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烟墨,指的是用松木不完全燃烧后取得的烟作原料,再配以其他成分所制成的具有一定形制的墨锭。松烟墨的特点是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轻质松,入水易化。制作松烟墨的流程为采松、造窑、发火、取煤、和制、入灰、出灰、磨试。
第一个制松烟墨的人是西周时期的刑夷。秦汉时代,人工墨的制作原料主要是松烟。但生产规模并不大,
天然石墨仍占很大比例。
魏晋南北朝时代,天然石墨仍与人工松烟墨并用,但是随着制墨技术的日益进步,松烟墨逐渐增多。隋唐五代时代,尽管天然石墨继续使用,但是整体上却以使用人工松烟墨为主。宋代,人工墨的制作原料日益丰富,但松烟仍是最主要的制墨原料。
1975年,
云梦县睡虎地
秦朝墓葬出土了一块圆柱形松烟墨块,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墨。1988年,歙州黄山张谷男处厚墨出土,是中国现存尺寸最大、最完整的宋代松烟墨。
使用松木燃烧成的烟灰作原材料制成的墨,被称作松烟墨。《洞天墨录》中记载,“古墨惟以松烟为之。”《墨经》中记载,“汉贵扶风喻麋终南山之松……松烟之制尚矣。”卫夫人《笔阵图》中写:其墨取
庐山主松烟,代群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
秦汉时代,人工墨的制作原料主要是松烟。但生产规模并不大,天然石墨仍占很大比例。当时松烟墨的形制仍为不规则形状,一般称之为“丸”或“枚”。汉代,人工松烟墨的产区主要是在
关中的
右扶风等地,当时的制墨业已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时代,制墨业进步明显,北方主要制墨区有关中、
易水、
上党区等地,南方制墨区主要集中在庐山。人工墨的制作原料仍以松烟为主。魏晋南北朝时代,天然石墨仍与人工松烟墨并用,但是随着制墨技术的日益进步,松烟墨逐渐增多,即所谓的“松烟之制尚矣”。隋唐五代时代,尽管天然石墨继续使用,例如
洛阳市寿安县洛水之侧有一座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但是整体上却以使用人工松烟墨为主。
宋代,制墨业更为繁盛,制墨区域遍及南北各地。人工墨的制作原料日益丰富,包括松烟、漆烟、油烟、石油烟与混合烟等。松烟仍是最主要的制墨原料,
北宋时代,辽州的辽阳山,邢州、
潞州区的
太行山,镇府的
五台山,登州的牢山,密州的九仙山,
兖州的
泰山、
峄山、岛山、
徂徕山,
沂州的蒙山和龟山,卫州的共山,汝州的灶君山,随州的
桐柏山,池州的
九华山,宣州、歙州的诸山以及州的柯山,“皆产松之所”,出松烟墨。
油松是用来制作松烟墨最多的树种,是中国的本土广布种,产油量大,燃烧时形成的油烟厚重,油松制作的松烟墨质地细腻,颜色乌黑亮泽。
1988年,考古人员对一处北宋夫妻合葬墓进行考古发掘,墓葬出土的器物种类十分丰富,其中最珍稀的是两锭宋墨:一锭是男棺出土的“歙州黄山张谷男处厚墨”,另一锭为女棺出土的“九华朱觐墨”。张处厚墨长25 厘米、宽5 厘米、厚1.4 厘米,重109.6 克,它也是中国现存尺寸最大、最完整的宋代松烟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