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兆平
俞兆平
俞兆平,男,1945年农历7 月初7生,福清市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文艺学专业毕业时,师从郑朝宗许怀中两位教授。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专业中国现代文论研究方向)。
任职情况
198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师从郑朝宗、许怀中两位教授,后留校任教、任职,从事美学、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福建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高校学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闻一多学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等。曾当选厦门市(1996--1998年度)劳动模范。
在校担任《文学概论》、《马列文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闻一多美学研究》、《西方古典美学》、《艺术美概论》、《新诗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主持工作的《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为11家名刊之一。
已出版学术专著
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与美学、新诗美学和台港文学等方向的学术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八部,合著二部:
《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鲁迅、沈从文、郭沫若、林语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主编一部《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杨春时合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参与撰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美学百科全书》中“文艺美学”部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诗美解悟》(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
《中国解放区文学史·诗歌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合著二部:《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参与撰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美学百科全书》中“文艺美学”部分。
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学术月刊》、台湾《联合文学》、香港特别行政区《现代中文文学评论》等海内外文艺刊物上发表近200篇学术论文,(其中权威性刊物《文学评论》占10篇)多次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所转载。
学术论文目录
(1997—2010)
1997年
1、《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有别于康德的实践理性》《文学评论》1997年3期
2、《二元构合中的诗心与诗艺》  《文学评论》1997年4期
3、《一道深潜的美学思维轨迹》 《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3期
4、《台湾诗学中“意象”概念的追寻》 《台湾研究集刊》1997年4期
5、《诗的道路是辐射形展开的》 《厦门文学》1997年1期
6、《评〈孙绍振如是说〉》 《福建日报·读书版 》1997年10月10日
1998年
7、《超越与整合》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4期
8、《为何丧失了对话与沟通的可能?》 《文艺报》 1998年2月17日
9、《灵魂的漂泊与叹息》   《小说评论》1998年4期
10、《魅力、困惑与深层解读》    《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3期
11、《“文学概论”的四重断裂与调整重构》
《漳州师院学报》1998年1期
12、《新诗失却了审美标准》 《诗刊》1998年4期
13、《意象的探索》 《台湾诗学季刊》1998年夏季号
1999年
14、《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历史反思》 《文学评论》1999年4期
新华文摘》1999·10论点摘编
15、《“科玄论争”与浪漫主义的中国化》 《文艺报》 1999年4月8日
16、《成仿吾的“客观”与创造社的“自我”》
《文艺报》1999年7月6日
17、《科学主义与文学的写实主义》 《文艺报》 1999年8月19日
18、《历史在生命中的回响》 《文艺报》 1999年10月7日
19、《科学主义与郭沫若的文学选择》 《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3期
20、《马克思主义美学讲授的几个要点》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1999年
2000年
21、《重写文学史的困境与突围》 《南方文坛》2000·4
22、《创造社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厦门大学学报》2000·4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1全文转摘
23、《历史的定格 纪实的审美》  《福建日报》 2000年3月8日
24、《“大明宫词”在影视美学上的突破》
厦门日报》20000年4月22日
2001年
25、《思辨逻辑与史实语境》 《文学评论》2001·2
26、《创造社与康德美学》 《厦门大学学报》2001·4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1论点摘编
27、《以生命叩击历史》 《文艺报》2001·6·30
28、《说出一点别人没有见到的东西来》 《厦门晚报》2001·12·1
2002年
29、《文学研究中的思维逻辑误区》 《文学评论》2002·2
30、《美学推进与哲学语境的转换》 上海《学术月刊》2002·9
31、《规范学术的要则》 《学术界》2002·3
32、《科学主义潮中的学衡派》 《吉首大学学报》2002·2
33、《文学:面对现实的思考》 《东南学术》2002·1
34、《世纪之交的美学审视》 《厦门日报》2002·2·27
2003年
35、《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拓展》 《文艺报》2003·1·4
36、《新人文主义与中国格律诗派的 缘起》 《文史哲》2003·3
37、《科学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写实主义》
《现代中国文学传统》 南京大学中文系编
38、《科学与人文:鲁迅早期的价值取向》 《厦门大学学报》2003·2
39、《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 《文艺争鸣》2003·3
40、《论艺术的抽象》 《海南师院学报》2003·4
41、《鲁迅与梁实秋论战的另一起因》 《粤海风》2003·5
42、《纯净的诗歌之爱》 《厦门日报》2003·11·15
43、《从体制中突围》(5人座谈纪要) 《社会科学报》2003·12·4
2004年
44、《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 上海《学术月刊》2004·4
新华文摘》2004年13期 全文转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4期全文转摘
45、《再论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2004·3
46、《科学主义与茅盾早期文学选择》  《厦门大学学报》2004·4
47、《对缪斯女神的爱》  《厦门文学》2004·1
48、《“半边鱼”序》 《半边鱼》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版
49、《诗的审美构成》
《潮声――厦门大学人文讲演录》黄山书社2004年版
50、《中国现代文学中古典主义的历史定位》  《文艺研究》2004·6
新华文摘》2005、5论点摘编
《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5、1全文转载
2005年
51、《新人文主义与闻一多》 《江南大学学报》2005、1
52、《徐志摩论科学与人文》 《福建论坛》2005、4
53、《人文精神与社会进步――王蒙访谈录》 《厦门文学》2005、1
54、《徐志摩后期美学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倾向》《厦门大学学报》2005、5
2006年
55、《梁实秋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厦门大学学报》2006、4
56、《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交错中的中国文学写实主义》
上海市学术月刊》2006、4
57、《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吉首大学学报》2006、2
58、《高云览文学批评简论》 《厦门文学》2006、6
2007年
59、《论鲁迅前期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 《厦门大学学报》2007、3
新华文摘》2007、16论点摘编
《人大复印-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11全文转摘
60、《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与梁实秋》
《梁实秋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7版
2008年
61、《现代性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天津社会科学》2008、2
《人大复印-美学》2008、6全文转摘
62、《文学生态的概念提出与内涵界定》 《南方文坛》2008、3
63、《命题预设与史实语境》 《学术月刊》2008、6
新华文摘》2008、17论点摘编
64、《林语堂与梁实秋美学观念之辨异》 《福建论坛》2008、3
65、《博士论文的抄袭现象应引起重视》 《学术界》2008、4
国内各大网站均加转摘
2009年
66、《现代性视野中“创世纪诗刊”的诗学观》 《厦门大学学报》2009、1
67、《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阿Q正传”新论》《文艺研究》2009、8
《新华文摘》2010、3
《人大复印-现当代文学》2010、1
《高校学术文摘》2009、6 均“全文转摘”
68、《论林庚的诗化语言策略》 《东南学术》2009、6
69、《钱钟书论黑格尔》 《钱钟书和他的时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010年
69、《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倾向》 《天津社会科学》2010、1
70、《文化守成主义与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倾向》 《江汉论坛》2010、2
71、《国学思潮是现代性推进的合力之一》 《东南学术》2010、2
72、《传记文学与创作主体的自由》 《厦门文学》2010、3
73、《古典主义思潮的排斥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欠缺》 《文艺争鸣》2010、7
74、《作为文学批评家的高云览》 《厦门文学》2010、7
75、《沈从文的生命沉思与抽象追求》 《厦门大学学报》2010、6
2011年
77、《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 《学术月刊》2011、1
学术评价
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台湾《联合文学》、香港特别行政区《现代中文文学评论》等海内外文艺刊物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权威性刊物《文学评论》占10篇)多次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所转载。像论文《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就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所同时全文转载。
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01BZW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5JA750、11-44027),及多项省级课题项目。获福建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厦门市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专著《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与好评,《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丛书》等都发表专论文章,评介它的首创性与拓展性,该书获“全国首届闻一多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名)。
专著《诗美解悟》在新诗美学理论的概念界定方面有所突破,著者被选入由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组织编的《诗学大辞典》中“当代诗论家之列”。
1999年以来,从现代性视角,及现代性的构成要质――科学主义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三大思潮,重新论析、界定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概念范畴、生成语境及思潮演变等,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观点,获得了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如,在国内学界首次提出“政治学的浪漫主义”的概念,并对浪漫主义概念及思潮进行了溯源和重新界定,探讨了它在中国接受语境中发生的变异,梳理出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等,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术论争,在《文学评论》上展开商与讨论,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也引起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曾应九州大学言语文化研究院的邀清,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到该院作《创造社是浪漫主义的文学社团吗?》等课题的学术演讲。
2009年,在《文艺研究》第8期发表《“阿Q正传”新论——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首次在国内外学界中提出下述观点:鲁迅对于阿Q不是“怒其不争”,而是“惧怕其争”。鲁迅对于以权力、金钱、女人和“荫福后代”为革命目的的“阿Q似的革命党”,对于革命中的民粹主义倾向,是十分谨慎而冷静的,是持批判态度的。鲁迅著作所内含的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以及他那尖锐的现实批判性,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仍然有着巨大的价值与意义。此文为《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摘,
学术活动:
曾应九州大学研究生院、台湾《联合报》系、岭南大学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邀请,到日本、台湾、香港当访问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任职情况
已出版学术专著
学术论文目录
学术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