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李氏大宗祠,又名官田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火德公祠、敦叙堂,位于
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始建于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
李火德建造的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内设有大厅3间、客厅26间、客房104间。
聂氏宗祠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周围是青砖砌墙,成“回”字形,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另外四孔大门,东西两边各两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一字形排开。李氏大宗祠由永定湖坑辛卯
举人李梦兰,向族中贤达及国内外众多
李姓裔孙发出倡议,择地于
上杭县丰稔镇官田下村河谷盆地,历时三年耗资二万
银元,于1839年建成。
1990年5月,闽西上杭李氏宗祠被列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经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闽西上杭李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关于官田李氏大宗祠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发布。2015年1月,闽西上杭李氏宗祠入选第四批中国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单,晋升为中国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7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关于官田李氏大宗祠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发布。2024年6月,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
地理位置
官田李氏大宗祠,位于
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始建于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
李火德建造的宗祠。
历史沿革
官田李氏大宗祠建于1836年,由永定湖坑辛卯
举人李梦兰,向族中贤达及国内外众多李姓裔孙发出倡议,为纪念李氏入闽西始祖李火德而建。择地于上杭县丰稔镇官田下村河谷盆地,历时三年耗资二万
银元,于1839年建成。
1990年5月,官田李氏大宗祠被列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关于官田李氏大宗祠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发布。2015年1月,入选第四批中国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单,晋升为中国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7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关于官田李氏大宗祠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发布。2021年5月,
上杭县人民政府对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对稔田李氏大宗祠的保护力度,把李氏大宗祠打造成国务院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建议》(第5085号)作出答复,表示官田李氏大宗祠申请国家级的对台交流基地条件尚未成熟。2024年6月,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
布局
官田李氏大宗祠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内设有大厅3间、客厅26间、客房104间。
聂氏宗祠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周围是青砖砌墙,成“回”字形,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另外四孔大门,东西两边各两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一字形排开。
官田李氏大宗祠正面朝南,五扇大门方圆相同,一字排开。整个建筑呈“回”字型围龙式,大殿具有明代建筑特色,围屋为两层楼房,共有104间客房、26间客厅、三进大厅,分封各地宗支脉系房号。
官田李氏大宗祠沿南北中轴线前后依次为池塘、前坪、下堂门厅、前天井、中堂、后天井、上堂
惇叙堂、后院、半圆围屋;左右对称,由内而外分别为主厅、偏天井、横屋。主体建筑平面布局为三堂四横式后加围屋的围拢屋形式,三面围合,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纵向用清水砖墙和夯土墙承重,横向则以木梁架承受荷载。
祠内建筑由主体建筑、围楼、护厝等组成。中轴线上为主体建筑,两侧向外依次为围楼、护厝,护厝北侧呈圆弧形相接。主体建筑:第一层由前、中、后三厅组成,属柱主梁式框架建筑——围屋(围楼与护厝);第二层两侧两进厢房,砖木结构,外墙砌青砖以保护墙体,内墙为夯土墙,梁木构架悬山顶。围屋由数幢单元建筑连成一体,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每幢单元围屋内设木楼梯,自成体系。
官田
李氏大宗祠是古典式的庙堂,砖木结构,成“回”字形,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另有四孔祠大门,东西二边各二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大门碑坊上面,竖一块长方形石板,刻有“恩荣”二字,是
爱新觉罗·旻宁皇帝恩赐的。其下横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两边石柱外刻有“
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的对联,两旁门空内写有“登祠思祖德,入庙念宗功”的对联。中厅的两边墙壁上写有
宋朝宰相
文天祥的遗墨“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以作李氏家训,字体刚劲有力、均畅宏浑。中厅的木板屏风上的上半部有十块行书字,刻有明代天顺年间
上杭县儒学教谕季远撰写的“李氏火德公传”,是一篇珍贵的历史资料。转入中厅屏风,经过两边回廊,便是正厅,厅后靠壁神龛上有三组漆黑金字木牌,上书李氏火德公以下列祖列宗芳名脉系,神牌前安放“火德公石像”,檐前安放“双龙戏珠”石香炉,厅上悬挂“
惇叙堂”牌匾,祠内十一对大圆石柱柱柱有联,厅四周挂满了各地裔孙送来的贺联、贺词、横屏、横匾、灯笼、花灯等等,琳琅满目,精巧壮观,把整个
宗祠点缀得熠熠生辉。
从侧门转入祠背,有一排围屋与前房相衡接,左右共有房间40间,中间有个土地祠,安放后土福德龙神神位,空坪、天井栽种了各种花木。
建筑特征
融客家方楼与圆楼为一体
官田李氏大宗祠其造型结构的特色,东西对称,前方后圆,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风格为一体,从房间里上梯又具有南方民族特色。
主体建筑用柱梁式框架
官田李氏大宗祠前、中、后三厅是属柱梁式框架建筑,仅用十一对巨型石柱就把整个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皇,为现代框架建筑留下了宝贵历史依据。
标志性牌坊式门楼
官田
李氏大宗祠的正大门是一座完整的用青白石砌不用
砂浆的牌坊式门楼,工艺性强。其门顶端石刻“恩荣”二字是建祠时
李姓子民奏章皇上,赐给恩准的李家荣耀。正面五孔大门三方二圆一字排开,具有疏通人流、广纳五洲子孙宾客之含意。大门口正中地面上有一幅用小
鹅卵石砌成的八卦图,任何人从卦图起步,进入大门,必定是左脚先入门槛,令人称奇。
集约型设计,资源共享
官田李氏大宗祠具有房间多占地少的空间科学意识,充分利用资源材料和有限的空间,形成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各功能之间优化组合,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组织模式。
典型的“金包银”建筑
官田李氏大宗祠集土墙与青砖砌体为一身,用青砖作为总祠外围的保护墙,有防风雨、岁月侵蚀的科学性,属土楼与“洋楼”的混合体,是典型的“
金包银”建筑。
完备的排水系统
官田李氏大宗祠设计了较为完备的排水系统,涵盖建筑内部和周边。根据建筑的南北轴线分布,
宗祠内部由北至南在中轴线、两侧东西内外横屋的天井墙基部位设置了矩形排水沟。排水沟沿着外墙基轮廓分布,基本采取直线形由北向南排水,汇集于大门牌坊处的外围排水沟,再集中统一通过暗沟经过禾坪排入前方池塘。沿主轴线分布的三堂建筑物之间的前天井、后天井处为铺设的
花岗石石板,经过建筑基础部位设置暗沟通过。为了防止大雨剧降汇集偏天井形成积水,偏天井填充的
砾砂可以有效渗水。
保护与开发
保护
1990年5月,官田李氏大宗祠被列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经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官田李氏大宗祠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发
官田李氏大宗祠文化旅游区位于
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棉花滩水库龙湖库区
黄潭河库湾边上,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故里永定接壤。景区占地面积22450平方米,以李氏大宗祠为核心,周边诸多客家姓氏祖祠,田园村落、库湾景观融为一体的客家人文景观群。2015年1月,官田李氏大宗祠入选第四批中国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单,晋升为中国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所获荣誉
2015年1月,官田李氏大宗祠入选第四批中国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单,晋升为中国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意义与价值
官田李氏大宗祠“三堂四纵”的建筑形式,反映了礼制次序、家庭一体和怀旧追源的特征,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复合的特点,反映了客家以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的独特的地域性建筑形式。前方后圆,前低后高,体现了客家天地人合一和激励后人步步高升的理想追求,极具客家文化之内涵。它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主轴线上,空间序列完整;一部分环绕主轴线,具有明确的向心倾向。在轴线主次、庭院大小、屋宇高低等各方面予以强调,同时强调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关系。禾坪和池塘组成的空间位于建筑之外,本不属于建筑空间范畴,但明确的人工痕迹和池塘的平面形式所具有的环抱
宗祠建筑的格局,有效地强化了建筑的方向感,突出表现了建筑的主轴线,把建筑空间引申到建筑外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它的总体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人出色的才华和高超的技艺。
相关文化
雕刻艺术
官田李氏大宗祠的雕刻艺术,代表了
福建省闽西地区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首先石牌坊的石雕艺术令人叹服,多种雕刻手法结合应用。客家人的
浮雕和
透雕水平很高,较多运用了剔地起突和透雕的工艺,强调主次分明的效果。檐部出檐的斗拱,每层均以整石透雕。官田李氏大宗祠的石雕装饰让人认识到闽西石刻工艺的卓绝。其次,官田李氏大宗祠还对大木构架进行木雕装饰,有的将整个构件进行造型雕琢,有的则是在表皮做或深或浅的精心雕刻,体现了客家雕刻艺术的卓绝水准。
彩绘壁画
大面积的彩绘和壁画是官田李氏大宗祠很突出的装饰特点。官田李氏大宗祠的木构和檐墙彩绘复杂,色彩浓郁,山水花鸟交错。彩绘被作为建筑装饰的主要手段,重要的建筑部分用琳琅满目的彩绘图案来突出建筑的中心主体地位。客家人善于在墙面上做彩绘壁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喜用立体感很强的装饰,有些彩绘采用堆组塑。大面积的彩绘内容是客家风土习俗的反映,被文物界和建筑界誉为难得的客家古建筑艺术宝库。
相关人物
李火德
李火德是
李渊第二十八代孙,但到他这一代,只是寻常百姓。时值客家先民大举南迁,李火德随父亲举家从
石城县迁居
宁化县石壁。宋末,李火德和哥哥木德沿
汀江来到上杭丰朗,在丰朗定居下来。不久,哥哥木德继续外迁,李火德留在丰朗。李火德被其后裔尊称为“李氏闽粤大始祖”“李氏入闽始祖”。
李火德后裔名人辈出,如
李光耀、
李嘉诚等,各领风骚,其后裔遍布闽、粤、赣、浙、湘、苏、豫、川、桂、黔、港、澳、台地区及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泰国等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有千万之众。
李火德被称为李氏“闽粤大始祖”。
相关评价
李氏大宗祠建筑风格非常独特,聚圆楼和方楼为一体,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不仅是李氏后裔寻根谒祖的圣地,也是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客家家法制度的建筑艺术,是福建“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块艺术瑰宝。(FM1036
福建新闻广播评)
李氏大宗祠始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筑,被誉为"客家第一祠"。(
龙岩市人民政府评)
相关事件
2024年6月,官田
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6月18日,官田李氏大宗祠工作人员表示,大面积坍塌发生于6月16日凌晨,位于宗祠两侧的客厅。
稔田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李氏大宗祠受损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同日下午,李氏大宗祠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经专家初步判定,坍塌原因是夯土墙体被严重浸泡后导致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李氏大宗祠管委会主任李文强称,灾情发生后,在省市专家指导下,当地将内部一些有价值的老物件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下一步,会严格按照文物修复的规范要求,妥善做好受损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