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
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
纳西族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80多年,国外学者已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国内学者也发表或出版了不少研究东巴文化的论文、书籍,但从研究的历史条件、背景、深度、学术性和产生的影响来看,J.F.洛克所作的研究和其贡献似乎更为出色。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学术界就已公认J.F.约翰·洛克是纳西学研究之父。德国东方学家克劳斯 · 牙纳特评价说:“没有他在这个领域研究的著作,决不会有今天的纳西学的存在。
作者简介
约瑟夫·洛克(1884~1962),美籍奥地利植学家、地理学者和人类学家。20世纪20年代以来,他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等身份,先后在丽江市27年。
洛克出生在维也纳,但在1913年获得了美国国籍,1905年移居美国。早年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1920年受美国农业部之派遗,洛克到东南亚地区进行大风子树种搜寻工作。1922年,洛克第一次来丽江,主要任务是来完成当时美国农业部给他的采集滇缅边境植物标本工作的。之后,他又获得美国农业部、地理学会、哈佛大学、美国博物馆、美国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单位资助,继续留在丽江等地从事植物、民族文化、地理等研究考察探险工作,并报了不少云南玉龙雪山和反映丽江风情的照片,成为十分珍贵的最早的历史性照片。
1936年2月3日,他还特意从昆明市包来一架飞机,绕着玉龙山环飞了一匝,又深入虎跳峡谷看了金沙江奇峡而出的奇观。并在白沙"纳堆课"天然飞机场安全降落。这是丽江市历史上第一次飞机飞越上空和第一架飞机着陆。他把探险见闻和珍贵的照片源源不断寄回美国,在颇有影响的《全国地理杂志》上发表,最早把丽江神奇风情用照片的形式推向了世界,让国外众多坐在沙发上阅读洛克文章和照片的人感到惊叹,同时产生了对洛克探险精神的一种可叹而不可及的崇敬心情。至今,在美国还有不少人在研究约翰·洛克,崇拜洛克。
洛克把探险队大本营设在玉龙山下的玉湖村,该村至今还留有洛克当年住的房子和众多遗物。洛克曾雇用并训练了一批纳西人助手,据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在30年代写的文稿记载:洛克每次出游,都由六、七名全副武装的纳西族人随行。洛克不许他的纳西随行人员吸食罂粟。旅途中遇到危险及不测时,他总找来纳西随行商量对策,往往都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洛克就这样先后踏遍滇西北及四川木里等地区,收集了大量民族文化资料。出版了有关纳西族的专著十多部,其中有《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等。
他是第一个将云南玉龙雪山介绍到国外的外国学者。
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
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是国际上几种存留下来的图画文字之一。洛克博士耗费了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中国西南纳西族的文化、历史和语言;罗马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著名藏学专家图齐教授在20世纪50~60年代鼎力支持洛克所作的学术研究,并将其代表作《纳西语—英语百科语汇》(A1Na-2khi -Eiglish Encyclopedic Dictionary)作为罗马东方系列丛书之一出版。第一卷于1963年出版,第二卷则在1972年才付梓,在排版、编方面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堪称一部出版印刷史上的巨著。由于当时的发行量非常小,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拜读。2004年推出的这一部中英文对照本,为众多研究纳西文化的研究人员,无疑提供了一个浩翰的资源库
几点特别说明
1.原著分两卷,此卷为第一卷,共包括3414个东巴字符。为方便读者查阅原文,译者在保留纳西语和英语原文的基础上加上汉语译文,以《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书名出版。
2.原著除纳西语英语外,还含有洛克音标、拉丁文、一部分藏语和少数不规范的汉语,因考虑到排版的难度,故整部原著内容均作扫描处理。若译著中偶有不清字符或排版欠规范,请读者见谅。
3.为保留原著历史韵味,原文中出现的对中原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不太规范的称谓,译文中未作在的处理。这些称谓有纳西、日喜、白族、子、纳西人、果洛人、阮可人等。
4.内文多为意译,地名、人名多为音译并附原文。因年代关系,有些地名无法考证,故译名难免不详或不实。
5.由于原著者所处历史背景不同,个人的意识形态、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亦有别,虽然语汇中所载内容无疑具有重大学术参考价值,但仍不免会有个人偏见,甚至与历史事实不符。请专家、学者甄别。
目录
前言
引言
纳西象形字符的来源
纳西象形文字
纳西哥巴文标音符号
标音符号的发音
纳西语言的分类
纳西象形文本的发现
纳西语洛克音标与国际语音协会(IPA)音标对照表
纳西语复合音
纳西与相邻民族的部分口语词汇比较
书名缩写参考
保存有纳西经书地区的地名缩写
语汇语分
插图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
几点特别说明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