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第一家》1994年于
上海市逸夫舞台上演的《东方谐韵——94海上滑稽名家大会串》的剧目,该剧主要是反映一个酒楼的发展来反映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全剧汇聚了当时上海滑稽界四十多位老中青三代的滑稽演员。同时
江浙一带的滑稽明星也来参演。
清末的
上海市,两个官兵瞄上了一位街头卖艺人,诬陷他为
太平军余孽要抓他进衙门。这时阿广派徒弟阿亮上前阻止,请两位官兵进粥棚喝粥,借机放走了那个卖艺人。阿广见义勇为的举动,让街坊四邻对其钦佩有加。这时两个从
广东省来的商人来到了阿广的粥棚,三个人说说笑笑,还唱起了广东的
粤剧。看着隔壁粥棚热闹的场景,旁边的
大饼摊老板和老板娘有点妒忌,遂于阿广争吵起来,说上海人的生意都被你们广东人抢去了!阿广听了生气,他恳求周围做生意的人们,把自己的生意吆喝出来,看看到底哪些生意是上海人做的。结果很明显,各种做生意的人吆喝出全国各地不同的语言。阿广告诉大饼摊老板,正是有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上海生活,做生意才有了现在热闹繁华的大上海。这话说罢,一个洋人走了过来,他除了赞扬阿广的言语外,更重要的他是要强占这里的地盘做生意。阿广不服上前理论,被打翻在地。洋人见阿广依然不愿屈服,甚至要开枪威胁。这时,县太爷带队闻声而来。虽然县太爷看到洋人也有点怕,但是为了给街坊四邻出气,以增国人志气,他狠狠的打了洋人。事情过后,粥棚还是拆了,徒弟阿亮也走了,阿广看着眼前的凄凉,心存感慨,他决心一定要重新开张,东山再起。
阿广的孙子阿强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将阿广的粥棚翻造成六
开间三上三下的酒楼。但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酒楼开张之时,酒楼的名字依然没有想好。阿强日思夜想,只能向外发出通告,只要有人能想出一个好的店名,即送100个
银元。开张那天,
锣鼓齐鸣各界名流都纷纷到场,好不热闹。这些名流当中就包括了,清朝末科榜眼——朱逸亭老先生。阿强深知朱老先生满腹经纶,若能让他起个店名一定如虎添翼,但也知晓老先生脾气古怪。为了能让老先生起店名,阿强只能想法哄老先生开心,为老先生喊冤,让老先生听曲,当中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就在宴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来了一帮不速之客。他们是当地的流氓,这天就是来捣乱防止阿强的酒楼破坏自己的酒楼生意。阿强看到这些,不得不软硬兼施,也和流氓的头头“大阿姐”称兄道弟。当得知对方也有自己祖父的手艺时,阿强非常奇怪。原来阿广的徒弟阿亮想借助“大阿姐”的势力,在上海重开师傅的生意。就这样阿亮和阿强重逢了,叔侄两个人决定联合起来把生意做好。“大阿姐”看到这个情形非常生气,准备动手砸店,幸亏朱逸亭老先生机智借着打电话之名靠着“黑吃黑”,将“大阿姐”等人吓走了。阿强深深感谢朱老先生的搭救之恩,朱老先生也希望阿强将酒楼的生意做好,并给酒楼起名——海上第一家。
又过了60年,海上第一家已经成了一家集饮食、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大酒店,同时海上第一家的总经理也不再是阿广的子孙了,而是通过双向选择,择优入取的。这一天,梁总经理依照惯例巡视着酒店,做着日常的部署,同时也告诫员工,今天会有两个外商会来店里洽谈合资事宜。两个服务员小沈和小周都表示,如果看到外商马上第一时间报告,就在寻找外商的过程中,两人闹出了不少笑话。与此同时,酒店的顾客也是源源不断,其中有一对正是阿广的子孙,特地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来
上海市探亲,顺带想看看祖先创建的海上第一家的新面貌。而从公司开会回来的黄副总经理带回来的一份海外信件更是让海上第一家的员工都紧张了起来。原来,这次要求合资的外商正是当年把阿广打翻在地的洋人的后代。其中更是以厨房的老王师傅最为气氛,因为他的祖先就是阿广的徒弟阿亮。他命令自己的四个徒弟严阵以待,分兵把守,一定要好好“招待”两位外商。梁总经理看到这种情况也是非常焦急和矛盾。阴差阳错之下,老王师傅误把阿广的子孙当成了外商,一番唇枪舌剑之后,阿广和阿亮师徒两人的后人相拥在一起,百感交集。最后小沈终于在餐厅里找到了外商,梁总在和外商商谈后,将商谈的结果告诉的大家——这次要在国外开分店。海上第一家的所有员工都称赞梁总经理的魄力之举,而梁总表示这是日益强大的祖国给了自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