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侯(?-前387年),又称赵武公,是
中原地区战国时期的
赵国君主,
赵烈侯的弟弟。赵烈侯去世后,国人立赵武侯为君。赵武侯在位期间,自五原河曲筑长城,向东至
阴山山脉,传说曾筑云中城。据《
资治通鉴》记载,赵武侯在位时间为
姬骄二年(前400年)至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由于赵烈侯的儿子
赵敬侯年岁尚小,无法即位,赵武侯掌握了赵国的实权。
赵武侯可能考虑到襄子之子赵嘉因自立而被杀的教训,并未真正称侯。因此,赵国人并未在《
世本》中记录赵武侯即位一事。
魏人编写的《
竹书纪年》也没有记载赵武侯即位。赵武侯的儿子是公子朝。
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周安王二年(前400年)
赵烈侯,国人立其弟武侯。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赵武侯薨,国人复立
韩烈侯太子章,是为敬侯。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赵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
赵敬侯。是岁,
魏文侯卒。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
邯郸市。
虞氏记云:赵武侯自五原河曲筑长城,东至
阴山山脉。又于五原河西造一大城,其一箱(城墙)崩(倒塌)不就(无法成功),乃改卜阴山河曲(只好到阴山河岸另选城)而祷(祈祷)焉,昼(天空)见群鹄(一群天鹅)游于云中,徘徊经日(多时),见火光在其下(在天鹅下面还闪烁着明亮的光辉)。赵武侯曰:“此为我乎!”乃即其处筑城,今云中故城是也。
赵武侯在位期间的军事行动和边防建设,为
赵国的后续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使得赵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为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他的统治为后来
赵武灵王的改革和赵国的强盛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赵武侯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朝与
赵烈侯的儿子
赵敬侯争夺王位,赵朝作乱失败后出奔魏国,这一事件引发了赵国内部的纷争,也影响了赵国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