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3月首次出版,是余华时隔8年推出的作品。
小说故事发生于清末民初,北方青年林祥福为寻找妻子纪小美,背井离乡,背着女儿一路南下,向人打听一个叫“文城”的地方。林祥福在一个叫做溪镇的南方村庄落脚,他操持木工的工作,结交朋友,日子逐渐过得平静安定,而此时外部世界正在剧烈变迁,军阀和匪祸的到来,摧毁了百姓平静的生活,林祥福因此惨遭杀害,致死也没有找到小美。《文城》聚焦“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存困境中人性的复杂。《文城》赓续了
余华冷硬的叙事风格,但同时也发生了由现实书写向传奇叙述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命运的传奇转向、传奇性
叙事策略、叙事本身的传奇性这三个方面。
2021年2月22日,《文城》开启全网预售,预售首日登上
当当网新书销量榜第一名。该书首印50万册,预售第二天加印10万册。2022年12月9日,在线发布的2022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显示,2022年度中国图书(中文)海外图书馆收藏数量最高的是作家余华的《文城》。该书于2022年6月13日荣获第十届“春风悦读榜”白金图书奖,于2022年10月12日获得
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
创作背景
大概1998年的时候,二十世纪快要过去了,
余华想写《
活着》以前的故事,因为《活着》是从四十年代开始写的。余华这代作家有种挥之不去的抱负,总是想写够一百年的故事,哪怕不是在一部作品里写完,也要分成几部作品写完。这种情况下余华开始创作本小说,写了20多万字以后感觉到往下写越来越困难,就马上停下来。《兄弟》出版以后又重新写,《
第七天》出版以后又重新写,一直到2020年才最后写完。
作品最初名为《南方往事》,但余华一直不满意,而后更名为“文城”。
余华的妻子建议将书名改为“文城”,余华听了这个书名之后觉得十分合适。当时选择‘文城’这个书名,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城是不存在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书名,但所有故事都跟它有关。小说中悍匪张一斧被杀的情节也是根据余华妻子的建议写的,余华妻子要求必须把张一斧写死,余华只得花了三天时间想怎么把张一斧写死,最终写就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内容情节
小说主人公林祥福幼年丧父,青年丧母,一天傍晚,以兄妹相称的阿强和小美敲开了林家大门,他们自称来自南方小城文城,被善良的林祥福收留,阿强把生病的小美托付给林祥福,自己一个人踏上去北京投亲的路。在后来的相处中,林祥福对小美产生了感情,两人结为夫妻。但在五个月后,小美神秘的失踪了,同时,拿走了林家祖上积攒的金条,林祥福发觉自己被骗,在父母坟前痛哭忏悔。就在林祥福准备忘了小美开始新的生活时,小美又回来了,金条没有带回,却带回了怀上林家骨肉的消息。善良的林祥福原谅了小美,同时对小美更加疼爱。但小美在生下女儿满月后再次不告而别,这次林祥福知道小美再也不会回来了,他变卖家产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风餐露宿,一路为女找母乳,打听寻找文城,寻找小美。经过数日寻找,林祥福断定有着和小美同样口音的溪镇就是所谓的“文城”,于是在此安顿下来,他要在这里找到小美。
其实阿强和小美是夫妻,小美从小在阿强家做童养媳,因为接济娘家人被婆婆休妻,阿强因思念妻子,瞒着父母偷了钱找到小美带她离开溪城离家出走,阿强打算带着小美去
北京市投奔亲戚的途中在林家借宿时,看到林家家境殷实,让小美留下伺机偷些盘缠,就有了小美和林祥福的一段孽缘。文城这个地名也是阿强编造的,世上根本没有这个地方。小美第二次离开林祥福后带着从林家偷走的巨款和阿强回到了溪镇老家,当得知林祥福抱着女儿来到溪镇是为寻她,她不敢面对 ,但内心又有对女儿的极度思念以及对林祥福的愧疚,让这个苦命的女人整日魂不守舍,以泪洗面。这时溪镇遭遇百年不遇的
2008年中国雪灾,溪镇乡绅、商会会长顾益民组织民众城隍阁祭天祈福。小美和阿强双双冻死在跪拜祈福的雪冻天气的冰雪中,那时候林祥福刚到溪镇,与小美近在咫尺却浑然不知。林祥福在溪镇靠着过硬的木匠手艺成了当地的大富户,并和忠厚善良的陈友良结为兄弟,同时还和溪镇的名绅溪镇商会会长顾益民结为
亲家。一切好像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时逢兵荒马乱、土匪横行的战乱年代,生命如同草芥,名绅顾益民被土匪劫为人质,林祥福前去送赎金,被灭绝人性的土匪张一斧残忍杀害,到死也没有寻到小美。
林祥福死后,老家的佃户田家兄弟来接林祥福遗体回老家,在回归故里的途中路经小美的坟地,此时小美在地下,林祥福在棺材里,两个人以这样的方式终于相聚了。
人物角色
林祥福
林祥福家境富裕,是一个继承祖上七百多亩农田的地主,他喜欢擅长木工制作,性格内敛、重情重义、有责任、有胆识,五岁丧父、十九岁丧母,相亲失败后阴错阳差与南方女子纪小美相遇、相爱,但小美在生下女儿后突然离开,林祥福便背着女儿一路南下寻找小美,这个过程中,林祥福经历了爱女的失而复得、认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挚友
陈友良、靠精湛的木工手艺和诚信经营在他乡又打拼出一份家业,与人品胆识和谋略令人钦佩的名绅商会会长顾益民联姻,在给土匪送赎金救顾益民时,因斩杀匪首而惨遭杀害。
纪小美
聪慧能干,温柔而坚强,曾被卖作童养媳、因接济娘家被休,跟着丈夫阿强离家出走,北上遇到林祥福,为林祥福生下一个女儿,偷走林家的巨额财产,内心从未放弃对女儿的牵挂和对林祥福的愧疚。
陈良友
因为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性格被会长顾益民雇佣,又因帮助外乡人林祥福与其成为挚友,并一起创业打拼,成就了彼此,冒死救出了被土匪绑架的顾益民,并为土匪杀害的乡亲和挚友报了仇。
顾益民
顾益民是民间乡绅的正面形象代表,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有格局、有谟略、有担当,深得民众爱戴。出资成立乡团自卫组织抵御土匪的侵扰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同时也招来土匪的报复,被抓为人质受到了非人的虐待,所幸在
陈友良及乡亲的帮助下逃出土匪的魔爪。
张一斧
土匪头子,性情残暴,毫无人性,出身
占卜算卦后沦落为土匪,擅长用斧头劈人,杀人不眨眼,为祸四方,到处烧死抢夺,强奸妇女,最后被陈友良杀死。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文城》分为两个部分,“正篇”叙述林祥福寻妻前后的人生突变,“补篇”交代纪小美与林祥福结婚前后的波折经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清末民初的乱世,小人物的生死命运展现了民间生存的残酷与温情。《文城》依旧贯穿着
余华有关个体存在命运的思考,始终暗含着余华对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反思。《文城》所指称的对象并不存在,在小说里,“文城”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因而“文城”本就是一个虚空,林祥福寻找“文城”的意义并不在于真的找到实在的“文城”,而在于找到与这个地方相关的人,以及与人相关的记忆,这种“寻找”母题并不新鲜,但《文城》从文本形式与思想内核都试图在“寻找”母题之外,重回民间立场,揭示导致民众苦难的悲剧内核。.
叙事风格
与
余华以往的小说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或家庭展开的叙事模式不同,《文城》是一部更加丰富立体的群像小说,写了许许多多小人物的命运。他们有来自北方的青纱帐或南方的芦苇荡,有来自气派的宅院或破旧的茅屋,也有来自衰落的王朝或动荡的民间。而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最最普通的平凡人。透过这些底层小人物的视角,余华将宏大的历史纳入日常生活,由此得以窥见历史是如何与个人命运紧密纠缠。
《文城》聚焦“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存困境中人性的复杂。这是
余华从始至终都关怀备至的,因此《文城》的首要意义在于这是余华叙事风格的赓续:用简洁、冷静的语言叙述着暴力与死亡,用重复、怪诞的笔触勾勒着苦难与命运,用博大、悲悯的温情描绘着磨难的人生。而《文城》在继承余华的冷硬叙述风格的同时,其叙述风格也发生了由现实书写向传奇叙述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命运的传奇转向、传奇性叙事策略、叙事本身的传奇性这三个方面。
修辞方法
《文城》中比喻、反复、反讽等诸多修辞格的创新运用,扩展丰富了小说的文本意蕴,并将其小说中语言艺术技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通过“陌生化”比喻手法,刻意拉开了本喻体之间的距离并且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读者形成微妙的感知,打破了沉积在人们头脑中的呆板的零度词汇。比如,“林祥福仍然从这破败的景象里看出万亩荡此前的富裕昌盛,如同从老妇人的脸上辨认出她昔日的俏丽。” 男人眺望景色要联想到老妇人照镜子,这是极远距离的意识跳跃,强烈的反差却给人奇特的联想思绪,带来富有志趣的审美体验。
意象反复的修辞技法促使文本内部情节不断递进,同时也反复传递着温情美好的深层内蕴,有助于形成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比如,林祥福背上的“包袱”,随着他跨越南北,如同女仆和曾万福形容的那样:“那个庞大的包袱仿佛背下了一个家”。包袱的反复使用,其实是作者一直在强调林祥福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但这份“包袱”是沉重,不光包含着对家的追寻,还映射着林祥福对于溪镇安稳、百姓平安以及人间正道的无上追求。
余华看似轻巧且戏谑的言语反讽抒情语调,却演化成留给读者的“潜台词”解析题,比如顾益民被迫写下血书,张一斧戏说:“人已歪歪扭扭,写出的字还是直着。” 作为溪镇的领头羊,顾益民不愿放弃最后一丝尊严,即使是屈服也要让“字”挺直身板,张一斧的摧残是外在的,即使顾益民身板弯曲,跪地屈服,但字如其人,顺直不屈的字恰恰代表着他无法被击垮的精神堤坝。这世间的善抑或恶、真抑或美浓缩进这一句句的交流之中体味文中犀利的反讽艺术,精悍简洁但却意味深长。
言语反讽使人站到反讽者的立场上,而情境反讽则让人们成为反讽的观察者。虚构之城却使得林祥福穷其一生去追寻那“海市蜃楼”般的江南小镇,暗示人类命运的寓言。有着生理缺陷的人却组建了民兵队,用无法平衡的肩膀扛起枪炮击退土匪群,在每个意想不到的情境之中,
余华融入了对正义永不落败的精神指引,也镶嵌着人性中热血与勇敢的不屈与坚韧,在漫不经心而又有点诙谐的气氛中,激发了溪镇每一个百姓压在心底的“神”与“魂”。
作品影响
2021年2月22日,《文城》开启全网预售,预售首日登上
当当网新书销量榜第一名。该书首印50万册,预售第二天加印10万册。在2021年各大文学榜单中,《文城》也是最常上榜的作品。在“2021收获文学榜”、“《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年度文学排行榜”、“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中,《文城》排在前两名。2022年12月9日,在线发布的2022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显示,2022年度中国图书(中文)海外图书馆收藏数量最高的是作家
余华的《文城》,收藏图书馆数量为84家。
获得荣誉
2022年1月24日下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
当代》杂志社主办的《当代》2022年度文学论坛暨颁奖典礼成功举办,揭晓并颁发了2021年度长篇小说五佳与《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
余华的《文城》荣获本届《当代》长篇论坛2021年度长篇五佳作品。
2022年3月,《文城》被评为2021年度十大文学好书。
2022年6月13日,《文城》荣获第十届“春风悦读榜”白金图书奖。
2022年10月12日,《文城》荣获
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
作品评价
余华的新作《文城》延续了其冷峻而准确的笔法,虽然写的是历史的变局下乡村生活的变化,内在刻画的仍是人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延续了他在《
活着》中的写法。(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晓明评)
《文城》这本书中,余华在以一种寻找和追寻的方式抵达精神上的乌托邦,这种对高贵和理想人格的探寻,有点像这个小说中的文城,它是否真的存在已经不重要,只要你用最真实的情感、用信念培育过它、滋养过它,这个文城就要比我们可见的现实更为真实、更为牢固。(作家
孙频评)
《文城》中很吸引自己的一个点是细节的质感,比如书中谈到当时乡绅的文化,包括土匪的一些刑罚,特别是那些刑罚的分门别类。我其实挺喜欢木匠那一段的,那一段罗列了好多橱子、柜子、各种家具,我可以感觉到做这些细节质感的时候应该下了一番功夫,我可以感受到
余华老师罗列这些细节的时候一种很舒畅的感觉,可以感觉到余华是享受这个过程的。(作家
陈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