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日报》(Fujian Daily),由中共福建省委主办,是福建有史以来第一张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机关报,主要职责是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及时传播省内和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报道省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等。主要报道国内重大新闻,题材包括经济、
科学教育、体育、时事、政情等。
《福建日报》创刊于1949年8月25日,2007年4月9日增加版面,从312版/周增加到328版/周。2013年6月1日,建立“福建日报微博”。2017年7月,成立数字编辑部,实现报网端微采编发一体化指挥、运作。2020年9月,《福建日报》打造“智慧海都”产业数字化平台,融合经营优势逐步凸显。2023年7月,启动新福建运营平台(创新中心)建设。
《福建日报》现日均发行量超 30 万份。截至2023年10月,形成以《福建日报》为龙头,由10多家报刊、4个新闻客户端、多家网站和300多个
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今日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
百家号等组成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总用户数超3500万。《福建日报》以宣传党理论政策、报道地方新闻、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是
福建省的重要新闻媒体之一。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队伍筹建
1949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闽,中共中央任命以张鼎丞为书记的中共
福建省省委领导班子,积极解放福建、接管福建的准备工作。为了使福州解放后省委机关报能及时出版,张鼎丞请
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舒同调配《福建日报》领导干部。华东局决定杨西光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福建日报》社长,何若人为《福建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此外,华东局还选调了由老解放区南下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孙明、刘岳峰、
徐晓、沈光、林子东、储蓄、郝群、傅子玉等人为骨干,并从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挑选一批高校新闻系及其他院校学生三十多人组成参加福建日报报社的新闻中队,在上海初步组成。
7月下旬,《福建日报》新闻中队进驻
南平市建瓯市东岳庙,并在此期间建立“新闻培训班”,边学习、边筹办。8月19日,由新华社解放军士兵团分社社长
单斐为团长、新华社福建分社副主任林子东为副团长的记者团率先入
福州市报道,8月22日夜,《福建日报》新闻中队到达福州报道。他们与南下服务团新闻班学员、陈德峰率领的华东新闻学院学员、鲁章率领的山东老解放区新闻工作者以及地下党推荐的福州进步青年学生构成了福建日报社的干部队伍。
日报诞生
1949年8月23日,福建日报社的工作人员接管了当时位于东街的中央日报社作为社址。8月25日,《
福建省日报》诞生于福州,这是福建第一张公开出版发行的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机关报。当时报头为
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舒同所题,创刊号的社论由省委宣传部长
陈辛仁起草,经过省委集体讨论,华东局最后批准。为加强对《福建日报》的领导,中共福建省委成立了由书记张鼎丞等主要领导人参加的社论委员会。
此时的《福建日报》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各个时期的任务,主要宣传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反映福建军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世界中的英勇事迹,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1949-1952年间,报纸充分报道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热情支援下迅速解放全省的伟大胜利、人民政权普遍建立,报道剿匪反霸、
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及保卫海防等事件与成果。
“一五”时期(1952年-1957年),《
福建省日报》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报道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福建的实施。“三大改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报道中也有体现。
三年困难时期
三年困难时期《福建日报》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宣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这些报道为鼓舞人民团结一致,战胜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1961年
元旦,《福建日报》启用董必武题写的报头。1964年12月31日,《福建日报》启用毛泽东主席题写的
新报头。
改革开放后
《福建日报》在文革时期首当其冲,报纸实际上已沦为反革命集团煽动“
左派”错误思想与篡党夺权的舆论工具,报社领导干部和一批业务骨干受到打击迫害,新闻队伍遭受严重摧残。从1976年10月下旬开始,《福建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揭发罪行,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刊载有关单位平反、纠正冤假错案,表扬受到迫害的先进人物。这些报道有利地指导和推动福建的拨乱反正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委调整报社领导班子,同时在办报指导思想、
新闻业务等方面进行拨乱反正。报纸的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宣传报道开始围绕着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调始终不变。此外,报纸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也常抓不懈。报纸反复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陆续介绍一批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型人物,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宣传活动。此外,《福建日报》还经常报道加强共产党建设的内容,批评不正之风,反对腐败。
在此期间,《福建日报》自身也在不断进行改革。编辑部人员批判“左”的错误思想,肃清“
文化大革命”期间报纸上泛滥的“假、大、空”的流毒,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的办报传统,并且从宣传内容、新闻写作、版面编排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抓问题、加强评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改进新闻写作特别是会议新闻报道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983年初,福建日报社党组向省委请示减少刊登繁多的、冗长的会议新闻,还新闻以本来面目。请示被批准后,《福建日报》新闻报道改革持续深入,催生了大量短消息、短社论的出现,并相继推出特色版面、问政平台。
1988年6月,习近平调任宁德地委书记,不久敲定全国绝无仅有的新闻“两会”制度。新闻“月谈会”每月10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召开。
1992年
元旦开始,《福建日报》扩大为对开两张八版。报纸宣传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服从服务经济建设,拓宽宣传领域,搞活宣传形式,使报纸成为主导
福建省舆论的阵地。
二十一世纪
2002年8月25日,《福建日报》
深圳报业集团挂牌成立。
2005年,《福建日报》开辟“海峡新闻”版面,利用特有新闻资源,办出自身特色。
2006年6月25日,《福建日报》聘请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洪忠博士对报纸进行系统的读者调查。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思路,于2007年4月9日推出新一轮改扩版:增加版面,从312版/周增加到328版/周;调整版面结构,增加本地新闻版,丰富新闻信息量。
2008年底,《福建日报》创新报道方式,为讲好
台湾省同胞的故事,派记者驻台,开辟“台湾印象”专栏。
2009年,《福建日报》与台湾当地传媒合办海峡媒体峰会,首创两岸媒体无缝对接范例,影响力跨越海峡。
2014年,福建日报社成立集团数字媒体领导小组,并组建集团新媒体中心作为办事机构。
2015年12月,福建日报社融媒体中央厨房项目启动,旨在推进媒体融合技术支撑体系构建、采编流程再造、组织架构重组以及
传播效果评价制度改革。
2016年8月8日,移动新闻客户端《新福建》上线,作为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打造“一报一台一网(端)”重要舆论阵地布局的组成部分,《新福建》被赋予《福建日报》移动端的使命。
2017年4月,《
福建省日报》再次组织精干力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道的采写。
2017年7月,《福建日报》数字编辑部成立,实现报网端微(报纸、网站、新闻网、掌上客户端、微信、
新浪微博)采编发一体化指挥、运作。
2018年12月,报社全新组建《新福建》编辑部,与要闻编辑部分别负责《福建日报》移动端和纸端,形成“一支队伍两个平台”格局,破解内容生产环节“两张皮”难题。
2019年6月,为加快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报社媒体深度融合和转型发展,福建日报社媒体融合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主要负责福建日报社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改革等事项。
2021年初,报社调整采编机构职责定位,形成“一个总编室、两个编辑部、若干个全媒体新闻部”的组织架构;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先后推动各全媒体新闻部参与新
福建省客户端的内容管理。2021年7月,实施全新的绩效考核和好稿评选办法,初步实现传统媒体、新媒体一体化考核。
2022年5月,报社启动融媒体指挥中心运行;6月,修订《网络媒体管理办法》;11月,出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2023年5月,福建日报社建成整个报社共享的融媒体生产基地;7月,启动新福建运营平台(创新中心)建设。
报社现状
集团概况
2002年,福建日报
深圳报业集团成立。集团目前拥有《福建日报》《
海峡都市报》《
海峡导报》《每周文摘》《海峡教育报》《福建法治报》《
海峡消费报》《
福建卫生报》《
石狮日报》《
晋江经济报》《
海丝商报》11张报纸;《
市场瞭望》杂志;东南网、
海峡网、闽南网、
台海网、海峡法治在线、
晋江新闻网6个网站;《新福建》《智慧海都》等4个客户端和近400个第三方平台账号,用户总量超5000万。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及时传播省内和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报道省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发表评论;做好《福建日报》等报业的出版发行工作,发展传媒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所属事业单位。
办公地点
采编方针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导向,突出政治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扎根实践。
聚焦社会热点,积极引导舆论
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党报“
定盘心”作用。如在2023年3月
福建省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福建日报》营造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舆论氛围,发挥辟谣平台作用,传递正能量。
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
发挥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平台作用,用好批评性、调查性报道,加强建设性舆论监督。《福建日报》关注民生诉求,传递基层呼声,提供参考建议,推动矛盾化解。
提升对台对外传播力
依托地域特色发挥对台宣传主力军作用,立足渠道优势持续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
内容构成
《福建日报》版面内容大致包括:头版、经济、
科学教育/体育、时事、政情/社会、潮声、深读、视界、海峡、
武夷山市下、周观天下等。《福建日报》头版,主要刊登中国重要新闻。
代表栏目
潮声
1987年1月《福建日报》开办的《潮声》版,变结论式报道为进行式、问题式报道,变常规工作报道为发现新人物、发掘新观念。《潮声》致力于宣传
改革开放新观念,及时反映时代发展趋向,敢于适度超前报道,从题材到内容都新颖生动,广获好评。1987年4月4日《潮声》版面荣获中国新闻
二等奖。
目前的《潮声》,着力宣讲海洋文化,揭示
福建省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致力于做好海洋文化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助力海洋经济发展,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海峡
2003年,《福建日报》在全国省级党报率先开设专门版面。2005年,抽调采编骨干成立海峡新闻部,开设海峡版。2008年底,福建日报社作为大陆首批地方媒体赴台
驻点单位,创新报道方式,主要负责讲好台胞故事。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不断。通过驻台记者的深入报道,“海峡”特色愈加鲜明,吸引了大批读者。
运营模式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报业竞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
福州日报社报业依循采编、广告、发行、品牌“四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加强新闻改革与创新,强化广告经营和产品营销,实施报业品牌经营战略,提升“两报”(《福建日报》《福州日报》)影响力,延伸报业产业链,实现内部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做大做强报业经济。目前,报社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布局全媒体产业链,坚持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策划创新,构建融媒体新生态。
组织架构
2021年初,福建日报社调整采编机构职责定位,形成“一个总编室、两个编辑部、若干个全媒体新闻部”的组织架构;2021年7月,实施全新的绩效考核和好稿评选办法,初步实现传统媒体、新媒体一体化考核。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先后推动各全媒体新闻部参与新
福建省客户端的内容管理。 目前已形成《福建日报》为龙头,以“一报”《福建日报》、“一端”新福建客户端、“一网”东南网为核心主干的模式,一体化带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交流活动
学习座谈会
2022年8月3日,福建日报社召开《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学习座谈会。座谈会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
福建省期间的感人故事,特别是与《福建日报》的特殊渊源,唱响了党报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壮志豪情,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海峡沙龙
2023年3月25日,福建日报社在
福州市举办了以“融在第一家园”为主题的海峡沙龙。“用新媒体讲两岸故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福建日报》“海峡”新媒体频道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在进一步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同胞心灵契合等方面贡献强大力量。
主题教育书画展
2023年6月28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庆祝建党102周年。福建日报社机关党委、省直属机关老干部
书画艺术协会、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学悟新思想,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书画展。展览涵盖新时代廉洁文化、家风家教等丰富内容,主题鲜明、题材多样,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重要报道
发刊词
1949年8月25日,《福建日报》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发刊词《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奋斗》指出:“
福州市和全省的解放,是全省一千二百万人民空前伟大的胜利,也是全国人民伟大胜利的一部分。”号召全省1200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解放全
福建省、建设新福建而奋斗。
《放下包袱,团结奋斗》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福建省日报》发表《放下包袱,团结奋斗》社论,使福建全省头脑更清、动力更足、方向更明。
《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
1982年2月7日,《福建日报》刊登了由时任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书记项南撰写的新闻史最短的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这篇社论直指有些案件之所以长期处理不下去,在于一些干部“一是自己屁股有屎;二是派性作怪;三是软弱无能”。全文连标点共163字,获得当年
中国新闻奖评论
一等奖。
《一个三野老战士的多舛命运》
2002年6月10日,《福建日报》发表了《一个三野老战士的多命运》,讲述了李朝金为穷人翻身解放出生入死,入党53年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晚年却遭遇疾病、陷入贫困的故事,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救助。时任
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看到这篇报道后,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000元委托记者转交给老战士并表达慰问。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系列重大报道
2014年初,报社成立“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系列重大报道采访组,追寻和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推动各项开创性实践的成果与效应,并将其列为报社“一号工程”。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期间,《福建日报》连续三天以头版加二版规格,回顾报道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往事,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和读者的强烈关注。2017年4月,《福建日报》再次组织精干力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道的采写。
聚焦“六个新突破”
2019年5月,中共
福建省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时任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新突破”,推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对此,《福建日报》发出《厚植创新创业创造沃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加减乘除”法》《提升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能力》等六篇重要评论,主要论述以“三创”为助力,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等内容,深度聚焦“六个新突破”的丰富内涵。
影响
《
福建省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福建省日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实践和探索中丰富的报道资源,凸显了福建特色、福建优势、福建贡献;开辟“台湾印象”,及时、全面、权威地报道闽台交流,在大陆涉台类媒体中具备一定影响力。在多年经营中,《福建日报》获得了良好的品牌资源,现日均发行量超 30 万份。2019年7月5日,外交部
福建省全球推介活动举办,《福建日报》移动端先后推出开机屏、长图、短视频等十多种体裁的融媒体产品,第一时间发布最具权威的消息,总点击量超过300万。《刚刚!
福建省向全球自我介绍!》消息推出仅两小时阅读量就突破10万。此外,福建日报社以融媒思维,向海外拓展,构筑连接世界和福建的沟通桥梁。旗下东南网建立了
美国站等5个海(境)外落地分站,加强了福建与海外的链接,拓展了
福建省的海外影响力。
评价
1954年,叶飞等省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对报纸工作作出指示:“省委的左右手,一是省委办公厅,一是《福建日报》。”
1990年12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评价《福建日报》称:“《福建日报》是我最喜欢读的党报之一,是每天必需的‘早餐’。”
1949年底,福建省委强调:“《福建日报》是省委机关报,是全省性的党报,是党用以联系群众,指导工作的一个最有效的工具。”
获得荣誉
重要人物
杨西光
杨西光,《福建日报》首任社长。1978年,时任《
光明日报》总编辑的杨西光主持撰写并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何若人
何若人,《福建日报》首任总编辑。在他的影响下,《福建日报》树立起敬畏公款、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形成“心系群众,服务读者”的意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福建日报》精神。
刘岳峰
刘岳峰,1949年渡江后任正在筹建中的《福建日报》地方版主编,不久任编辑部主任,协助社长杨西光、总编辑何若人组织日常宣传,重点抓农村和农业的宣传。
其他媒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