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元锡(1529-1593),字汝极,号潜谷,人称“潜谷先生”,新城县城南津(今属
江西省黎川县日峰镇)人。明代中后期理学家、文学家。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十七岁执行社仓法,为诸生,早年师从
邹守益、
刘邦采。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不赴会举,潜心治学三十年,学识渊博。著有《潜学编》十二卷,及《五经绎》《函史》等。
生平事略
邓元锡从小敏颖好学,志向高远,少就读于县城凛山精舍、正宗书院。年十三,从黄在川学,喜观经史,人以为不利举业,在川曰:“譬之豢龙,随其所嗜,岂必膏粱耶?”年十七即能行社仓法,储粮备荒,赈灾扶困,深得乡人钦佩。闻
罗汝芳讲学,从之游。后又游学吉安学于诸先达,拜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为师。嘉靖三十四年(1555)中举后,便杜门谢客,潜心著述,认为“浮世功名”是和做学问相背驰的,从
邹守益、
刘邦采、
刘阳等人为学,互相切磋。自号“潜谷”,历寒暑30载,因其学识渊博,见解深奥,终于成为当时知名的学者,被人称为“潜谷先生”。
他一生嗜学好古,隐德勿曜。
休宁县人
范涞任建昌
知府,特别器重邓元锡,后为
南昌市知府时,于万历十六年(1588)入朝述职中,荐举邓元锡。南京
祭酒赵用贤,
御史王道显,巡按御史秦大、韩国祯等都先后荐举他入朝,他却极力推辞。在《乞放归田疏》中,陈辞恳切,执意坚诚。最后,因朝廷特准其免予部试,以“翰林侍”诏征召,吏部专人持诏催促他起程,并责其限日赴任,才勉强从命。动身前前往生母墓祭辞,不幸病故于墓所,年六十六。乡人私谥他为“文统先生”。世人将他与
吴与弼、
刘元卿、
章潢合称为“江右四君子”。
治学成就
邓元锡的学术思想渊源于
王守仁,但不尽宗其说。反对当时
心学“学惟无觉,一觉即无余蕴,,九容、九思、四教、六艺皆梏也”之说,认为:“九容不修,是无身也;九思不慎,是
无心也。”主静和收摄放心。他读书虽多,而要归于六经。每日晨起,令学者静坐收摄放心,至食时,次第问当下心体,语毕,各因所至为觉悟之。先生之辨儒释,自以为发先儒之所未发,然不过谓本同而末异。先儒谓:“释氏之学,於敬以直内则有之矣,义以方外则未之有也。”又曰:“禅学只到止处,无用处。”又曰:“释氏谈道,非不上下一贯,观其用处,便作两截。”先生之意,不能出此,但先儒言简,先生言洁耳。
清代名儒
黄宗羲在他的《
明儒学案》中指出“邓潜谷杂著,近世‘心宗’盛行说者,无虑归于禅乘”,指明了邓元锡的思想渊源。并将他的学说列入《江右王门学案》之九(卷二十四)作了专门介绍,摘录了部分语录和文章。元锡之说“以本天为宗,以入微为窍,以防危为功,以由微而达诸天为极。而一务于精知质行以中用。”他主张,道本于天,而人的任务是,用“入微”“防危”的方法,严格遵照古代圣贤的垂训去做,明悉天理,诚信为之,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邓元锡的那个时代,理学空前繁荣,各种思潮异常活跃,其中以
王守仁为首的“
心学”最为盛行。而在王门内部也是流派四起,异说纷呈。作为衣钵传人的
邹守益、
刘邦采等人,竭力宣传阳明的正宗学说。当时,“心宗”里有一种提法:“学唯无觉,一觉即无余蕴。九思、九容、四教、六艺,皆桎梏也。”认为“心”才是世界的本原。游学于王门正派的邓元锡非常反对这种说法,驳斥道:“九容不修,是无身也;九思不慎,是
无心也。”他极力推崇古代圣贤的经论,反对将“心”与“道”、“知”与“行”混为一谈。这与当时“心即理”“知行合一”的“
心学”学说无异水火。因此,应该说,邓元锡的学术思想源于“心学”,但宗旨归于《六经》。他对古典《六经》崇拜至极,由衷赞道:“大哉!先师之《六经》乎,洋洋乎天人之奥,伦物之情备是矣。删述垂训,功至罔极。近世学者,牵滞闻见,迷离于原本。其师心自用,竟口实于《六经》注脚之语,蔑问学而不事。吾深病之。”他对当时一些学者离经叛道,仅局限于经书注释而不求甚解的做法极其反感,体现了他严谨治学态度和知识的渊博。
元锡编撰的《五经绎》包括《六经》中的《书绎》《
诗绎》《三礼绎》《春秋通》《易绎》,收录于《
四库全书》的“经部”。他说:“《书》《诗》《礼》《乐》《
春秋》,天之五运乎。《易》秉奥符,则其元命也。天道恢恢,岂不大哉?神明默成之至矣。”在撰著中,他对原书的字句加以注解,对文意作出诠释,并着重于自己的感悟见解,在经文之后各附大量批语及文章。他在解读《
尚书》时,“莫重于人心、道心,危微精一之旨”,从中看到了关于人心、道心的哲学。因此,他把《书》看着是学习的最高榜样,自己常按书中垂训做,获益非浅。在评论《
诗经》时,他认为“‘风’主情,足以兴;‘雅’主性,足以正;‘颂’通神明,则极而至于命。”《三礼绎》是指古代《
曲礼》、《仪礼》、《周礼》,在编绎时,他调整了原书的部分秩序,总结指出:“《曲礼》制,人道有理,亡而人道或几乎息。《仪礼》者,先王所以训齐天下,经仁义之大端也;亡而国有失俗。《周礼》制,而天道以明,亡而朝无守官。”对于《春秋》,因字句不能随意作注,便统而言之,《春秋通》。《易》,本是邓元锡最擅长的,晚年更加嗜好,他对其中各卦爻均作了注解,并根据《易》文,创作了《先天图原》、《后天图原》、《周易卦序》、《十翼通》、《偶图说》诸篇。《易绎》本来在他死前尚未完稿成书,他说:“《易》理精奥,稍着意见,落言犹难,以俟后圣不或。”后来,其弟子代为刊行。《函史》、《皇明书》为史书,均被列入在《
四库全书》的“史部”,。《函史》分上下两编,上编所载从洪荒时代至
元朝,取材于历代诸史,秉承《六经》宗旨而作。其目的在于“考观天人贞一统,察古今离合之变,
王道隆污、道术善变之故。”其内容有“表、纪、谟、训、述、传、志”等。下编按“天、地、人”三大部分编撰,记时由上古至明朝,内容列分为“天官、方域、人官”等二十一类,结构严密,秩序井然。《皇明书》所记,起于
朱元璋,迄于嘉靖。记载了明朝各时期的人物、事件,还重点记录了其文化发展史,并在体例上有所创新,第一次将《心学》单列于《理学》,是为创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理学观点。《潜学稿》录于《
四库全书》“集部”,为其弟子左景贤刊梓,汇集了邓元锡毕生创作的诗文论说、书札语录等。其语录极力屏除
心学的影响,归依经典,甚为笃实,在当时尤为难能可贵。其他未见载《四库全书》者,还有《
四书》、《
周易》、《子约》、《集约》、《诗约》等书,皆为经史类集著。
邓元锡一生著述极其丰硕,根据对《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他作品统计,仅收录该书的便多达5部200卷。其中,《五经绎》15卷,《
三礼编绎》26卷,《函史》上编81卷、下编21卷,《皇明书》45卷,《潜学稿》12卷。其他尚有见载于他处者。他的著作“皆足阐衍圣贤,荟萃古今”之作。其内容概括起来,有对古代《六经》及诸子著作的注解论述,有对各年代历史的编撰评说,有对明朝历史的记载及其文化学说的叙述,还有他自己一生创作的诗文论著、书札语录。《
四库全书》对其著贬多褒寡,颇有微词。而
会稽郡陶望龄则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潜学稿》序中说:“潜谷先生,据道也实矣,然后绎之乎经;离经也通矣,然后函之乎史;肄史也洽矣,然后之为文。其文意行理谴而命于法,凝立万行而余于态,庄严雅奏而极于情。若茧丝有绪,布帛有幅,有温,珠玉有泽。盖明兴以来,为《六经》之文者,自先生始。”是论尽管有些夸大其辞,但充分肯定了著作的成功。
邓元锡是一名理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著作家。他除编撰了宏篇巨著的经史著作外,在论文撰写、诗歌创作等方面也颇有建树,文采非凡。他平生不轻易以文章作应酬,偶尔为之,多为同志之间阐经论理,进行学术交流。他的作品宏博古奥,精深缜密。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引经据典,说理通透。文风师法
周汉,雄浑极变,庄重典雅,情理并茂。《函史》上下编的两篇自序,比较能体现他的文章风格。《江右古文选》对两序评价说:“综括靡遗,贯通推阐。如列眉画沙,有条不混。挈领提纲,达达凿凿。”在诗歌创作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记录了历史事件。如《途中杂诗》:“河水走平土,郡邑何逼侧。君莫问河防,河防无上策。”对当局“河防无上策”,造成河水泛滥的河防现实进行了揭露。又如《初夏登眺天峰》:“江城开宿雨,孤峤其攀。龙气留苍壁,莺声响碧湾。。危峰斜带廓,幽径曲盘山。不少东林兴,迢遥未忍还。”这里的“东林”即指当时的“东林党”。还有不少诗作则反映了他遁隐之情,人生感悟。如《拟古》。“人皆愿延年,延年欲奚为?一夕复一朝,忽与百岁期。谁能系西山,长挂
扶桑树枝?群流赴巨壑,宁复有还时?刘安将鸡犬,八公徒愕眙。秦皇与
刘彻,但为方士嗤。”其诗多为古代近体,沉郁苍丽,渐风雅,自成一家。
品德修养
邓元锡的学业无疑是成功的,而他的品德操行同样令人钦佩。他为人亲孝仁厚,有情有义。15岁时,父亲去世,悲痛欲绝,伤心过度,以至于“水浆不入口”。身为长子的他从此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他殷勤侍奉嫡庶二母,家门凛肃;抚养弟妹,恩爱有加。16岁时,张成孤儿,投奔于他,寄养了14年。后来,同窗好友朱仅及恩师先后夭亡,均无子嗣,两家人又都托养于他。17岁时,他仿古人推行“社仓法”,宗旨在于救贫济困。先是在本族内建仓,开展得有声有色,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便合乡为社,做得红红火火。一直坚持了四十年,救助贫困不计其数。居母孝,他庐墓三年,为人称道:“吾邑
孔子也。”他行事端庄大方,有礼有节。在
高中乡举、学术有成之后,名声远扬,权贵名流慕名相邀,络绎不绝,但他从不折节轻易拜访。还有人送礼相请,也都一口拒绝。他与朋友相交于心,从不愿捞取丝毫利益,真正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对那些接踵而至前来问学者,他却不厌其烦,诲之不倦。到晚年,不喜为人师,只有几个象
邓澄一样感情深厚的人亦师亦友相称从学。
历史评价
美德千秋颂,华章万古传。邓元锡去世后,人们敬重他的为人,私谥“文统先生”。为纪念他的丰功伟德,他的弟子在县城为他建立祠庙,每月初一、十五在祠中行礼讲学。其后又被列入府、县乡贤祠供奉,并作为
江西省名人请进豫章理学名贤祠。他的事迹被列专于《明史》、《
江西通志》、《
中国人名大辞典》、《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及府县志。他的著作除收录于《
四库全书》外,还被珍藏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其中,《函史》、《
三礼编绎》至今为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邓元锡的理学思想,有待于人们研究发掘,他的高尚品德,值得今人弘扬
光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