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级编辑,
莆田市仙游县田岑底人,莆田一中1951届(春季班)
高中毕业生,当年考取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第二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偷偷改念戏剧系。上大学时,在
老舍话剧《
龙须沟》中当过群众演员。
毛兆晃(1930——2000.5)195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
天津市的前线剧社,天津升格为
直辖市后,他们单位改迁为
保定市群众艺术馆,他后来调到保定文联的《莲池》期刊编辑部任编辑,参与编写《外国文学家大辞典》,90年代初退休,2000年5月于大连逝世。
莫言虽然是山东人,但他的文学生涯却是从
河北省起步的。莫言年轻时曾在
保定市当兵,他的第一篇小说《
春夜雨霏霏》就发在保定的文学刊物《莲池》上。曾经担任《莲池》期刊编辑,现已退休在家的钟恪民先生说:“最先发现了莫言写作才华的是当时担任《莲池》期刊编辑的毛兆晃老师,是他把莫言从山沟沟里挖出来。如果毛兆晃老师今天还在世的话,最高兴和欣慰的应该是他。”
1981年,时任《莲池》期刊编辑的毛兆晃慧眼识珠,从众多来稿中看到一篇写春天的雨夜一位少妇怀念在远方当兵的丈夫的小说,感到这位初涉文学的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于是写信把这位爱好写作的年轻战士约到编辑部。他认为小说基础不错,但人物形象单薄,需要进一步修改。几天后,
莫言拿着重新改好的稿子送到编辑部。毛兆晃看后说了一句话:“还不如那篇初稿好呢!”就这样,改到第三次的时候,毛兆晃没再说什么,打发莫言回去等消息。没过多久,《
春夜雨霏霏》就在《莲池》第5期上头条发表了,这是莫言的处女作,这也是莫言参军5年后,历经多次投稿退稿后在
保定市《莲池》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此后两三年,毛兆晃经常带着莫言去
白洋淀,或是体验生活或是参加各种作品研讨会。从1981年到1983年,莫言在《莲池》上接连发表的4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丑兵》、《因为孩子》、《
售棉大路》均是经毛兆晃的手修改、打磨、编发出去的。
莫言在给毛兆晃的信中,吐露了他的感激之情。他在其中一封信中写道:“您是我的父辈,我的文学上的启蒙老师,我有义务为您的健康作出自己的努力,稿费(转载费)作为您的劳动报酬,应该变成滋补品促进您和林阿姨的健康。假若您硬把钱寄来,那会使我很伤心的。(如果您硬是寄来,我也要变法儿还给您的)”。而莫言的另一篇小说《
民间音乐》在《莲池》发表后,引起著名作家
孙树勋的关注,特地为其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点评文章。1984年7月,
莫言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时,手里拿的“敲门砖”就是在《莲池》上发表的小说和孙犁先生的点评。此后,莫言便一步步走上了中国文坛。
但成名之后的莫言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2004年5月,他在《我是从\u003c莲池\u003e里扑腾出来的》一文中写道:“有一天,收到了《莲池》一封信,说希望我能去编辑部谈谈。我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搭上长途汽车赶到
保定市,见到了我永远不敢忘记的毛兆晃老师。……转眼过去了十多年,毛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吧?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它对于我永远是圣地。”在2011年10月的微博上,他又提到了这位伯乐:清理旧物,发现一本《莲池》双月刊,1981年5月号。我的处女作《
春夜雨霏霏》就发表在这期刊物上……从来稿中发现这篇小说的是毛兆晃老师。为了这篇稿子,毛老师特意坐公共汽车到我当兵的山沟里找我。人生如梦幻,弹指三十年。恩师已作古,其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