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防博物馆--位于香港箕湾东喜道,全馆面积约34,200平方米,是
香港历史博物馆分馆之一,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是由具百年历史的旧鲤鱼门炮台修建而成。
鲤鱼门炮台建成于1887年,炮台主要由堡垒、士兵营房、弹药库、炮弹装配室及煤仓等组成。堡垒中央建有露天广场,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垒内配备两门6后装“隐没式”
大炮,四周并建有
壕沟。英军另于堡垒附近修筑多座炮台,包括反向炮台、中央炮台、西炮台及渡口炮台,依山势由东至西分布于角上。各炮射程不一,可完全覆盖整个鲤鱼门水道。1890年,英军更在岬角海边建成布伦南鱼雷发射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具威力水下武器之要塞。
可是,在随后的30多年间,
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没受到攻击,鲤鱼门的
海防市武器一直无用武之地。到了1930年代,由于武器技术的改进以及其他新炮台相继落成,鲤鱼门炮台在香港海防上的重要性遂逐渐减退。
在1941年12月8日,
日本开始进攻香港。在
新界及
九龙沦陷后,守军立即加强鲤鱼门的防御力,防止日本从
魔鬼山经鲤鱼门渡过
维多利亚港。守军曾多次击退日本的突袭,但他们最终也被打败了,要塞于12月19日被日本占领。在香港光复后,这要塞已不再是战略要点,所以成为了英军的操练场。直至1987年,鉴于要在1986年8月兴建东区走廊第三期,该处的军事设施正式停用。
前市政局鉴于鲤鱼门炮台的历史价值及建筑特色,于1993年决定将之修复,并改建成一所以
香港特别行政区海防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整项计划耗资约3亿
港元,由建筑署设计及兴建,其
建筑设计曾于2000年荣获香港建筑师学会周年大奖 – 银等奖,与及绿化都市显才华银等奖–绿化效果。香港海防博物馆于2000年7月25日正式开放予市民参观,同年8月31日正式举行开幕礼,为鲤鱼门炮台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香港海防博物馆主要分为三个区域,接待区、堡垒及古迹径,从有接近100年历史的鲤鱼门炮台改装而成。博物馆的历史建筑有一个很大的露天广场,独一无二的建筑设计,再加上其他原始的建筑物料,为游客提供一种舒适及古色古香的感觉。堡垒被改装成为永久展览走廊,包括
明朝、
清代、前殖民地时期、日据时期、后殖民地时期及回归后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防卫历史。
香港海防博物馆展出的了400多件藏品全部均与香港的海防历史有关,包括:枪械、
大炮、手提武器、军服及纺织品等。藏品全部属于
香港历史博物馆,另外又有超过20件珍贵文物是从中国国内及香港文博单位借展而来的
鲤鱼门渡口炮台:于1892年兴建,这炮台是用来防止
快艇、
鱼雷的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