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福寺断碑,明代万历年间在
西安市出土,因碑身缺少上部约一半而得名“半截碑”。碑文中“公讳文”上方有一个“吴”字,因此也被称为“
兴福寺半截碑”,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应为“矣”,
清代学者
翁方纲持此观点。该碑被认为是集王书十大名家之一,其声望仅次于
唐朝怀仁所集的
王羲之《
大唐三藏圣教序》。目前,兴福寺断碑保存在
西安碑林博物馆。
兴福寺断碑的书法特点在于它融合了王羲之的内撅和
王献之的外拓两种笔法,使得字体既精致收敛又华丽滋润。在构字方面,字形大多呈方形或长方形,略带倾斜感,且通常左侧较低右侧较高。整篇作品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字字相连,没有明显的中断或僵硬之处,展现出一种流畅连贯的气息。这种秀美雄健的风格使兴福寺断碑成为了学习王羲之行书的理想范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