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的作品不论个展或群展都在世界各地有广泛展出,比如:“Painting the Chinese Dream: Chinese Art 30 Years after the Revolution”, 在美国各地展出后最终到达
布鲁克林博物馆,
纽约;“后89新艺术巡回展”,香港艺术中心;以及第45届
威尼斯双年展。
纵观李山的艺术生涯,经历了数次风格上的变化,却从未失去他的独特和激情,也从未失去他表达敏锐感受的能力。在他最近的绘画作品“胭脂”这个系列(还在继续)中,展示了这样一种雌雄同体的生物——以
凤蝶总科作为耳朵或是作为他们的脸的一部分。这些图像似乎引起了一种矛盾的
张力,就象那时候的“后89”艺术:一方面它诙谐,好笑,自嘲,另一方面,它陌生,不安,有着带批判性的愤世的潜在倾向。“胭脂”系列基于的是不定和多重的原则。在这里,李山试图找到一种进化的形式,提出关于试图从不可认知里拔出可认知的问题,确定的,清晰的,就象此时此地,出乎预料的,必然的,也是未解决的。
最 近 期的系列“阅读”(2005)中,他用电脑创造出了大量的虫子和植物的图像。近看,这些虫子似乎都成了组成人的身体的一部分,比如手指,耳朵,或者生殖器。通过他对这些种间的虫子以奇妙的现实方式呈现,李山质疑着现今的生物科技实验的伪善以及缺乏对等性的人类价值。根据艺术的风格,他采用了类似于民间艺术的装饰法,因此创造了一种熟悉而古怪的,也奇特的有机物体。确实,这些看似突变异种的生物仿佛是从某种假设的
园艺教科书里出来的一样。这些合成昆虫是由数字技术构造后变形成为抽象图像的。他把问题进一步提出,即要定义和辨认任何一种特殊的生物体和现存世界的界限是否可能。李山表面上看起来变化多样的作品在更近的观察中会发现是保持了一致的连贯性的。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的是对于未知的不安。最终,在他的所有作品里他似乎确实说明了去掉不和谐以后相反事物间的巧妙和解,并允许观者得到自己的结论。
2007年,“人类的进化已到尽头:李山之阅读-李山个展”,香格纳H空间,上海;“南瓜计划-李山、
张平杰生物艺术作品展”,香格纳画廊,上海。群展:
1993年,“第45届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艺术的要点”,威尼斯,
意大利;“毛走向波普-中国新艺术展”,悉尼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前卫艺术展”,
柏林、海德舍尔姆,德国;
鹿特丹,
荷兰;
牛津大学,
英国;
悉尼,
澳大利亚;
2003年,“颠覆与诗意-中国当代艺术”,Culturgest,
里斯本,
葡萄牙;“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