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腐
大豆加工制品
生腐是汉族传统大豆加工制品,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在中国南方于长江中下游有多种名菜,像“生腐烧肉”。作为炸制食品的豆腐,其色泽金黄,内如丝肉,细致绵空,蓬松柔软如海绵,富有弹性。
人们还赋予了生腐寓意通俗的叫法,谐其音叫做“送福”“升富”,顾名思义,这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寄予了一种无比向往的意味和象征。
生腐简介
主要原料是黄豆,经磨浆、压坯、油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油豆腐块体积约八立方厘米,色泽金黄,外皮光滑,内如丝网,细软绵实,富有弹性,一捏成团,放开还原,存放一月,不霉不变,既可作蒸、炒、炖之主菜,又可做多种肉食的配料,是荤宴素席兼用的佳品。灌肉馅清蒸是宴席的名菜;切块作烧汤、炖肉配料,汤味清香,久炖不烂;切丝配肉丝豆芽粉条混炒或凉拌,其味更鲜。
生腐在口味上和加工上另一道传统名菜油豆腐有些相似之处,但生腐的形状比油豆腐要长而且更具有美感。生腐既可以单独成菜,又可以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可蒸可炖可煎可熏可凉拌;它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可成卷、夹、丸、包等等还可调制成各种味型,既有豆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
制作方法
生腐是主要通过其原料是黄豆,经磨浆、压坯、油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将豆腐压结实,切成1.5厘米见方豆腐块,放入烧热的植物油或猪油中油榨。待外面变黄,即可捞起,成为生腐。
主要流程
生腐大致工艺流程:磨浆(水豆比例4:1)→煮浆→降温75-85℃→添加固形物→胆巴+起泡剂(豆欣酥)点浆→静止凝固→划脑压榨→豆腐→油炸(臭豆腐浸卤)→晾晒。
具体工艺
作为生产生腐的原料豆腐,是要求宜用卤水豆腐,这是考虑后期油炸时,生腐更容易起泡蓬松,不影响外形;柴火灶烧热特制的大铁锅,按四比一的比例,注入菜籽油和猪油,大火猛烧至油温80-90度,等调好灶下火温,再快速放进切成小长方体形状的豆腐块,等大锅里油花翻滚,嗤嗤有声。需拿起铁锹般的大铲,放油锅轻轻搅动,这叫推油不推料,这技术极难掌握,全凭手感,靠油的转动带动豆腐块,使其受热均匀而不粘连。不一会,生腐成型,一个个油光灿灿、通体胖胖地漂浮油面,这时要快速捞出,放进竹制筛箕,控净油,自然冷却,便可出售了。
通过高温油炸的生腐,外焦黄,内嫩白,充满气泡。食用方法简单,将生腐略经改刀一分为二,下锅红烧,加水浸漫过面,放盐添几勺自家用蚕豆麦麸熬晒的酱瓣,烧至剩少许汤汁便可起锅。拈一块入口,皮肉绵绵,韧劲十足,那内部分布的气泡小孔,沾满酱香汤汁,细腻柔软,随一口热气,满嘴留香,那味道比之红烧肉,也毫不逊色。
颜色:优质生腐色泽橙黄鲜亮,而掺了大米等杂物的生腐色泽暗黄。
内囊:掺杂的生腐腐内囊多而结团,优质的内囊少而分布均匀。
弹性:用手轻捏生,不能复原的多为掺杂货。
反应:将碘酒滴在生腐上不会变色,掺杂米的生腐则呈蓝黑色。
项铺生腐
汤沟镇的豆干,项铺的生腐”这是在枞阳县坊间流传甚久的谚语,足以说明这口感独特的生腐,早已是土色土香名副其实的特产了。据查相关文献,生腐就始于家乡,产地尤以项铺镇最为出名。由于生产工艺特性,以及不便长时间保管等原因,生腐只流传于长江中下游一代。加工生腐的方法非常传统,工艺考究,工序繁琐,全凭师傅的经验操作。
在安徽枞阳,说到项铺生腐,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闻名遐迩,“生腐”寓意“升”、“富”,无论是平日里还是逢年过节、办喜事,肉烧生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盛产项铺生腐的豆腐作坊主要集中在原白云区的项镇街,全镇有生腐加工作坊20多家,年产生腐逾10万公斤。做生腐在项铺源远流长,有着几百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传承、摸索、总结和提高,如今在技术、产量、品味等方面已达到顶峰,项铺生腐主要是传承了古老的手工工艺,从黄豆浸泡到油炸出锅,基本上是手工操作,而每一道工序都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传承人除了得到祖传,更多的是凭着多年的手感和经验。生腐的烹方法很多,主要还是用肉红烧或用糖烧甜生腐。冬天烧着炭炉子,锅里“突”着生腐,咪几杯白酒,那是地道的“安徽省味道”。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腐简介
制作方法
主要流程
具体工艺
项铺生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