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寺
2006年建于泰州西侧的寺庙
净因寺,又称南天滋庙,位于原泰州南门外打渔湾东侧,今市区海陵南路海陵大桥西侧。寺肇建于五代十国宋初年间,为泰州市佛教“九大丛林”之一。清朝雍正帝曾为御书赐寺匾额“净因”。
正文
地势
净因寺西、南、东三面环水,地势高敞开阔。寺东城河河面宽广,俨若湖泊,常有渔人在此撒网垂钓、停泊渔船,遂谓“打渔湾”。以前湾中有芦滩,滩上芦荻滋蔓,野鸟翔集,而水湾的东西两岸遍植垂柳银白杨,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柳絮杨花飘落在水面上,微风吹皱湖水,湖面有如笼罩了层层烟雾,故有“渔湾柳浪”之美誉,是“泰州八景”之一。
净因寺原来的主体建筑为山门殿与大雄宝殿。山门略偏东,是一座二层的楼阁,飞檐反宇,丹楹画角,风吹铎鸣,铿锵之声清脆悦耳。山门内天井中有大照壁,绕过照壁方至大殿。布局自成一格。独特、紧凑的结构,幽深、庄严的境界,惟见千年古刹的气派。
泰州艺人三绝
净因寺的罗汉塑像,是被誉称为“泰州艺人三绝”(柳敬亭梅兰芳吴广裕)之一的吴广裕所塑,是为镇寺之宝。罗汉泥塑粉面彩身,有的衣着端庄整齐,有的衣衫散漫不整,有作呵欠状,有作掏耳状,有作搔痒状……造型千姿百态,有浓厚的禅修风格,表露了修行不离日常生活的意趣。
净因寺注重教育,民国36年(1947年),主持希尧曾创净因佛化小学,至民国37年(1948年)因校舍驻军而停办。1949年以后寺僧逐渐走散,1951年寺中佛像也逐步被毁。“文革”期间,寺内佛像被悉数砸毁,寺址改为原泰县种子站。
1988年4月,原在净因寺披剃出家的了中长老回大陆探亲时,萌生发愿,恢复祖庭。2001年4月,净因寺在旧址举行奠基大典,海内外信众五百多人纷至沓来。2006年10月10日,举行隆重的重建落成和佛像开光庆典。
重建后
重建的净因寺古朴而典雅,是一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建筑,从南到北正面有50米宽,从东到西跨度有29米,建筑面积共有8000平方米,面积之大,为现代寺庙建筑中所罕见。整座建筑高达五层28米,一楼为餐厅与业务用房;二楼、三楼中间挑空11米,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尊大佛所用,周围环绕为住房,分别用于图书馆、阅览室、僧人房及办公室等;四楼为多媒体的现代化讲堂;五楼拟为寺庙休闲场所。恢复后的净因寺将注重佛教文化的传承,侧重于慈善、教育事业,给僧众及信徒提供一个清净的修持道场。
参考资料
泰州市净因寺.泰州市民宗局.2023-11-07
目录
概述
正文
地势
泰州艺人三绝
重建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