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船闸式运河
公元前221年中国修建的灵渠
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式运河是公元前221年中原地区修建的灵渠。灵渠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当时由一个叫做“史禄”的人负责修建,由于灵渠建造在高山之上,连接着湘江漓江,由于湘江和漓江的水位差非常大,所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最后终于发明了“斗门镇”。
正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中原之后,又开始了统一全国的第二阶段--向岭南进军。在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地方,五岭(大岭、骑田岭越城岭、萌诸岭、都庞岭)透迤,给行军和运输带来极大的困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决定在崇山峻岭间开凿一条运河,运河的路线选定在长江的支流湘江和珠江的支流漓江的分水岭上。整个工程由一个叫史禄的人负责,五年之后,即公元前214年,30多公里长的运河挖成了。
由于运河处在高山之上,而湘江和漓江的水位差又很大,最高处的比降达1/160,也就是说,在160米长的河道中,两端的水位差高达1米,超过了适合于航行的比降(一般为1/3000)的20倍。如果采用象盘山公路那样延长河道的办法来降低比降,那末河道的长度和整个工程量将扩大好多倍,即使地理条件允许这样做,但挖河的时间将长达数十年!这显然上一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斗门区",也就是现在的船闸。在运河水位比降较大的地方,筑成了一个又一儿歌斗门,斗门上设有斗杠、斗脚、斗编等专用设施,以便放水和堵水。当船进入斗门后,随即把入口堵严;再把前进方向的斗门打开,使水不断流入斗门,于是水位就一样高了。水涨船高,便能顺利地进入到前方的斗门内。如此周而复始,每过一个斗门,船就进入水位较高的河段,这样,就能在水位差很大的河流中航行了。这条弯弯曲曲的运河,设有灵巧的斗门,把它称为灵渠,的确是名实相符。灵渠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运河,在国外,迟至14世纪才出现了第一座船闸。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