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堆子镇
辽宁省北镇市下辖镇
青堆子镇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青堆子镇位于辽宁省北镇市东南部,距102国道20公里,南临盘锦市,交通四通八达。全镇辖9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幅员总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74公顷,主要生产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自然形成和人工养鱼水面达66.7公顷,每年都吸引大批钓鱼爱好者到这里垂钓。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农业劳动力1.2万人。人口构成有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多民族。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伪时设村公所,属北镇公署;1995年,复名青堆子镇。截至2018年末,青堆子镇户籍人口为21819人。截至2020年6月,青堆子镇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镇人民政府驻青堆子村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村公所,属北镇公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设乡公所。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冬,成立农民会。
1949年,设村。
1950年,设第四区。
1958年,成立青堆子公社。
1960年4月,改设国营畜牧农场。
1961年,改设地区工作委员会。
1962年,改设公社。
1983年8月,改青堆子乡。
1984年12月,青堆子乡改镇。
1985年5月,改名青堆子满族镇。
1995年,复名青堆子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堆子镇地处北镇市东南部,东与吴家镇接壤,南与盘锦市毗邻,西与赵屯镇相交,北与中安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66.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青堆子镇地处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在10米左右。
气候
青堆子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8℃,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29℃。冬季多偏西北风,春季多偏西南风,最大风速为6.3米/秒,最小风速为2.2米/秒。无霜期年平均158天。年平均降水量59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
水文
青堆子镇境内有3条河流,新开渠由平安台村南入境,河道全长8千米;黑鱼沟自前陆村南入境,全长4.3千米;西沙河自王家村东入境,全长11千米。3条河流在后陆村南汇合流入盘山县境内。
自然灾害
青堆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8年8月份,西沙河河水漫堤,涉及东砖台、西砖台、六屯、前陆、后陆5个管理区,受灾面积达3000多亩地。
自然资源
青堆子镇有耕地面积6万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青堆子镇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兴隆新区、生态社区、青堆子、王家、六台、东砖台、西砖台、六屯、前陆、后陆、平安台;下设8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青堆子镇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青堆子社区、生态社区、青堆子村、王家村、六台村、东砖台村、西砖台村、六屯村、前陆村、后陆村、平安台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锦州青堆子农工商公司生活区,镇人民政府驻青堆子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青堆子镇总人口2.3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1763人,占51.1%;女性11237人,占48.9%;14岁以下2638人,占11.47%;15—64岁17436人,占75.81%;65岁以上2926人,占12.72%。总人口中,以满族为主,达1.5万人,占65.2%。2011年,人口出生率4.17‰,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1.1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9人。
2017年末,青堆子镇常住人口为20744人。
截至2018年末,青堆子镇户籍人口为21819人。
经济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青堆子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使青堆子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镇党委、政府提出“做大市场强镇,提升产业富民”的口号,确立“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名镇”的宏伟目标,把工作重点放到加强市场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宽松优惠政策、建立配套服务体系上来,闯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小康之路。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8.5亿元。粮食总产量16036吨,牛饲养量5000头,羊饲养量3000只,生猪饲养量8万头,肉类总产量10536吨;财政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0元。
2004年,青堆子镇社会总产值实现8.5亿元。财政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0元。
2011年,青堆子镇财政总收入2425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7万元,比上年增长29.3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13万元,增值税78万元,企业所得税2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50元,比上年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10692元。
2018年,青堆子镇有工业企业2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8个。
第一产业
农业产业化
实行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产品创牌工程。青堆子镇蔬菜大棚和蛋鸡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棚菜生产是青堆子镇的主导产业,青堆子镇已发展蔬菜大棚总面积达350公顷,其中90%是高效节能温室。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走出庭院建设高标准棚菜小区。为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建成了占地面积5公顷的青堆子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内有货栈23家,蔬菜销售辐射东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等地。蛋鸡养殖业已成为青堆子镇的又一主导产业。为推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于1999年建成青堆子鸡蛋批发市场,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拥有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市场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养殖户和南来北往的销售商,为蛋鸡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养殖业
青堆子镇蛋鸡养殖户已达.3000余户,蛋鸡年饲养量达500万只。建有高标准养殖小区49个,养殖由过去的一家一户凭经验的传统小规模饲养方式,逐渐走向区域化、规模化、科技化上来。形成了以蛋鸡饲养为基地,以专业批发市场为载体,以鸡蛋销售为龙头,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逐步走向“公司加农户,市场带农户;政府扶农户,致富在农户”的发展模式。“无工不富,无商不稳”。改革开放以来,青堆子镇借助政策优惠,把握市场信息,全民招商。从八十年代起,大力兴建工业企业,乡镇企业由少变多,农村劳动力也逐渐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转移。有乡镇企业十余家,主要产品有水泥、钢材、红砖、橡胶制品、畜禽饲料、大豆油等,初步形成了建筑、冶金、橡胶、粮油等为主要产业的工业经济结构。同时,引进了北京市、台湾等客商到
此安家落户。青堆子镇小超市、饭店、烧烤店遍布街头。远近闻名的天府酒家,环境优雅,服务热情周到。阳芋炖黑鱼是这里的拿手菜,每年都吸引很多远方客人慕名来品尝。涉农银行、信用社在这里设有办事处,为农民和企业存、贷款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专业合作社
北镇市青堆子镇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农业产业化的提档升级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全镇水稻、棚菜、养殖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为青堆子镇小康社会建设注入了动力。青堆子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稻种植和蛋鸡饲养一直都是该镇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这里的大米、鸡蛋闻名全国,然而受禽流感病毒等灾害影响,青堆子镇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靠单一粮食种植和鸟纲养殖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多方探索,到8月末,全镇共成立了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农业的各个行业,提高了农民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形成了青堆子特色的农业品牌,为青堆子镇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持。其中以青堆子村的嵘鑫养鸡合作社等8家专业合作社发展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专业合作社共发展会员近千人,示范带动农户达3万余户。特别是一些涉及养殖、农业机械等行业的专业合作社更是为广大农民的生产提供了示范,真正成为了群众致富的领路者。
产业化发展
青堆子镇产业铺出小康路北镇市青堆子镇通过兴市场、抓基地、办协会、搞服务,使蛋禽产业成为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青堆子镇鸡蛋终于托起了一方产业的兴起。市场是牵动产业形成的关键。青堆子镇首先筹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青堆子鸡蛋批发市场,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客商。现如今,这座年交易量3.6万吨,交易额1.5亿元的产地型专业鸡蛋批发市场已经形成。镇里还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以专业批发为载体,以鲜蛋销售为龙头,以蛋鸡饲养为基地,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的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目标。他们出台“办电、修路、调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建设高标准的养殖小区。镇村两级共为养殖户架设高、低压线路4000延长米,修路5公里,调整土地近千亩。在配套服务上,该镇先后在蛋鸡品种改良、鸡雏孵化等方面进行了扶持。青堆子镇引进美国海兰公司的“海兰灰”新品种蛋鸡,镇政府还专门拿出13万元资金作为补贴,引进2.6万只种鸡无偿送给养殖户。经过一年的实践,新品种蛋鸡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许多养殖户争相引进。青堆子镇已经发展新品种蛋鸡30多万只。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帮助养殖户降低成本,青堆子镇与北京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500万元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环颈雉孵化厂,解决了南雏北运的问题,使养殖户不出家门就能获得优质鸡雏。为提高饲料的质量,该镇还投资1万元引进饲料良种,并拨出100亩地进行试验种植。
2004年,青堆子镇粮食总产量16036吨,牛饲养量5000头,羊饲养量3000只,生猪饲养量8万头,肉类总产量10536吨。
2011年,青堆子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4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4万头,牛年末存栏700头,羊年末存栏6000只。2011年,肉蛋奶产量3.86万吨。
截至2011年末,青堆子镇累计造林面积600亩。2011年,拖拉机保有量580台,农具948台套,水稻收割机20台,水稻脱粒机35台,水稻插秧机35台。
第二产业
青堆子镇形成以化工、禽蛋加工、阀门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青堆子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9.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职工27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青堆子镇有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6亿元。2011年,出口1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
文化
地名由来
顺治(1644年—1661年)翟明之的高曾祖父从山东济南府翟家庄逃荒到此落户,因当地南侧有一大土堆子,土呈青色得名。
交通
2011年,青堆子镇已形成由公路、铁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县乡级公路3条,总长62千米,有1个汽车站,日均发送18辆客车,日客运量1240人次。铁路沈山铁路过境,长6千米,设有青堆子火车站。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青堆子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450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5所,在校生1200人,专任教师7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42人,专任教师5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09万元,比上年增长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0%,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青堆子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0个,公共图书室11个,藏书1万多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700户,入户率7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青堆子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门诊部(所)27个;病床60张,固定资产总值2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0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万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
社会保障
2011年,青堆子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户,人数114人,支出31.5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79户,人数979人,支出155.1万元,比上年增长42%,月人均132元,比上年增长4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6.1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4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7人。有慈善分会1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万人,参保率90%。
环境保护
2011年,青堆子镇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3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5%。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青堆子镇有邮政局1个,征订报纸、期刊1100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50门,固定电话用户1005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8%;移动电话用户10090户,宽带接入用户3500户。
发展目标
青堆子镇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地区优势,抢抓机遇,壮大“两个市场”规模,继续推动反季节蔬菜和蛋禽养殖产业的发展。稳定暖棚面积,扩大高效节能温室面积;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服务职能,打造自己的“翠禽”绿色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吸引投资者前来兴办企业。努力把青堆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小城镇。青堆子镇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海英才,共同建设青堆子镇美好的明天!
法制建设
在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法制建设。镇内的青堆子村被司法部授予“模范调节委员会”,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辽宁省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标兵,全镇各村全部达到社会治安“五无”标准。全镇的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每年都有各种文艺团体下乡到这里演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每逢夏、秋时节,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秧歌队遍及各个村屯街头。青堆子村是全镇文化活动先进村。近两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上共投入资金30万元,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健身室、台球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为群众的文化娱乐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镇共有中小学校6所,教师140人,在校学生2000人;镇医院设备、医务人员齐全,村村设有卫生医疗站,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良好格局;投资30万元建起了敬老院,使全镇30多名孤寡老人人院颐养天年;完成了全镇闭路电视网络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
获得荣誉
近几年来,青堆子镇获得了“辽宁省先进党委”、“安全文明乡镇”、“红旗乡镇”、“文化先进乡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少数民族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示范基地”等荣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地名由来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
发展目标
法制建设
社会事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