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授经图
王维创作的绢本设色人物画
《伏生授经图》是传为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创作的绢本设色人物画,现藏大阪市立美术馆。
图中的伏生席地而坐,手持书卷,形象清苍老,似正在认真讲授。其神情专注而和蔼。从画中清晰可见伏生额头的皱纹与身体上极为松弛的皮肤,非常生动而且真实的描绘出了当时伏生的身体状况。通过画面中对伏生神态的描绘,可以想象,年老的伏生讲授《尚书》时的吃力。此图线描手法高超,敷色清雅。
作品内容
此图画伏生在讲授典籍的情景。伏生授经时年已九十,故画中伏生是一个白老者,他著一头巾,头微左侧,赤裸肩背,肩上披纱,坐于蒲团上,右手持卷,左手指点,双目圆睁,大约正讲到紧要之处。
该图右上有赵构题“王维写济南伏生”。鉴藏印有“宣和中秘”、“易庵图书”、“商丘市宋荦审定真迹”、“梁清标鉴定”、“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景贤鉴藏”、“江南黄琳”、“休伯之印”、“黄林美之”等。卷后附有宋代吴说清代朱彝尊、宋的题跋。
创作背景
伏生济南市人,是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后裔,原为秦博士。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便为这其中的一员。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古代文化典籍遭到严重破坏,伏生逃回故乡,冒死将《尚书》藏于蹙中。后来刘恒为了求能治《尚书》之人而发现了伏生,但是此时他已经90多岁了,老到已经不能够行走,汉文帝便派晁错向往,伏生向晁错口授《尚书》时,因年迈齿落,言语不清,晁错听不懂,便由伏生女羲娥在一旁代为解说。如此,伏生讲授,其女转述,晁错笔录,终于将《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这就是传世的今文《尚书》,也就是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写定的《书经》。伏生口授28篇,也就是《今文尚书》。此图画表现的正是伏生讲授典籍的情景。
此画应是王维后期成熟作品,有吴道子用线之风。也有学者认为此画与王维画风不类,当为同时代人物画高手所绘。
作品鉴赏
形象
图中伏生形貌苍老,白髯垂胸,著头巾,神态白若,头微左侧,裸肩胸,肩上披纱巾,坐蒲团上俯视小案,右手持卷即“今文尚书”,左手指点,双目圆睁,作捋须而嚅状。此《伏生授经图》,画中无任何背景衬托,王维主要集中刻画人物之神态,突出主题,使授经时渊深静穆的神情跃然上,人物以白描双钩,极为工整,线条流畅自如:图中案上放着砚台与毛笔,案足下吊一本书等都衬托着画中主人翁的身份与个性,而对于这些案、具之类用品,亦用笔挺秀,复具质感。
技法
此图以细劲圆韧、刚柔相济的铁线勾画人物、案几、蒲团、竹简、纸卷等,线条运用非常娴熟自如,由从此可见,运用线条写景状物的娴熟技能在唐朝早期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准了。画面略从俯视的角度进行抒写,案几、笔、砚等物,作为人物活动的陪衬与铺垫,一一绘制出来,而背景则留白,不进行任何描绘,使主题突出,形象生动,从此亦显现出唐代中国画处理人物场景的特色和能力。全幅运笔简拙生动,细劲沉稳,用色不多,清雅宁静,均透露出盛唐人物画的雍容、典雅气息。但同后世人物画相比,无论用笔、构图以及写实能力,此件作品尚未达到精熟的程度,仍然具有古拙、简练的味道,从中略见中国人物画发展的些微轨迹。
作品评价
清代金石书画鉴藏家孙承泽:“人物之妙,有非唐人所能及者”。
日本美术史家大村内崖:“画法高雅!真令人仿佛有与川山水相接之感”。
历史传承
此图流传有绪,宋时即已流入内府,图上有赵构题“王维济南市伏生”,后经元、明内府收藏。明代中期流出内府,为私人所收藏。汪砢玉珊瑚网》亦记载“严氏书画记挂轴有……《济南伏生像》”,明代中晚期黄琳、李廷相严嵩陆完项圣谟、张则之收藏了此件作品,入清后先后为梁清标宋荦谢瑞阶、完颜景贤等人收藏。明末清初孙承泽看到后谓其“人物之妙,有非唐人所能及之者”,对此件作品亦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近现代以来,中国文物典籍陆续散佚海外,《伏生授经图》于1925年被日本阿部房次郎收藏,最终带往日本。阿部房次郎去世后,其子阿部孝次郎于1943年将家藏160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大阪市立美术馆,其中即包括此件《伏生授经图》。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洁。原籍祁(今祁县)人;父迁居蒲州(今山丙永济市),遂为山西省人。与弟并以词学知名;天宝十五年(755)叛军安禄山军陷长安,拘摩诘于洛阳普施寺,授以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前期山写过一些以边塞任侠等为题材的诗篇。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之作。兼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常以“破墨”写山水松丫”,曾绘《辋川图》。后人渭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明董其昌推为山水图“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白王右丞始”: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品内容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形象
技法
作品评价
历史传承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