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白阿莹所著书籍
《长安》是白阿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21年7月。该小说讲述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到1978年,筹建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历程。作者将自己的深情凝聚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中所写的众多军工厂的人物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作品简介
《长安》的故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写起,主人公忽大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高级将领,他正率领部队在贵阳大山剿匪,突然接到命令参加工业培训,随后被任命为一个新建的军工厂的领导。从此,他脱下军装,与一群军工人一起,从白手起家盖厂房,到抢时间为金门炮战生产出第一批炮弹。作者忠实地顺延着时间发展,一直写到他终于在晚年看到了工厂制造的二代火箭弹试射成功。
人物简介
忽大年
忽大年曾是一名出色的军人,他热爱军人职业,更愿意驰骋在战场。但为了国家利益,他毫不犹豫地转战军工企业。因为军人出身,他也把军人作风带到了军工厂,从而更加凸显了军工厂的国家意识。他刚刚来到长安组建军工厂,就陷入了个人情感的纠葛之中,甚至在厂房竣工典礼前夕被悄悄来找他的黑妞一掌击得晕了过去。但只要面对工作,他就把家事私情完全搁置在一边。他以军人的方式来处理生产,最终酿成了事故,被省委一纸处分,下到车间劳动。受到处分后的忽大年心情沮丧,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态。但是,当他有一天在传达室取报纸,看到《人民日报》上的新闻标题:“我炮兵猛轰金门蒋军”,他神经马上绷紧了起来,他的责任感也被猛然激活了,他就像一个在前线听到战斗号令的军人,直接回到办公楼,三步两步冲进调度台,指挥生产调度。他的内心里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报纸上的新闻报道的是国家行动,它就像一根引线,马上引爆了忽大年内心沉睡的国家意识。
连福
连福是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在他的身上,不同的时代都留下深深的烙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他在东北地区一家日本人办的工厂当技术员,因不满后来工厂对他的安排,便来到长安进了这家军工厂。他很聪明,在技术上高人一筹。经常在生产环节上遇到难题,大家一筹莫展时,他一来,三下两下就把难题迎刃而解了。但他也是一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他沉湎在自我的情感世界里,为了获取忽小月的爱情,他费尽了心机。他来到军工厂后,并不认真干活,倒是发现这里到处藏着古代宝物,便把心思花在私自收藏文物上。在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政治大背景下,连福属于有着历史问题的人物,他在军工厂这样的政治色彩很浓的机密企业里,处境就十分艰难,他不但不能受到重用,而且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成为了被怀疑的首选对象。为此他遭了不少殃,如被取消在技术部门工作,如被铐上脚镣手铐送往劳改农场,如被安置到一个偏远的矿区劳动改造。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长安》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小说中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都是打了许多褶皱的,作者深入这种褶皱中,描写褶皱压缩的忽大年的生存空间,刻画怎样掣肘忽大年生产生活智慧的施展,如何给他的前方挖了坑,给他的人生路上设置路障,让他哪怕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各种阻力,都要迎接各种挑战。这些阻力和挑战把忽大年的生产生活变成一个战场,把他的人生变成一场战斗,呼唤着忽大年身上的战士精神和战斗勇气。换句话说,忽大年身上的战士精神和英雄气质,包括他身上的各种缺点,都是被那个时代那种空间里的褶皱折出来的,也是他坚守初心、迎接挑战、脱颖而出的结果。忽大年所经历的为人民打天下,为民族保平安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勇气和胆量,呼唤崇高精神的时代。忽大年面对一次次无端的陷害,一次次不公正的打压,一次次遭人误解,甚至一次次背着不该有的处分的情况,始终无怨无悔,忘记小我勇做大我,带领团队钻研最先进的炮弹技术,生产前线急需的炮弹,保证国土和国民的生命安全的作为,是那个时代崇高精神的本色表现。忽大年用他大半生坎坷而非凡的人生实践,演绎了一部现实版的崇高人生,他用自己奋不顾身的精神为祖国保平安,让人民有尊严。
艺术特色
首先,作者把“长安”打造成为一个由生产与生活相互折叠,过去与未来纠缠着现在的艺术空间,这是对中国工业题材创作的一次艺术突破。过去的工业题材作品,由于作者对工厂生活不熟,往往把工厂的生产、生活单一化,或者以生活为前景,以生产为背景,主要展开生活矛盾,辅之以生产矛盾。或者以生产中的方案之争为中心,简化生活矛盾。“长安”的主人公们,都生存在生产、生活的褶皱处,褶皱是他们生活的阻力,是他们工作的干扰,从两个空间考验着主人公战胜阻碍穿越褶皱的力量、勇气和毅力。“长安”的主人公们又生活在过去和未来的折叠处,他们的当下常常既受到过去的纠缠,又受到未来的拉扯,处于一仆要伺三主的艰难局面。主人公这种置身褶皱处伸不直抻不展,充满波折的人生,给他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很多阻力,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让他们的人生一直充满张力。主人公们在他的集体性社会化的生产活动中,常常受到个体化私密性的生活的搅和;他们个体化私密性的生活,又常常会遭受到社会化集体生产的干扰。多重的褶皱给“长安人”造成了多重的考验,让长安厂这方空间变成考验一个人的勇气毅力的试验场,主人公们都在不安中生存,都在追求着自我和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长安》对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第二个突破,是采用对象化的叙事手法进行写作。该小说打破了传统工业题材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贯穿到底的写法,改用对象化的手法进行创作。每一特定章节以特定人物为视点,审视军工厂中的人物和事件,用透视者的心理感受他所看到的军工人的一举一动,用他的情感语调讲述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社会人生,于是这一章节就打上了透视者性格、心理和情感语调的印记。不同章节因为透视主体的变化,形成讲述社会人生时性格、心理和情感语调的对立与互补。这就把每一次人际交往,都化成对透视主体产生冲击的心理事件;同时,每一个章节切换不同的透视主体,变换不同的体验心理和话语腔调,也使文字变得活泛有冲击力。从创作角度来看,这种方法丰富了文本中的叙述话语方式,增加了故事演进过程中的语调变化,增强了叙事的复调性,也丰富了文本的社会人生蕴涵。从阅读角度来讲,一方面通过透视主体的变化,更新读者的阅读视野,让读者不断换个角度看社会,换种心情体验人生;另一方面通过叙述话语的变化,更新读者的阅读趣味,变化情感冲击方式,增强读者的阅读快感。
获得荣誉
2021年12月,该小说入选作家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榜单。2023年5月11日,该小说获得第1届石茆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阿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五届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集《惶惑》,散文集《绿地》《重访绿地》《俄罗斯日记》《旅途慌忙》《大秦之道》,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剧作《米脂婆姨绥德汉》《秦岭深处》《大明宫赋》。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人物简介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获得荣誉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