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波病毒,又称
沙粒病毒属,于1962年首次在
玻利维亚被发现,由老鼠携带。感染后症状包括发烧、鼻腔和
牙龈出血以及胃肠道出血,约30%的感染者可能会死亡。尽管病毒体积较小,但它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病毒能够入侵健康的
细胞核,将自身的
脱氧核糖核酸注入细胞基因中,促使细胞复制更多病毒。病毒的生存依赖于寻找新的宿主,否则将会灭绝。
马秋波病毒的结构表明它是一串DNA变体。为了探索其起源,我们需要研究DNA的构成。DNA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这些核苷酸的特定序列决定了DNA的多样性,从而影响了生命的多样性和特征。由于DNA序列变化的可能性极其庞大,进化论或随机产生的理论难以解释最初DNA分子的形成。有人猜测病毒可能早在数十亿年前就已经存在,甚至可能是从太空中来的。然而,对于太空中病毒的来源,至今仍是个谜团。
1967年
诺贝尔化学奖爱根博士(Manfred Eigen)曾经说过,“一个含有221个核苷酸的分子,其复杂程度的数学量等于这些核苷酸所能形成的不同排列的总和,总共是4的221次方或者是10的133次方”。
因此,进化论、随机产生的观点恐怕也不能解释第一个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形成。于是,人们猜想,病毒可能是在几十亿年前出现的,病毒甚至可能来自太空。
马秋波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其遗传结构简单,主要由外壳和内部的DNA分子组成,这意味着病毒能够快速变异。以
禽流感病毒为例,虽然病毒本身并不可怕,但当病毒发生变异时,如
甲型H5N1流感病毒型,就会变得极具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