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清(-1649年),字霞新,出生于
鄱阳县,是明朝淮王
朱翊钜的嫡长子,后继承淮王爵位。他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被封为淮世子,崇祯四年(1631年)正式袭封为淮王。在清军攻占南京后,朱常清曾起兵反抗
清代,后撤退至江西景德镇。随着
朱聿鐭朱聿键在
福州市建立政权,朱常清前往福州寻求支持。然而,清军很快攻占福州,朱常清与福州的其他王室成员随后退往
广州市。在广州陷落后,朱常清逃脱,并被
郑鸿逵接入军中,但不久之后去世。
朱常清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因政治局势的变化而被视为
南明的监国,并短暂地使用了“东武”年号,故也被称作东武帝。然而,这一称号并非官方正式认定,而是后世的一种称谓。他的统治基础主要依托于广东和
福建省地区的势力,得到了
郑成功的支持。
根据《续明纪事本末》卷七的相关记载,
朱聿鐭去世后,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继承了南明帝位,并采用了“
永历”作为年号。然而,这一消息在初期并未及时传达给郑成功。直至永历二年(1648年)的春正月,郑成功在
南澳岛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立淮王朱常清为监国,并改元为“东武”。同年八月,当林察航海归来并带来永历帝已即位的消息后,
郑成功方得知此事。随后,在永历帝朱由榔的使节于十月抵达并正式确认朱由榔的帝位后,郑成功接受了晋封,成为威远侯,并随即改奉永历年号,同时
淮王朱常清也主动逊位,取消了监国身份及“东武”年号。不久之后,朱常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