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逊
曾任海南省行政学院院长
廖逊,男,1950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海南省行政学院原院长。著作《人口与社区综合发展研究》。
人物简介
廖逊,男,1950生,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原 党委副书记、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海南省行政学院原院长。经济学研究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老教授协会理事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兼任海南省孔子学会会长等社会职务。2005 年获得“海南省十大杰出人才”称号,2010年被授予“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称号。
长期从事社会经济发展与政策咨询工作研究,是我省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之一。提出“小政府大社会”理论,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南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参与我省历次经济发展计划和国土规划的制定。组织并领导我省多项各领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对海南省多项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议,从1990年至1999年连续10年主编《海南年鉴》及1992年至1998年主编过《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8部。著有《马克思恩格斯“小政府”思想与当代经济改革》、《小政府大社会——海南新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等12部著作。发表文章约2000多篇。科研成果曾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海南省1992年优秀精神文明奖。  
社会职务
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残疾人亲友会主席、全国残联主席团委员、海南 省侨联常务理事、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海南省社会学会会长、全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海南省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会会长、海南省台湾研究会会长、海南省市场营销学会会长、海南省孔子研究会会长等。
2011年6月9日,海南省老教授协会正式成立,廖逊教授被选举为海南省老教授协会首届理事会会长。
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社会经济发展与政策咨询工作研究,是海南省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之一。提出“小政府大社会”理论,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参与海南省历次经济发展计划和国土规划的制定。组织并领导海南省多项各领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
对海南多项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议,从1990年至1999年连续10年主编《海南年鉴》及1992年至1998年主编《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8部。
著有《马克思恩格斯“小政府”思想与当代经济改革》和《小政府大社会——海南新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等12部著作;发表文章约2000多篇。科研成果曾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和海南省1992年优秀精神文明奖。  
荣誉
廖逊曾先后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海南省优专家、“海南省十大杰出人才”和“省委联系重点专家”。2013年在中宣部获评“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2020年5月17日,廖逊获得海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
人物故事
廖逊与病妻、智障儿子的亲情故事
这是一个甜蜜的镜头:每天早上丈夫上班前,总是爱抚地摸摸妻子 的头,拉拉妻子的手,然后俯下身子,轻轻地吻着妻子的面颊,每当听到丈夫说“黎宝宝,放心吧,我一辈子爱你”时,妻子那凝固且呆滞的目光,突然变得有了光亮。这句重复了二十几年的话语似乎成了支撑她活下去的动力……
这是一个令人同情和心酸的家庭:妻子患严重的脑神经萎缩症,瘫痪在床,唯一的儿子三岁时因高烧不退导致智障,丈夫——海南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省行政管理学院原院长廖逊教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让我们走进这个家庭,感受发生在这一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唯美与凄苦的爱情之路
2011年61岁的廖逊和64岁的妻子秦黎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战友。廖逊是有名的俊小伙和才子,秦黎是公认的温柔美女,俩人擦出爱情火花,真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然而深深吸引他们的,还是各自的人品。廖逊是个热情洋溢、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人,秦黎细致体贴,和善待人,他们都是知青中的佼佼者。俩人的感情一路升温,还是源于廖逊得了肝炎,当时缺医少药,又吃不上营养品,全仗着秦黎的精心呵护和照料,在那段时间里,秦黎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忘我地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廖逊。
几年后,俩人相继回城,又相继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秦黎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廖逊先是当教师后来 选择“闯海南”,一晃俩人相恋整整十年,该谈婚论嫁了。秦黎果断地辞去出版社稳定的工作,追随廖逊也来到了海南省。她丢掉公职,在一家私企上班。谁想,俩人的婚姻遭到了廖逊家长的反对,家长讲了充分的理由,如女方比男方年龄大,又如了解到女方的父母和他兄弟姐妹都患有疾病,考虑到遗传因素等等,家长说的再有理,也阻断不了俩人的爱情,这对有情人结婚时,廖逊30岁,秦黎33岁了。
该要个孩子了,谁想爱情的结晶迟迟不降临。终于在廖逊41岁,秦黎44岁时,儿子廖也谦喜从天降。
然而,令人接受不了的现实出现了,儿子廖也谦3岁时因高烧不退成了智障儿,转年妻子秦黎突患脑神经萎缩症瘫痪在床。从此廖逊携着病妻踏上了凄苦的爱情之路。
始终不渝的坚守
面对病妻和智障儿子,廖逊选择了勇敢积极地面对。首先,他要努力工作,要做出成绩,这是他个人价值的所在,也是他生活的追求和动力。其次,他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做个好丈夫、好父亲,让家里的病人和残疾人活的有尊严。这是他的天职,更是他成就感的体现。
廖逊发现妻子的大脑尽管失去了功能,可她的眼神有时会追着他走。于是只要他在家就坐在她的床边,不停地和她说话,一次说着说着廖逊突发奇想对着妻子喊“黎宝宝”,谁想,妻子嘴角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露出了微笑。廖逊高兴的不得了,他一声声叫,一声声喊,直喊的自己嗓子哑了,当他看到妻子又恢复了那麻木呆滞的神情,不禁失声痛哭起来。他坚信自己对她的爱,她会感应的。从此,他每天早上离开家前都要喊着:黎宝宝,放心吧,我一辈子爱你!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誓言,是一个铮铮汉子对病人发出的承诺。因妻子没有“劳保”,看病全部自费,为了给妻子治病,他精打细算,节缩个人开支,戒了烟、酒、茶,不给个人添一件新衣服;他尽量多陪在妻子身边,能在家里完成的任务,他就不在单位干。每天晚上他会坐在妻子床边剪报、看书,时不时地抚摸着妻子的手和脸颊;每晚睡觉前,他都会轻轻地为妻子唱支歌,令人想不到的是奇迹出现了,一天,正当廖逊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时,妻子竟张开嘴跟着附和起来,廖逊激动地一把抱起妻子亲吻着,只见两行热泪顺着妻子的眼角流淌出来。从此,这首歌成了“条件反射”,只要有人起个头,秦黎就会跟着唱。多年来,这首歌成了秦黎会说会唱的唯一语言。
儿子渐渐长大了,面临上学的问题,正常学校他去不了,只好去专门的智障学校。在廖逊的心理天平上,自然分给了儿子一半,他自定了辅导儿子的学科课表,在教儿子学文化之余,更加注重培养儿子的人品。他教儿子每天早上要到妈妈床前问候妈妈,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和妈妈道晚安。他要求儿子和保姆学习给妈妈胃管里注入流质食物,有时廖逊故意问儿子,妈妈今天吃的什么饭,里面有什么营养。渐渐地儿子懂得关心妈妈了,一次他看见妈妈脚趾甲长了,忙告诉保姆,让她帮妈妈剪剪。
二十几年来,廖逊从来都是争分夺秒地回家。除了工作,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他唯一的“奢侈”就是每天抽空去健身房锻炼,用他的话说:“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少了我不行,身体对我最重要!”
永远不变的情怀
2011年6月10日,廖逊应北京一所大学之邀前去讲课,谁想上飞机前摔了一跤,眼镜摔的粉碎,脸上磕出了血,当他前往医院缝针时,一下子被医生护士认出来了。“您是廖院长吧,您来医院作过报告”、“您讲的真好,您讲的怎么看待离婚我们特爱听!”原来,廖逊在海南省是个公众人物,他退休前与退休后没有区别,反正是讲课不断,讲座不停,哪个单位、哪个部门都爱请他讲党课,讲时事,讲政治,由于他勤于学习,思维敏捷,口才好,曾落了个“海南第一嘴”的称号。尤其是他总是精气神十足,到哪都谈笑风生,更是有好人缘。越是这样,越有反差,这么一个相貌堂堂,文气洒脱的成功人士守着一个病妻子却如此正派更让人肃然起敬!以至于某个医院一度出现“换车子,换房子,最后换老婆”现象时,不得不搬出廖逊以他现身说法来诠释爱情与道德。
实际上,一个人的爱情观与道德观是其价值观的体现。什么是廖逊的价值观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他有着不懈地追求,那就是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工作,他以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己任。不间断地吸收知识,在他的家里最值钱的是三万八千册图书,在他家没有放衣服的立柜,没有放杂物的五斗柜,更没有摆放工艺品的装饰柜,有的是占据八面墙的八个大书架,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单元房做成了图书馆模样。从书本上插着的小书签,看出这些书绝不是摆设而是派上了用场。卧室里,廖逊和儿子睡上下铺,妻子躺在一张单独的木床上,省出一小间那是保姆的睡房。家里的衣物都是放在塑料拉动箱子里。一张写字台上摆着高高几摞剪报本,埋在写字台中央的电脑屏幕一闪一闪地亮着。
家是港湾,虽然不富有,但廖逊喜欢。有时他会盯着摆在书柜空隙处的照片看得入了神,因为那些照片记载着他与妻子,与家人太多的爱和太多的情,正如写在照片背后那行行小字:我们爱过,我们走过,我们付出过,我们给予过,想着这些亲情故事就足够了!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社会职务
学术成就
荣誉
人物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