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4号殿遗址
遗址
九成宫4号殿遗址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由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与营造,初名“九成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城区。
遗址简介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由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与营造,初名“仁寿宫”。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世民下诏复修仁寿宫,改名为“九成宫”。
“4号殿址坐北朝南,初建于隋朝唐朝沿用隋代殿基并整体有所增高抬升,外围且有增建和扩建。殿体由殿阶基、西慢道、殿面础石和殿基周匝散水四部分构成。从建筑构材、夯土层理和殿西、南两面破损裸露的断茬等观察分析,4号殿基明显可分隋唐两期,其中唐代部分叠压在隋代之上。”据此次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介绍,隋代殿基主要由散水、基台台壁和内里夯土组成,散水和台壁皆为石材砌筑,石材为当地所产的麻绿色砂岩。唐代以隋代石构殿基为基础,对殿基和慢道整体抬升加高。
4号殿遗址位处九成宫遗址的西南隅、东北距邛崃天台山脚30米,发掘显示,4号殿遗址地层堆积保存较好,基本可以看出这座宫殿沿用、废弃和变迁过程。从现存柱础分析,是一座殿基高达4.2米的高等级台式殿堂建筑,有可能是当时的“咸亨殿”。唐朝殿基外倒塌堆积中还发现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南侧基台所砌陡版石上尚黏附有白灰皮3至4层,表明唐代殿基陡板石面都是以白灰装饰的。“这可能是李世民矫正隋室奢华弊政在建筑上的反映,魏徵的《九成宫泉铭碑》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也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这个发现应该就是文中所言‘粉壁、涂泥’的历史见证。”
发掘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4月—2020年8月对隋九成宫遗址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实际发掘约230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400余件。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遗址简介
发掘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