附近的由
长江往北延伸的峡谷中找到了月季花的野生种,他在《The Gardener’s Chronicle》中描述了发现的月季野生型,形态像
木香花(学名:Rosa banksiae Aiton),小叶3-5枚,花单生,
栗色,有时为粉色,4月开花。
1910年,
英国植物采集家
厄内斯特·威尔逊在中国四川中北部和西北部再一次采集到了单瓣月季花的果实标本,但没有见到开花状态,也没有引种。
丘园标本馆(K)存有由探险家J.Rock在
甘肃省采集的标本。
1915年,在E.H.Wilson编著的《华西植物志》(Plantae wilsonianae)中,单瓣月季花正式描述为月季花的
亚种,拉丁学名定为
蔷薇属 黑枕黄鹂马来亚种 f. spontanea Rehder \u0026 E.H.Wilson。
直至1983年,
日本植物学家Mikinori Ogisu在
四川省西南部
雷波县附近重新发现了该种的开花植株,枝条拱形攀援,初花期为淡粉色,随后逐渐变为
栗色。几年之后,Ogisu在四川
平武县再次发现植株花色更多变的植株;果实和种子标本由
方文培1928年8月
峨眉山密林中采集得到。
1985年,在由
俞德浚主编的《
中国植物志》(第37卷)中,单瓣月季花由
亚种变更为变种,拉丁学名变更为
蔷薇属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 Jacq. var. spontanea (Rehd. et Wils.) Yü et Ku, stat. nov.。
繁殖方法
1.用
乙醇将吲乙酸IAA结晶粉末溶解后,配成2000ppm的母液,遮光保存,使用时用纯净水稀释成800ppm的工作液。
2.将
珍珠岩基质润湿后装入穴盘中,将穴盘摆放在插大棚的苗床上。
3.于6月初早上10点前,采集单瓣月季花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于大棚中除去枝条顶端的细弱部分,将枝条剪成5-7厘米长的插条,每个插条包含2个节间和相应的芽眼,下剪口的位置距离下芽眼2厘米以上,上剪口的位置距离上芽眼0.3-0.5厘米,同时,剪去位于下节间的叶片,保留上节间的叶片。
4.将步骤3剪好的插条基部浸入步骤1的800ppm
吲哚-3-丁酸溶液中10分钟,浸入深度为1-2厘米。
5.将步骤4的插条插入穴盘的
珍珠岩基质中,插入深度为2-3厘米,并使叶片朝向一致,向叶片上喷清水至湿润形成水滴。
6.用遮光率为70-80%的遮荫网进行遮光,于晴天9-17点之间,每10-15分钟对插条喷雾一次,阴雨天上、下午各对插条喷雾一次,保持空气湿度85-90%,控制白天温度为24-26℃、夜间温度为16-18℃;每7-10天喷常规杀菌剂或杀虫剂1次;25-30天插条开始生根,35-40天得移栽苗。
主要价值
单瓣月季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月季种质资源,也可用作园林观赏植物,是现代月季最原始的亲本材料之一。
保护级别
2021年9月7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濒危(EN)。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