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
1947年发生于中原地区的战役
1947年6月至12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发起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战略性进攻行动,旨在强渡黄河,进击中原国民党军。战役期间,解放军采取多种战术,包括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等,最终成功攻占了许多城市和重要交通要道,如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徐州市等。此次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巩固,为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方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主席依据全国的形势,制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中国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战略方针,决定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山东省和西北解放军坚持内线作战的配合下,南渡黄河,进击中原,以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开创中原解放区,从而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过程介绍
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作战,取得了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变化。但国民党军统帅部仍企图继续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以打击人民解放军和破坏解放区。
刘邓大军
在主要方针指引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4个纵队(后称刘邓大军)
1947年6月30日夜,从鲁西南强渡黄河
7月10日,攻克郓城县定陶区,收复曹县,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55师(欠1个旅)及援兵第153旅,随后,挥师东进。
14日夜,歼灭中国国民党援军整编第70、第32师共4个旅于六营集地区,并将整编第66师(欠第199旅)包围于羊山集
19日,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仓皇从西安市山东省、汉口等地抽调8个整编师又两个旅再次驰援。
22日,刘邓大军于万福河以北诱歼自金乡县北援的第199旅;随后,乘国民党援军尚未赶到之机。
28日歼灭固守羊山集的整编第66师主力。鲁西南战役中,刘邓大军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军)部、9个半旅,共6万余人,打乱了国民党军战略部署,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破坏追堵计划
鲁西南战役后,蒋介石纠集14万人的兵力,企图合击刘邓大军,以堵住南线中央被打开的缺口。刘、邓为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进击中原的任务,毅然结束休整,在已转入鲁西南地区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掩护下,于8月7日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击圈,挥师南下。11月越过陇海路,通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汝河和淮河,于28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参见挺进大别山战役),并立即乘虚实施展开,使蒋介石20多个旅的“追堵”计划落空。
鄂豫皖的战略展开
9月上旬,蒋介石以23个旅的兵力,进入大别山区进行追歼。刘邓大军先后在商城、光山地区打了3仗,歼灭国民党军一部。10月初,又以主力向空虚的山南展开,先后于张家店、高山铺等地歼灭追击军1个整编师又2个旅。至11月底,刘邓大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和群众工作,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县城24座,建立了33个民主县政权,成立了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完成了在鄂豫皖的战略展开。
晋冀鲁豫野战军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协助西北野战军击退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的进攻,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的指示。
8月22日、23日率第4、第9纵队及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又1个旅(又称陈谢集团),由晋西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
8月底,攻克新安县渑池县洛宁县等城镇,歼灭国民党军一部,迫使胡宗南部主力由陕北地区南撤,并调动了追击刘邓大军之国民党军一部回援。
9月2日,陈谢集团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除留第9纵队在洛阳市东南地区阻击国民党军第5兵团,并以一部开辟伏牛山北麓外,主力乘虚西进。
17日,攻占芦氏、灵宝市陕州区(今陕县)等城,全歼国民党军陕东兵团,威逼潼关县。当国民党军调集10个半旅于西安市、潼关间加强防御,而洛阳以西第5兵团兵力分散时,陈、谢奉命以主力于26日隐蔽东返。
10月2日于铁门歼灭整编第15师师部和第64旅大部。接着,于10月下旬以一部向陕南发展,主力向伏牛山东麓宝丰县方城县等县展开。
11月底,陈谢集团经3个月作战和开辟地方工作,共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解放县城36座,建立了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和39个民主县政权,建立了豫陕鄂军区和8个军分区。
华东野战军
为协同刘邓、陈谢两军创建中原解放区,并配合山东省、苏北部队作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率3个纵队于9月2日由山东省寿张地区渡过黄河,会合已在鲁西南的4个纵队(后称陈粟大军)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
7至9日在沙土集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57师(参见沙土集战役),迫使国民党军统帅部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回援。
26日,陈、粟除留2个纵队继续在鲁西南钳制国民党军外,率主力越过陇海路,挺进豫皖苏平原,实施展开。
10月底,歼灭国民党军保安团队万余人,克城24座,恢复与扩大了豫皖苏解放区,新建了3个专署和军分区。
11月8日至17日,发起陇海路(天水至连云港市)徐(州)汴(开封)段与津浦路(天津市至浦口)徐蚌(埠)段破击战,共破路150余公里,歼灭国民党军及保安团队1.1万余人,威逼徐州,迫使国民党军匆忙抽调15个旅应援。
战役后期
三路大军在中原已形成了“品”字形阵势。蒋介石为确保中原,调集33个旅的兵力围攻大别山区刘邓大军,并分别以第5兵团和整编第5军等部钳制陈谢、陈粟两军。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三路大军采取内外线配合的方法,寻机歼敌,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
12月上、中旬,刘邓以3个纵队(内2个纵队是刚进入大别山区的)分别向江汉、桐柏、淮西地区实施再展开,创建新区,并调动国民党军;留在大别山区的3个纵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法,经1个月反围攻斗争,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挫败了其多次围攻与清剿。陈粟、陈谢两军于12月中旬发起平汉陇海路破击战,至月底共破路400余公里,歼灭第5兵团部及整编第3师等部,迫使国民党军先后从大别山调出4个整编师应援,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
基本点评
成果
三路大军依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多打胜仗和争取群众的指示,在内线各战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协同下,经5个月英勇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19.5万余人,解放县城100座,创建了江淮河汉之间新的中原解放区,调动与吸引了国民党军90多个旅,完成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任务。
主要经验
正确运用“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适时地分遣和集结部队。分遣,主要是为了广占地盘,开展地方工作,调动分散敌人;集结,主要是为了形成拳头,寻歼分散之敌,打开局面,掩护地方工作。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实行“打仗、作群众工作、筹款”三大任务,创建新的解放区,并以此为基地,继续把战争向蒋管区推进,这是我军实施战略进攻的特点和独创,它完全符合解放战争的客观实际。
主要做法
①在我先敌进入预定地区后,以纵队、师(旅)为单位,广泛分兵,分片负责,歼灭敌保安团队,从事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等地方工作;待敌重兵将要到达时,即适时集中一部分主力,以应付敌人。
②部分主力从事发动群众,部分主力集中作为机动,掩护地方工作的开展。
③抽调一部分野战部队和干部为骨干,尽快地组建军区和分区武装。组建民兵,以形成地方武装、民兵配合野战军作战的体制。
④在初步展开以后,既要大力巩固已开创的地区,又要视情况继续分遣一部分部队,在更广阔的地域内展开,繁殖游击战争,调动和分散敌人。
⑤在敌人实行重点围攻时,除以少部兵力坚持内线外,主力作更大的分遣,转至敌之侧后广泛活动,以撕破敌人的合围阵势,并在敌人被迫分散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孤立之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主要方针
过程介绍
背景
刘邓大军
破坏追堵计划
鄂豫皖的战略展开
晋冀鲁豫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战役后期
基本点评
成果
主要经验
主要做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