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作品好看耐读,源于他较为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他不动声色却有痛感的叙述功力。李清源认为,作为一个写作者,有责任就身处的时代发声。他的长篇《窑变》问世不久即登上“探照灯好书”月榜,中篇小说集《走失的卡诺》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还曾获得《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中短篇总冠军、十月文学奖、杜甫文学奖、
河南省优秀文艺作品奖等奖项。
王树增的《
抗日战争》,李清源的《苏让的救赎》 ,
冯八飞的《八飞说老爱》分别获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冠军。
首届杜甫文学奖于2012年11月评出,评奖作品年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最终,李天岑的《
人伦》、
程韬光的《碧霄一鹤——刘禹锡》、
柳岸(柳岸)的《浮生》获得长篇小说奖,赵瑜的《我们的精神生活》、李清源的《苏让的救赎》 、
孙瑜的《
危险时请敲碎玻璃》获得中篇小说奖。
阎连科:小说终归是世相之书,在尘情中昭示人性,
饺子中窥见灵魂,于荣枯无常之境,发现时代的本相与生活的本真。“李清源的写作深谙其道,收入这部作品集中的每一篇,几乎都在精纯而耐心的叙述中,让我们看到荒野中蓬勃而生的
罂粟。这种成长于混乱与秩序之间的美与力量,恰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李佩甫:李清源的小说是裹了丝绸的刀子,“他的锋利是没有声音的,他把古老与现代熔为一炉,刀锋探幽烛微,亮光镭照人心,从容淡定中蕴藏着穿透时空的力量”。
梁鸿:李清源的文字有某种神秘的睿智和老成,语峰机敏犀利,却又有洞透世事的宽容,对社会变迁和历史风云中的人性有极为准确的把握。“他能在极小的事件和场景中迂回曲折,如剥洋葱般,逐渐显示出生活内部幽深隐秘的层层褶皱,平庸的现实,凡俗的人生,内核中都有渴望,都有人类不愿放弃的精神”。梁鸿坦言这也正是文学所要昭示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