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存储器是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存储数据信息的半导体电子器件,简称半导体存储器。按功能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三类,即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和串行存储器。
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存储数据信息的半导体电子器件,简称半导体存储器。这种存储器的主要优点是:①存储单元阵列和主要外围逻辑电路制作在同一个硅芯片上,输出和输入电平可以做到同片外的电路兼容和匹配。这可使
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与存储两大部分之间的接口大为简化;②数据的存入和读取速度比磁性存储器约快三个数量级,可大大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③利用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使存储体的体积和成本大大缩小和下降。因此,在计算机高速存储方面,半导体存储器已全部替代了过去的磁性存储器。用作大规模
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存储器,是1970年前后开始生产的1千位动态随机存储器。随着工艺技术的改进,到1984年这类产品已达到每片1兆位的存储容量。按功能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三类,即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和串行存储器。
对于任意一个地址,以相同速度高速地、随机地读出和写入数据的存储器(写入速度和读出速度可以不同)。存储单元的内部结构一般是组成二维方矩阵形式,即一位一个地址的形式(如64k×1位)。但有时也有编排成便于多位输出的形式(如8k×8位)。随机存储器主要用于组成
计算机主存储器等要求快速存储的系统。
按工作方式不同,随机存储器又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随机存储器的单元电路是
触发器。可规定A或B 两个
晶体管中的一个导通时,代表“1”或代表“0”。触发器只要电源足够高,导通状态便不会改变。因此,存入每一单元的信息,如不“强迫”改写,只要有足够高的电源电压存在便不会改变,不需要任何刷新(见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储器)。这种存储器的速度快,使用方便。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单元由一个MOS
电容和一个 MOS晶体管构成,数据以电荷形式存放在电容之中,一般以无电荷代表“0”,有电荷代表“1”,反之亦可。单元中的MOS晶体管是一个开关,它控制存储
电容器中电荷的存入和取出。通常,MOS电容及与其相联接的PN结有微弱的漏电,电荷随时间而变少,直至漏完,存入的数据便会丢失。因此动态随机存储器需要每隔2~4毫秒对单元电路存储的信息重写一次,这称为刷新。这种存储器的特点是单元器件数量少,集成度高,应用最为广泛(见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动态随机存储器)。
用来存储长期固定的数据或信息,如各种函数表、字符和固定程序等。其单元只有一个
二极管或三极管。一般规定,当器件接通时为“1”,断开时为“0”,反之亦可。若在设计只读存储器掩模版时,就将数据编写在掩模版图形中,光刻时便转移到硅芯片上。这样制备成的称为掩模只读存储器。这种存储器装成整机后,用户只能读取已存入的数据,而不能再编写数据。其优点是适合于大量生产。但是,整机在调试阶段,往往需要修改只读存储器的内容,比较费时、费事,很不灵活(见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它的单元排列成一维结构,犹如磁带。首尾部分的读取时间相隔很长,因为要按顺序通过整条磁带。半导体串行存储器中单元也是一维排列,数据按每列顺序读取,如移位
寄存器和电荷耦合存储器等。
按制造工艺技术的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成MOS型存储器和双极型存储器两类。70年代以来,NMOS电路(见N沟道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和 CMOS电路 (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最快,用这两者都可做成极高集成度的各种半导体集成存储器。
砷化镓半导体存储器如1024位静态随机存储器的读取时间已达2毫秒,预计在超高速领域将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