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龙
鸟臀目鸭嘴龙科
破碎龙是一种生活在上白垩纪北美洲的原始鸭嘴龙科恐龙,属名意为“破碎的蜥蜴”,因其化石在发现时零乱而得名。它被归类为鸟臀目鸟脚亚目的一种动物,分布于美国堪萨斯州。虽然传统上被归类为鸭嘴龙科早期成员,但2008年的一项分析发现,破碎龙agilis不属于包含鸭嘴龙和其他鸭嘴龙科恐龙的类群,而是鸭嘴龙类中最接近非鸭嘴龙科恐龙的亲属。
形态特征
破碎龙有着修长的身躯及瘦长的脚掌,后脚长、前臂小、尾巴长而坚挺。它可以成长至约3.5米长邦雄,及475公斤重。
它似乎是以后肢行走的,当进食时才以四足站立。就像其他的鸭嘴龙科
化石
破碎龙的化石首先于美国堪萨斯州的斯莫基希尔河附近的Niobrara组被发现,其化石包括部份的头颅骨碎片和一具关节后颅骨骼。原先于1872年,奥塞内尔·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将它命名为敏捷鸭嘴龙(鸭嘴龙属 agilis)。直至1890年发现了它与鸭嘴龙的主要差异后,才建立了破碎龙属(Claosaurus)。
在1892年,马什命名第二个种,C. annectens,后来被先后归类于鸭龙与埃德蒙顿龙。在1903年,G. R. Wieland命名第三个种C. affinis。化石发现于南达科他州的皮耳页岩层,同时也发现恐龟Archelon的化石。研究发表后,一个敏捷破碎龙的脚趾被误认是C. affinis正模标本的一部分。在1948年,Joseph Gregory发现这个错误,并发现C. affinis的骨头大小接近埃德蒙顿龙,但因为化石过于破碎,而且两者的生存年代不一致,因此没有将这个种重新归类。在2004年,Jack Horner提出C. affinis是个疑名,其模式标本已经丢失,尽管他们也报告说遗骸只包括一根脚趾骨,而不是Gregory描述的三根脚趾骨。
过去曾有研究宣称,鸭嘴龙科的一个破碎龙化石曾发现胃石。但该化石是在1900年由Barnum 褐色发现,被归类于C. annectens,目前则属于埃德蒙顿龙的E. annectens。此外,这些胃石其实是化石化过程中,被冲刷、沉积进入的砂砾。
物种学史
在1892年,马什命名第二个种,C. annectens,后来被先后归类于鸭龙与埃德蒙顿龙。
在1903年,G. R. Wieland命名第三个种C. affinis。化石发现于南达科他州的皮耳页岩层,同时也发现恐龟的化石。研究发表后,一个敏捷破碎龙的脚趾被误认是C. affinis正模标本的一部分。在1948年,Joseph Gregory发现这个错误,并发现C. affinis的骨头大小接近埃德蒙顿龙,但因为化石过于破碎,而且两者的生存年代不一致,因此没有将这个种重新归类在2004年,杰克·霍纳(Jack Horner)提出C. affinis是个疑名。
过去曾有研究宣称,鸭嘴龙科的一个破碎龙化石曾发现胃石。但该化石是在1900年由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发现,被归类 于C. annectens,目前则属于埃德蒙顿龙的E. annectens。此外,这些胃石其实是化石化过程中,被冲刷、沉积进入的砂砾。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化石
物种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