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亦亭是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民族声乐教授。1974年6月,姜亦亭被文化部特调进京参加中国艺术团,此后多次受文化部派遣,赴多个国家演出。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六届
亚洲艺术节上,姜亦亭特邀担任
音乐剧专业《秧歌浪漫曲》中的男主角。
个人履历
姜亦亭:男,1953年2月6日生。
中国国际
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理事。
原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现任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0年参加文艺工作。
1973年首次参加全省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
1974年4月进京参加全国汇演,被文化部留京参加《中国艺术团》,与
李谷一合作
民俗音乐对唱,担负为外国元首的专项演出任务,历时一年。
1975年10月参加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游园演出。
同月下旬参加中国文化部派出艺术团,赴欧亚
四国演出。
1979年参加东北三省“哈夏音乐会”。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著名音乐评论家
李凌拟文给予专评,称“……姜亦亭是少有的民族男高音歌者,他的嗓子是得天独厚的”。
1980年4月参加全国独、重唱调演,被评为优秀节目。并参加人民大会堂“
国际劳动节”晚会,为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外贵宾演出。
同年5月,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歌唱家演出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同年8月
中国中央电视台两次播放电视音乐专辑《小城之星》,介绍本人。
1981年经比赛考核被
辽宁省文化厅省音协评定为“辽宁省一级优秀青年歌手”。
1982年10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国庆文艺晚会》。
1983年4月随中国文化部、中国唱片社组成的《中国音乐家演出团》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演出。
1984年9月受香港联艺有限公司特邀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龙的家乡》大型音乐演唱会演出。
同年10月被文化部特调进京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中国革命之歌》演出,任独、重唱演员,并荣获中国文化部荣誉奖。
同年8月在全国首届聂耳、星海专业
声乐比赛中获
辽宁省唯一的优秀演唱奖。
1987年在辽宁省音协刊物“
音乐生活”发表了《关于民族唱法中头声和真假声的运用》一文。同年10月被
中国人民大学转载为教学题材。
1988年被《中国歌坛人物》、《中国歌唱家介绍》收编出版。
同年参加
辽宁省文化厅组织的《辽宁艺术家演出团》赴
苏联演出。
1989年——1991年在
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
王品素。
1992年被《中国文艺家传记》收编出版。
1996年10月参加中国文化部派出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六届“亚洲艺节”演出团,在
音乐剧专业《秧歌浪漫曲》中饰男主角。
1999年1月,论文《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发表于
辽宁省音协刊物“
艺术广角”。
2003年10月论文《谈民族唱法的借鉴与发展》发表于辽宁省音协刊物“
音乐生活”。
2012年5月10日,在
东北大学汉卿会堂成功举办“姜亦亭教授师生音乐会”。
主要作品
《
草原之夜》、《
乌苏里船歌》、《人家的船儿桨成双》、《山歌越唱越快活》、《峨嵋酒歌》、《
山西牧歌》、《西部情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新货郎》、《歌儿唱给我家乡》、《双脚踏上幸福路》。
个人荣誉
教学、科研获奖:
2006年参与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荣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
一等奖。
2008年参与的“理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
东北大学教学成果
特等奖。
2008年“理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
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获
辽宁省教育厅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指导一等奖。
2009年获中国教育部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指导
二等奖。
2007年指导学生
李超在第六届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获
优秀奖。
2008年指导学生李超在中国文化部第八届
声乐比赛中获优秀奖。
2008年指导学生李超获辽宁省教育厅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
一等奖。
2009年指导学生李超获中国教育部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二等奖。
2010年指导学生崔哲豪、高猛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省音乐家协会举办的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中分获银奖、铜奖。
其它获奖(校级以上):
2006年、2008年两度荣获
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学术论文
发表论文及著作:
《头声唱法在民声教学中的重要性》2005年发表于《乐府新声》
《论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借鉴》2009年发表于《乐府新声》
《谈歌唱中声音的靠前意识》2010年发表于《乐府新声》
外界评价
著名评论家
李凌曾评价姜亦亭的嗓音:“高亢、嘹亮、丰美,是少有的民族男歌唱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