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轮胎
2010年由Quentin Dupieux执导电影
《橡皮轮胎》(英语:Rubber),又名《超能轮胎杀人事件》,是一部2010年英语法国独立讽刺奇幻喜剧恐怖片,由昆汀·杜皮约自编自导,史蒂芬·史宾尼拉、罗珊娜·马奎达杰克·普罗特尼克、海莉·雷姆、温·赫斯和伊森·柯恩主演。影片描述一个废弃在沙漠的轮胎“罗伯特”竟莫名出现生命迹象的故事。电影有着戏中戏的元素,而最著名的是片中所传达的“没有理由”思维。《橡皮轮胎》于2011年4月1日在美国上映,并在日后受到部分粉丝喜爱而获得了邪典电影的地位。
剧情简介
影片描述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观测沙漠中央的海市蜃楼。然而映在他们眼前的竟是宛如B级电影般的怪光景:一条废弃在沙漠的轮胎‘罗伯’(轮胎 饰)竟莫名出现生命迹象,他首先学习如何滚动,从把小型生物辗得喷汁爆血的过程中,初次体验生命的美好;他对一名人类女孩一见钟情,认定她是今生的新娘。不久后,罗伯特获得了一种神奇可怕的超能力-他橡皮轮胎再也不用辛苦滚动去辗爆猎物,只需静待原地,就可以对付任何它想毁灭的目标...
影片的主角是一只轮胎,一只绝不普通的橡皮轮胎。首先“他”有生命、并且给自己起名叫“罗伯特”;其次,他有伟大的梦想和智慧,他学会了心灵感应超能力,能让包括人在内的任何动物瞬间爆炸。
一望无际的荒漠旷野之上,盘桓着十多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普通人,他们手里各自拿着一个望远镜,透过镜片兀自眺望着远方。其中一人发现了一处垃圾场,所有的人也都向那里望去。视野中,一只蒙满沙尘的轮胎动了起来,匪夷所思的是,它的动作完全没有借助任何外力,仿佛全由其自身掌控一般。它蹒跚学步,磕磕绊绊,碾压着路上的空瓶子和蝎子。偶然间,轮胎似乎发现自己具有神奇的能力,只要集中注意力盯着(如果它有眼的话)前方的生命体数秒钟,对方就会脑袋炸裂爆头倒毙。
“哦耶!这简直太给力呐!”轮胎心中一定这样想到。于是,它滚着矫健的步伐,向前方走去,一路上掀起血雨腥风。而那群完全没有头脑的观者,始终注视着这离奇的一切。
影片制作
幕后花絮
每年总有些让你瞠目结舌的小成本神片,2011年,《橡皮轮胎》绝对是其中之一。虽然有评论说,《橡皮轮胎》的节奏有点出问题,但从这支2分半的剧场版预告片来讲,神秘古怪的场面,欢乐却充满无形的惊悚感的氛围,有趣、好玩。更关键的是,对于剧情将走向何方你毫无判断力。当然,如果你是70年代公路电影的爱好者,或者是cult片影迷,你一定要看看这部由昆汀·迪皮厄导演的《橡皮轮胎》。《橡皮轮胎》于2011年4月1日在美国上映。
剧本
《橡皮轮胎》的剧本由法国籍导演昆汀·杜皮约创作,剧本花了三周的时间完成,篇幅不超过40页;与此同时,他也在撰写着《不真实的荒谬》(日后于2014年上映)的剧本。由于《牛排》(2007年,仅在法国上映)在商业表现上失利,使他将《橡皮轮胎》剧本撰写成英语,以试图在国际上获得更广大的关注。杜皮尔起初写了一篇关于立方体入侵的故事——《立方体之日》(Day of the Cubes),即《橡皮轮胎》的原型;内容描述来自外层空间立方体入侵地球,无处不在的立方体漂浮在空中,这些立方体能使人们的头部爆炸。他在写了十页草稿后,使用电脑软件生成的数位立方体进行一些测试,但在认为这并不有趣后将立方体改成了一枚轮胎。写了差不多20页的轮胎故事后,杜皮尔开始感到厌倦,他认为这故事和《大白鲨2》(1975年)没什么不同,只是将当中的鲨鱼换成了轮胎。之后,他为剧本增加了其他的怪异元素,如恐怖氛围和角色间的尴尬处境,这部分受到了自己过去经历的影响——他的《牛排》在法国戏院放映时,他曾偷偷地溜进放映厅中,却发现厅内空无一人,令他感到恐怖。
片中包含着一些愚蠢、有趣和荒谬的事物,但为了不让电影显得可笑,杜皮尔还为主角轮胎增添了情感及思想方面,如轮胎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形状并想起自己具有生命。杜皮尔运用摄影、音乐和一些手法让观众了解轮胎的思考过程,这方面受到了《瓦力》(2008年)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杜皮尔将轮胎设定成一个邪恶的人物,但在开拍时却没有为此有邪恶的感觉,使他将轮胎的行为模式设计得宛如只狗一般;他形容轮胎:“更像一只笨狗,而非仅仅是个恶徒。”
《牛排》的失利令杜皮尔感到沮丧,但他仍决定推出《橡皮轮胎》来作为自己的下一部长片作品。完成剧本后,杜皮尔搬到了较适合拍片且便宜的洛杉矶。在前期制作阶段,《橡皮轮胎》没有片商愿意投资,但从技术人员到演员,每个人都对剧本感到兴奋。早在剧本之前,杜皮尔就与制片人葛瑞戈里·贝尔纳(Gregory Bernard)见面;贝尔纳向他表示:“我们都感到沮丧,无法足够快地完成电影拍摄,所以我将自己的钱花在该项目上,我们不依赖任何人来摄制。”虽然制作预算不高,但杜皮尔对电影制作拥有完全的掌控权,而贝尔纳也对前者的创作想法及热情感到敬佩。电影完成后再次遇到了在法国出售它的麻烦;当决定在第63届戛纳影展上展出该片时,原本不太喜欢它的德法公共电视台才决定入资,以成为赞助商。
电影受法国资助制作,片中需要包含至少一名法国演员参与,所以聘请了当时住在洛杉矶罗珊娜·马奎达,梅斯基达也为此请一名教练协助自己尝试练习口音;杜皮尔对她的表现赞赏有加。该片的选角导演为唐娜·莫朗(Donna Morong),她安排了许多演员提供给杜皮尔,杜皮尔则会以演员是否能理解剧情作为挑人的标准。
拍摄
《橡皮轮胎》的制作预算为80万美元,主要在洛杉矶及莫哈韦沙漠等加利福尼亚州各地拍摄,拍摄期仅十四天;杜皮尔对此形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像是一部很长的短片。”轮胎罗伯特(Robert the Tire)以遥控的方式演出,而非CGI效果,但光是要让轮胎滚动就是个难题;由于轮胎有着明显的“空洞”,使得他们很难将遥控装置藏在里面,加上虽然剧组一共有三枚轮胎能使用,但拍摄时只用上了一枚轮胎。除了遥控外,剧组还利用推车、钢丝甚至是徒手的方式来让轮胎在某些场景以手工操作的方式活动。对此,杜皮尔会使用一台轻巧型的佳能 EOS 5D Mark II来为拍摄找到合适的角度(如从高处至能看见胎面的近距离)。在实景拍摄的前三个月,杜皮尔用刚买的佳能5D在法国南部的科西嘉一个人用轮胎进行了一些测试;感到满意的他将拍摄正片的素材转移至35厘米上。佳能 EOS 5D Mark II的好处是较为拍摄节省时间,以应付剧组一整天不断进行的工作。虽然杜皮尔不喜欢CGI,但该效果仍用于头部爆炸镜头;在拍摄期间,杜皮尔曾使用爆破装置来尝试让假头爆炸,但成效不佳,使他们额外利用CGI添加了​​一些鲜血和肉块,以让效果看起来更具说服力。
杜皮尔本身并非电影专业人士,也没有受过电影学校的教育,但他独自完成了摄影、调色和剪辑;他认为《橡皮轮胎》在银幕上看起来完全不像业余电影,并希望年轻且具抱负的创作者在看完电影后能说出“哇,这很有说服力。”
主题与影响
虽然该片与《牛排》一样带有黑色喜剧并侧重于非凡生活的元素,但杜皮尔喜欢电影带有各种涵义,而非仅仅是为了有趣或悲剧,之后拍摄的电影不会再和《橡皮轮胎》有相似之处。片头中提及的“没有理由”思维包括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为什么是棕色的?为什么托比·霍珀出色的《德州电锯杀人狂》中的角色没有上厕所也没洗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观众自然接受导演提出的前提概念。杜皮尔对此表示:“好吧,我只想拍摄一部关于轮胎的电影,而我不想解释如何成真。”而非像主流电影一样会解释“如何将物体变成生命”,所以避免会让人感到困惑,才会在电影开头介绍了此概念。杜皮尔制作该片的用意是能使人发笑,“我认为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不想让人们思考、哭泣或关心,只想让他们笑。当您大笑时,这是纯粹的情感且对健康有益。没错,那是我唯一关心的事,只是不想做得太聪明。”
此外,《橡皮轮胎》还被外界拿来与大卫·林奇的电影和约翰·卡朋特的《克莉丝汀魅力》(1983年)作比较;但杜皮尔表示并不喜欢拿自己与林区作比较。史匹柏的《决斗》(1971年)是该片最主要的影响对象,片中的卡车看似普通却被其剪辑和镜头调度呈现得相当可怕,杜皮尔用此作为塑造轮胎的灵感。
《橡皮轮胎》被外界认为是在嘲讽好莱坞及业内外的相关人士(如电影人、观众和影评人等)。片中的另一主要视角来自于一群观众在沙漠中正在观看这部电影(戏中戏),并对轮胎做出各种不同层面的价值批判,但他们最后被毒死;杜皮尔表示:“显然,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毒药的解释,”“就像‘哦对,好莱坞正在毒害观众。’随便你想什么,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对这些角色感到厌倦:‘好吧,去他们的,让他们中毒吧。’”电影结尾是三轮车带领着一批轮胎迈向好莱坞,以呈现出各种悬念。虽然该片不会再推出续集且杜皮尔表示以后还会再拍恐怖片,但这结局仅是在嘲讽老套的好莱坞式结局。
发行
《橡皮轮胎》2010年5月15日在第63届戛纳影展的影评人周上举行全球首映,并获得了好坏两极的反应,有许多观众对其感到困惑。首映后,该片成功被卖到了二十个国家,其中Magnet Releasing取得了其美国发行权。2010年7月9日,该片在加拿大奇幻影展上展出,这是它首次在法国外的地区放映。该片于2010年8月20日在多伦多暗夜恐怖影展上作放映,后于2010年10月8日在锡切斯影展上放映。
作品评价
影片评价
汇总媒体网站烂番茄基于87条评论,该片持有69%的新鲜度,平均评分为6.10/10,但观众方的新鲜度仅46%;该网站共识:“聪明的预述得以富有漫画式的血腥和暴力,但由于导演昆汀·杜皮约一些未必正确的叙事技巧而受阻。”而在Metacritic上根据21篇影评则获得了59分(满分100),评价两极。
波士顿环球报》的泰·布尔给了该片两颗星(满分四颗星)的负面评价,他认为片中虽然有一些敏锐、有趣、超现实主义的成分,但对其短短的片长来说仍不足,并在评论中写道:“如果《橡皮轮胎》的灵巧度能有一半的高明,那么我们可能在这谈论的是能引起轰动的午夜四星级经典。”Deadspin网站的威尔·莱奇给出了“D”的分数,他认为解释该片的含义就像是被杜皮尔玩弄于股掌间,它就和杜皮尔其他电影一样的愚蠢、虚假、空虚且毫无意义,“这是一部关于如何看电影的愚蠢电影。”《环球邮报》的连恩·莱西(Liam Lacey)从满分四颗星给了该片两颗星,他表示:“比起一部真实的电影,它更像是一种愚蠢的挑衅,《橡皮轮胎杀人事件》透过一系列的变奏而像是一部乏味的主题音乐剧专业。”影音俱乐部网站的史考特·托比亚斯(Scott Tobias)将该片评为“C”的分数,他在评论中写道:“这部如此傲慢的‘杀手轮胎电影’丧心病狂地令人敬佩,它的聪明度大约是它自认的一半。”《好莱坞报导》的贾斯汀·洛(Justin Lowe)认为以杀人轮胎做噱头的《橡皮轮胎杀人事件》还不足以让人感到恐怖,也没有黑色喜剧那么有趣;相较之下,轮胎的表现手法比叙事更吸引人,加上角色和真实感不足,使电影无法获得任何吸引力。
相反地,《纽约时报》的曼诺拉·达吉斯对于该片的制作手法、风格及片中传达的“没有理由”思维表达赞赏,认为摆脱了在叙事上的束缚,并拿来与约翰·卡朋特的《克丽丝汀魅力》作比较。卫报网站的菲利普·法兰奇给予正面的评价,指出该片令人联想到《幽浮魔点》(1958年)和《幽灵追魂车》(1977年),并在评论中写道:“电影可谓又调皮又古怪,且朝着正确的精神迈进而非娱乐。”IndieWire网站的艾瑞克·柯恩(Eric Kohn)给予该片“B+”的好评:“以俏皮的自我反思,杜皮尔利用他的优势花招讽刺电影自负的本质。”Den of Geek网站的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认为《橡皮轮胎杀人事件》之所以评价两极是因为以长片来说其第二幕过于枯燥,必须得依靠“观众”和警察的加入来充实剧情,所幸第三幕令人震惊的转折挽救了电影。《橡皮轮胎杀人事件》在法国英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众的反响良好;尤其该片在香港放映时尽管有些观众不懂英语,但仍在看电影并发笑,制片人贝尔纳表示,“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但影像和叙事确实发挥了功效,因此看到亚洲人群的反应如此出色真是令人兴奋。”
随着时间的推移,《橡皮轮胎杀人事件》受到部分粉丝的喜爱而获得了邪典电影的地位。
大众评分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橡皮轮胎.豆瓣电影.2024-01-27
橡皮轮胎.猫眼电影.2024-01-27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影片制作
幕后花絮
剧本
拍摄
主题与影响
发行
作品评价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