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肠(archenteron)是在
囊胚时期通过原肠形成过程完成的,它最终会形成动物的
消化道。在多细胞动物的发育过程中,原肠是由
原肠胚内层形成的腹壁,其内腔称为原肠腔(gastrocoel),有时也直接将原肠腔称为原肠。
原肠的形成是一个关键的发育过程,其中一些
细胞向囊胚腔内折叠形成内凹。这些细胞重新排列,使得宽而浅的凹陷变成细而深的凹陷,最终在内
胚层细胞的引导下,形成细长的管状结构,即原肠。原肠的形成是通过细胞的汇聚和延伸完成的。
在原肠形成期,原肠连接外层的部位,即原肠腔向外的开口,相当于原口。随着原肠的形成,一般
囊胚腔缩小或消失。不同的动物,其形成原肠的胚层或仅形成肠管,或者除
内胚层外也包括
中胚层,以后除肠管外尚产生
脊索、
体节等。在某些动物中,原肠为前后延伸的简单圆筒(如
海胆),而在有些动物中,原肠显著地表现出背腹的差异(如
脊椎动物)。
原肠的形成涉及丝状
伪足,这是由间质
细胞构成的细长纤维,它们帮助原肠顺利地被拉过囊胚腔,到达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内胚层的原肠细胞会与外胚层的原肠细胞融合,至此原肠形成已经完成,具有消化管的功能。原肠末端的开口称为胚孔。
在
两栖纲与鱼类中,原肠形成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称为胚孔痕,而在鸟类与
哺乳纲中,遗留的痕迹则称为原痕或原线。这些痕迹均由背胚孔与原结(又称恒生结)所控制。
在
节肢动物门、
脊椎动物中的
羊膜动物,不产生所谓原肠的构造,这表明原肠的形成和发展在不同动物群中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