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
江苏省杨州市
文峰塔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东岸宝塔旁文峰寺内。建于明朝万历10年,相传是为镇住扬州市之文风,使学子在科举场上出头而得名。
简介
扬州文峰塔:身处断壁残垣间
扬州文峰塔就矗立在大运河边,无论是从南京市进入扬州还是从镇江市经过瓜州县沿着古运河进入扬州,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文峰塔。有人说,那些归乡心切的扬州人在看到文峰塔后才感到自己回到了故乡。
文峰塔建造于明万历10年(1582年),塔身为砖木结构,平面则呈八角形,共七层。在清康熙7年(1668年)的大地震中塔顶遭到损坏,第二年再次修建。文峰塔塔先后经历过四次大修。
文峰塔的周围原来叫做三湾子,是隋唐时期由古运河到长江的必经之地。据说鉴真大师好几次渡海都是从这里出发的。
三湾子现在名叫文峰路,扬农集团高大的发电机组就矗立在文峰塔对面。古今文明形成鲜明对照。文峰塔附近是一片年代久远民房,高低错落中露出拆了一半的民房,断壁残垣与宝塔不甚协调。
由于资金的问题,文峰塔一带的拆迁已经停滞,只剩宝塔刺向青天未残。已经停止运作的拆迁指挥部里住着淮安市人小张一家人和他的几个亲戚。他们几家凑了二十万元,买下了这几套本该要拆的房子。
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据《康熙扬州府志》载,明万历十年,知府虞德建塔,建塔的资财由镇存募化。御使邵公题名“文峰塔”。“盖取于堪舆家言:为一方科甲助也。”其意为文风昌盛、文脉顺达。
明天启三年(公元1624年2月10日),扬州市曾发生过6级地震,文峰塔虽经历了严重的地震灾害,仍巍然耸立。
清康熙七年六月(公元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发生了有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震级达8.5级,波及扬州,文峰塔塔尖倾倒坠地。
次年(公元1669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得良材一株,将塔尖增高一丈五尺。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三下扬州与清军激战。文峰寺遭遇兵火,文峰塔木质结构全部毁损,只余砖构塔身。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文峰塔均未修复。
民国初年,青权、宗仰、峰屏、寂山等发起重修文峰塔,奔走募化,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文峰塔合建,十二年(公元1923年)落成,计用银币三万二千八百余元。其时扬州市文化名人陈含光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撰书的《新文峰塔记》石刻。
1957年9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对文峰塔进行修整,并重建了塔院廊房。
1961年5月再次修整文峰塔,将塔围木栏改为混凝土石栏,致使古塔风貌受损。
1962年,文峰塔因两次修整改变了文物结构,由省级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7月始至2003年1月,文峰塔再次大修,矫正塔身,撤除所有的水泥构件,恢复木结构原貌,新增了佛像。至此,文峰塔始复旧观,还原了历史本色。
2006年6月10日,文峰塔重新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文峰塔位于文峰寺内,面临运河。这里古称“三湾子”,运河进入扬州市这一地段,有三湾以蓄水势,人称“三湾抵一坝”。文峰塔建在这里,自然成为进入扬州的显著标志。塔上的灯,亦起到了航标的作用。由明及清,粮船盐艘皆由塔下经过,帆林立,盛极一时。从此,这里便改称宝塔湾。现今,文峰寺的门前尚立有碑石,上书“大运河”三字,以记录历史盛况。清人有词:“玉槛流光,淮河晓霁;劫火能逃树出屋,文风不堕塔如峰”。
唐朝高僧鉴真大师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都是由此解缆入江。清代康熙帝爱新觉罗·弘历数次南巡,也从这里经过。
详细介绍
文峰寺位於扬州市南郊古运河畔,始建於明朝万历十年(1582),由僧人镇存募化,知府虞德晔建浮屠,邵御史题名“文峰塔”,寺亦名“文峰寺”。兵部尚书王世贞作记。清康熙七年(1668)夏六月地震,塔尖坠地,第二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葺。咸丰三年寺毁于兵火,由万寿寺住持寂山等募资复建。文峰塔七层八面,砖木结构,如孤峰耸诱,矗入云宵,足可镇江淮之水,收吴楚之胜。唐鉴真大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均由次入长江。清康熙、乾隆几次南巡,都曾由此经过。历史渊源,虽动难不断,然古塔尚存。弯弯河运流水,悠悠行舟竞发,巍巍宝塔倒影,幽幽静谧寺宇。古往今来,文峰寺成为扬州塔、寺、园合一的特色景点。
时值开辟大运河游览线之际,市政府高明之策,将文峰寺归还佛教并开始修缮,使沉睡多年的古寺重辉,再现运河胜景,占地40多亩。然而,整个寺院修建工程浩大,除将修葺文峰塔外,还将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房等,耗资之巨大,需几度春秋,乃吾等僧人深感任重道远,力薄难支。修缮塔庙,十方共享,一份奉献,万事庇荫,佛祖云:“贤人喜布施,天人暗赞扬。舍一得万报,后福不可量。”欣逢盛事,国富民强,群擎易举,众志成城。祈求海内外高僧大德,四众弟子,善男信女,社会各界,发慈悲心,偿菩萨愿,慷慨乐助,广种福田,共襄义举,同结胜缘。凡见闻喜者,应得菩萨之报,则芳名与莲台齐寿,惠泽与日月同辉。是亦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之道也,功德无量矣!凡捐资人民币伍佰以上者,勒碑刻名以颂功德。文峰塔系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基为石彻须弥庭,塔身砖建,每层有木构塔檐和平座栏杆,塔平面内方外八角,开四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成八角形,到第一层,内外壁统一为八角形,底层塔檐伸展尤宽,塔底层柱上有精美的雕刻,与典丽的彩绘,塔刹又短又细。塔内尚存长形石碑一块,刻有“文峰禅寺”四个大字及九行小字。
登上塔顶眺望,可尽览大运河扬州市市区风光,文峰塔是水陆交通进出扬州的标志。 “宝塔有湾湾有塔,琼花无观观无花”,这宝塔即为文峰宝塔,唐朝扬州地图中,长江与扬州近在咫尺,为了减少长江对扬州的直接冲击,前人将长江和扬州相连处的运河故意凿成“之”字形,汹涌澎湃的江流斗折蛇行,自然得到缓冲,进扬州城时便如被训服的野马,增加了温柔敦厚之气。就在运河的转弯处的东岸,塔高耸而立,成为进出扬州所见的标塔,高塔“送夕阳,迎素月”,夜幕降临时,高处点燃灯火,为南来北往船只导航,“送客...
主要景点
塔下为文峰寺,有前殿、后殿及东西廊房等清代建筑。现已移交宗教部门进行了大修,现为宗教活动场所。
参考资料
文峰塔重披“国漆”再添神韵.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11-09
文峰塔.百度地图.2023-11-09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详细介绍
主要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