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兆平,男,1945年农历7 月初7生,
福清市人。1982年毕业于
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在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文艺学专业毕业时,师从
郑朝宗、
许怀中两位教授。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专业中国现代文论研究方向)。
任职情况
198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师从郑朝宗、许怀中两位教授,后留校任教、任职,从事美学、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福建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高校学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闻一多学术研究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等。曾当选
厦门市(1996--1998年度)劳动模范。
在校担任《
文学概论》、《马列文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闻一多美学研究》、《西方古典美学》、《艺术美概论》、《新诗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主持工作的《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为11家名刊之一。
已出版学术专著
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与美学、新诗美学和台港文学等方向的学术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八部,合著二部:
《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鲁迅、沈从文、郭沫若、林语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主编一部《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
杨春时合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参与撰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美学百科全书》中“文艺美学”部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解放区文学史·诗歌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合著二部:《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参与撰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美学百科全书》中“文艺美学”部分。
在《文学评论》、《
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学术月刊》、台湾《联合文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现代中文文学评论》等海内外文艺刊物上发表近200篇学术论文,(其中权威性刊物《文学评论》占10篇)多次为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所转载。
学术论文目录
(1997—2010)
1997年
1、《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有别于康德的实践理性》《
文学评论》1997年3期
2、《二元构合中的诗心与诗艺》 《文学评论》1997年4期
3、《一道深潜的美学思维轨迹》 《
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3期
4、《台湾诗学中“意象”概念的追寻》 《
台湾研究集刊》1997年4期
5、《诗的道路是辐射形展开的》 《
厦门文学》1997年1期
6、《评〈孙绍振如是说〉》 《福建日报·读书版 》1997年10月10日
1998年
7、《超越与整合》 《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4期
8、《为何丧失了对话与沟通的可能?》 《
文艺报》 1998年2月17日
9、《灵魂的漂泊与叹息》 《小说评论》1998年4期
10、《魅力、困惑与深层解读》 《
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3期
11、《“文学概论”的四重断裂与调整重构》
《漳州师院学报》1998年1期
12、《新诗失却了审美标准》 《
诗刊》1998年4期
13、《意象的探索》 《台湾诗学季刊》1998年夏季号
1999年
14、《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历史反思》 《
文学评论》1999年4期
15、《“科玄论争”与浪漫主义的中国化》 《
文艺报》 1999年4月8日
16、《成仿吾的“客观”与创造社的“自我”》
《文艺报》1999年7月6日
17、《科学主义与文学的写实主义》 《文艺报》 1999年8月19日
18、《历史在生命中的回响》 《文艺报》 1999年10月7日
19、《科学主义与郭沫若的文学选择》 《
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3期
20、《马克思主义美学讲授的几个要点》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1999年
2000年
21、《重写文学史的困境与突围》 《
南方文坛》2000·4
22、《创造社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厦门大学学报》2000·4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1全文转摘
23、《历史的定格 纪实的审美》 《
福建日报》 2000年3月8日
24、《“大明宫词”在影视美学上的突破》
2001年
25、《思辨逻辑与史实语境》 《
文学评论》2001·2
26、《创造社与康德美学》 《
厦门大学学报》2001·4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1论点摘编
27、《以生命叩击历史》 《
文艺报》2001·6·30
28、《说出一点别人没有见到的东西来》 《
厦门晚报》2001·12·1
2002年
29、《文学研究中的思维逻辑误区》 《文学评论》2002·2
30、《美学推进与哲学语境的转换》 上海《
学术月刊》2002·9
32、《科学主义潮中的学衡派》 《
吉首大学学报》2002·2
33、《文学:面对现实的思考》 《
东南学术》2002·1
34、《世纪之交的美学审视》 《
厦门日报》2002·2·27
2003年
35、《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拓展》 《
文艺报》2003·1·4
36、《新人文主义与中国格律诗派的 缘起》 《
文史哲》2003·3
37、《科学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写实主义》
《现代中国文学传统》 南京大学中文系编
38、《科学与人文:鲁迅早期的价值取向》 《
厦门大学学报》2003·2
39、《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 《
文艺争鸣》2003·3
40、《论艺术的抽象》 《海南师院学报》2003·4
41、《鲁迅与梁实秋论战的另一起因》 《
粤海风》2003·5
42、《纯净的诗歌之爱》 《
厦门日报》2003·11·15
43、《从体制中突围》(5人座谈纪要) 《
社会科学报》2003·12·4
2004年
44、《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 上海《
学术月刊》2004·4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4期全文转摘
45、《再论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南京大学学报》2004·3
46、《科学主义与茅盾早期文学选择》 《
厦门大学学报》2004·4
47、《对缪斯女神的爱》 《
厦门文学》2004·1
48、《“半边鱼”序》 《半边鱼》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版
49、《诗的审美构成》
《潮声――厦门大学人文讲演录》
黄山书社2004年版
50、《中国现代文学中古典主义的历史定位》 《
文艺研究》2004·6
《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5、1全文转载
2005年
51、《新人文主义与闻一多》 《
江南大学学报》2005、1
52、《徐志摩论科学与人文》 《
福建论坛》2005、4
53、《人文精神与社会进步――王蒙访谈录》 《
厦门文学》2005、1
54、《徐志摩后期美学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倾向》《
厦门大学学报》2005、5
2006年
55、《梁实秋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厦门大学学报》2006、4
56、《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交错中的中国文学写实主义》
57、《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吉首大学学报》2006、2
58、《高云览文学批评简论》 《厦门文学》2006、6
2007年
59、《论鲁迅前期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 《厦门大学学报》2007、3
《人大复印-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11全文转摘
60、《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与梁实秋》
《梁实秋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7版
2008年
61、《现代性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
天津社会科学》2008、2
《人大复印-美学》2008、6全文转摘
62、《文学生态的概念提出与内涵界定》 《
南方文坛》2008、3
63、《命题预设与史实语境》 《
学术月刊》2008、6
64、《林语堂与梁实秋美学观念之辨异》 《
福建论坛》2008、3
65、《博士论文的抄袭现象应引起重视》 《
学术界》2008、4
国内各大网站均加转摘
2009年
66、《现代性视野中“创世纪诗刊”的诗学观》 《
厦门大学学报》2009、1
67、《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阿Q正传”新论》《
文艺研究》2009、8
《新华文摘》2010、3
《人大复印-现当代文学》2010、1
《高校学术文摘》2009、6 均“全文转摘”
68、《论林庚的诗化语言策略》 《
东南学术》2009、6
69、《钱钟书论黑格尔》 《钱钟书和他的时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010年
69、《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倾向》 《
天津社会科学》2010、1
70、《文化守成主义与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倾向》 《
江汉论坛》2010、2
71、《国学思潮是现代性推进的合力之一》 《东南学术》2010、2
72、《传记文学与创作主体的自由》 《
厦门文学》2010、3
73、《古典主义思潮的排斥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欠缺》 《
文艺争鸣》2010、7
74、《作为文学批评家的高云览》 《厦门文学》2010、7
75、《沈从文的生命沉思与抽象追求》 《
厦门大学学报》2010、6
2011年
77、《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 《
学术月刊》2011、1
学术评价
在《文学评论》、《
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台湾《联合文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现代中文文学评论》等海内外文艺刊物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权威性刊物《文学评论》占10篇)多次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所转载。像论文《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就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所同时全文转载。
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01BZW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5JA750、11-44027),及多项省级课题项目。获
福建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获
厦门市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专著《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与好评,《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丛书》等都发表专论文章,评介它的首创性与拓展性,该书获“全国首届闻一多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名)。
专著《诗美解悟》在新诗美学理论的概念界定方面有所突破,著者被选入由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组织编的《诗学大辞典》中“当代诗论家之列”。
1999年以来,从现代性视角,及现代性的构成要质――科学主义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三大思潮,重新论析、界定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概念范畴、生成语境及思潮演变等,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观点,获得了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如,在国内学界首次提出“
政治学的浪漫主义”的概念,并对浪漫主义概念及思潮进行了溯源和重新界定,探讨了它在中国接受语境中发生的变异,梳理出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等,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术论争,在《文学评论》上展开商与讨论,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也引起
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曾应
九州大学言语文化研究院的邀清,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到该院作《创造社是
浪漫主义的文学社团吗?》等课题的学术演讲。
2009年,在《
文艺研究》第8期发表《“阿Q正传”新论——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首次在国内外学界中提出下述观点:
鲁迅对于阿Q不是“怒其不争”,而是“惧怕其争”。鲁迅对于以权力、金钱、女人和“荫福后代”为革命目的的“阿Q似的革命党”,对于革命中的
民粹主义倾向,是十分谨慎而冷静的,是持批判态度的。鲁迅著作所内含的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以及他那尖锐的现实批判性,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仍然有着巨大的价值与意义。此文为《
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摘,
学术活动:
曾应
九州大学研究生院、台湾《联合报》系、
岭南大学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邀请,到日本、台湾、香港当访问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