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生(1934年12月2日-2013年8月4日),曾用名黄强根,祖籍浙江省舟山县紫微乡,出生于浙江省
宁波市,国家
一级演员,袁一灵的嫡传弟子,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一级演员,“
上海说唱”曲艺形式的创始人。曾任上海电视台艺术团曲艺队队长、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曲协上海说唱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永生上海说唱艺校校长、上海黄永生演出团团长等职务。
黄永生少年时热衷于说唱,1950年代与他人合作,把上海早期的独脚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曲种——上海说唱。1956年,黄永生表演的作品《一定要解放台湾》获得“1956年全国职工曲艺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1957年,他考入了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艺术团,并拜滑稽名家
袁一灵为师。1959年,黄永生表演的
上海说唱作品《三封信》获得“1959年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1960年,其自编自演的《热心人》荣获全军文艺会演制作、演出一等奖。“文革”期间,黄永生的作品《买药》成为除“样板戏”以外的另类,广受欢迎和好评。1977年底,黄永生调入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曲艺队长。
1989年3月,黄永生被评为
一级演员。1991年,黄永生退休。1999年,黄永生创办《黄永生上海说唱大家唱》的公益平台。2000年,黄永生获
上海市文艺界“德艺双馨”光荣称号。2006年,他又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笑星”。2010年,黄永生收年仅5岁的小曲艺爱好者连彬尧为关门弟子。2013年8月4日,黄永生因突发
心肌梗死医治无效于上海市纺一医院逝世,享年79岁。
黄永生的代表作包括《热心人》《香烟头》《做人要做十三点》等,他的曲调与众不同,调门很高却口齿清晰,且向每个剧种最有艺术成就的演员学习,在其中融入了各种“南腔北调”。同时,黄永生对传统
独角戏说唱进行了改良,把原来的市井小民喜怒哀乐体裁进行了扩展,在表演手段上加入了
讴歌和讽刺等方式,并发明了
上海说唱最重要的道具之一“三巧板”,二十世纪末期还在说唱中融入大量流行歌曲元素,为上海说唱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934年12月2日,黄永生出生于
浙江省宁波市。黄永生自幼家境贫寒但读书成绩优异,少年时,他热衷
说唱,课余和假日常从
华山路步行至徐家汇听草根艺人说唱,也常去邻居家收听无线电中的说唱节目。
10岁时,黄永生的父亲黄志良因给家人多买新大米被日本兵杀害,母亲李如意勉强供他读完小学后便无力支撑。黄永生早慧,小时候乒乓也打得很好,一度能和
徐寅生这样的高手分庭抗礼。但心系说唱的他得知合作滑稽剧团团长
程笑飞招收学员后,凭借极高天赋被录取,然而“跟班”数月后因交不起拜师礼无奈离开。
1949年11月,15岁的黄永生开始打零工,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收入。1951年,黄永生考入
兵工厂当焊工,很快便成为厂里的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在厂工会活动室里,挂着他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乒乓比赛获得的奖状。渐渐地,他自编自演的
说唱段子流传开来。
演艺经历
1956年,黄永生代表
华东地区站在了北京全国兵工厂职工曲艺会演的舞台上,他运用
上海市、
宁波市、
山东省、
苏州市多种方言自编自演了说唱段子《统一祖国》,结尾处,借用
绍兴市大板的高音,高亢激昂,拖长了八个
音节,全场掌声雷动,一举获得
一等奖。当时担任评委的
侯宝林问黄永生所演节目是何名称,黄永生当时答“说唱”,侯宝林当时说:“说唱的含义很广,
曲艺都可叫说唱,既然你是上海来的,你的节目就取名上海说唱吧。同年,黄永生表演的
上海说唱作品《一定要解放台湾》获得1956年全国职工曲艺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
1957年,黄永生考入了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艺术团,成为业余曲艺演员中的佼佼者,还有了“来自工厂的说唱家”的称号。更引起了“
说唱艺术大师”
袁一灵的关注,黄永生经常登门向袁一灵请教,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最早的说唱其实是滑稽戏“说学逗唱”的一门功夫,但自此之后,“上海说唱”作为
曲艺的一个品种,有了自己的名称。而这个名称,也和黄永生紧紧联系在一起。
1958年,黄永生调入上海警备区文工团担任曲艺队长,并录了不少说唱唱片。1959年,黄永生表演的上海说唱作品《三封信》获得1959年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1960年,其自编自演的《热心人》荣获全军文艺会演制作、演出一等奖。1964年,他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表演的《热心人》获得创作表演一等奖。
“文革”期间,黄永生创作了《买药》,该作品故事紧凑、情节跌宕、人物众多、唱腔动听、方言多样,成为除“样板戏”以外的另类,广受欢迎和好评。《买药》可以说是黄永生创作演唱的一座里程碑,也是黄永生奠定“上海说唱”这一样式的里程碑。
1977年底,黄永生调入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
曲艺队长。之后,又担任了上海曲协上海说唱专业委员会主任。再之后,他创办了黄永生上海说唱艺校和上海黄永生演出团,分别担任校长和团长。
黄永生有很多产生影响的作品,像《香烟头》《做人要做十三点》《好市长》《迎世博》《说唱好八连》《高价姑娘》《思想要集中》《人财两空》《96号全国牌》《儿子象啥人》《死蟹一只》《时代列车颂英雄》《我们曾经见过面》《人财两空》等等,还有后期创作演出的《山》《路》《门》《人》等“一字韵”的唱段。
让黄永生的
曲艺蜚声全国的,是他在“文革”后的创作。《身浪毯子盖一盖》,这个讽刺四人帮的作品,脱胎于传统的《古彩戏法》,在戏曲人乐秀琴的创作和
袁一灵的指导下,这部作品几乎在全国产生了影响,很多听不懂
上海方言的观众都能记得其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毯子身上盖一盖,变出黄金万两。”而他的《金陵塔》在袁一灵的版本之上,加快了速度,却依然保持着清晰的口齿,让观众听得酣畅淋漓,也从此成为“一绝”。此外,黄永生还发明了
上海说唱的重要道具之一“三巧板”。这个最早用于“小热昏”演出的击拍伴奏乐器,由黄永生改良成红木材质,并将其中两块以
插销相连便于手持,最后还为之栓上红色穗子。就这样,“三巧板”变身“上海说唱”的重要道具。
1983年,黄永生加入了
中国农工民主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永生红极一时。他在说唱中又一次推陈出新,融入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元素,成为朗朗上口的“沪语歌”,也因此为上海说唱吸引了一批新观众。1989年3月,黄永生被评为
一级演员。1991年,黄永生退休。
1999年,黄永生的说唱作品《人》入选全国曲艺会演,并获得“
中国曲艺牡丹奖”;10月,他远赴美国演出,被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同年,黄永生创办了 《黄永生上海说唱大家唱》的公益平台,黄永生和他的伙伴们坚持每周日下午两个半小时义务表演。一直坚持了十几年,到2013年已有547期。
曹可凡、叶惠贤、
王汝刚、
李九松、
顾竹君、
赵志刚等曲艺界名家都曾经参与过。
2000年,黄永生荣获市文艺界“德艺双馨”光荣称号。2006年,他又被评为“
上海市十大笑星”。2010年,黄永生在近80岁时收年仅5岁的小曲艺爱好者连彬尧为关门弟子。
人物去世
2013年8月4日,黄永生在自己一手创办的“黄永生曲艺大家唱”舞台上表演结束后倒在了家门口的电梯间,因突发
心肌梗死医治无效于上海市纺一医院逝世,享年79岁。2013年8月8日,黄永生的
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他生前录的最后一期节目《精彩老朋友》在当周六播出。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黄永生的父亲黄志良因修理船桅跌落致双眼弱视,无法从事
渔业,黄家逃难至上海朱家厍,靠卖海鲜为生。1934年,40岁的黄志良得一子即黄永生,取大名为永生,小名强根,寄托了父母希望其生命力强的愿望。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限制
上海市市民存粮导致米荒,黑市米价上涨。为让儿子喝米汤,黄志良与邻居冒险去七宝买米,返程穿越关卡时,黄志良因弱视遭
狼狗袭击落水,受寒受惊回家后一病不起,不久离世。
2005年,黄永生因心脏病搭桥三根,2013年
春节又搭支架。过年的时候,他坚持要请“
曲艺大家唱”工作人员吃饭,走到饭店门口摔倒缝针并住院两个月。医生诊断其心血管病严重,不宜多动和唱曲,但他住院期间每逢周日溜出去参加活动。
师傅
“博采众长”是戏曲大家一贯秉持的准则。除袁一灵先生外,黄永生还拜著名沪剧艺术家王盘声为师,同时又从戏曲创作人乐秀琴处收获颇丰,且受教于锡剧名家王彬彬、沪剧名旦石筱英,更是多次向姚慕双、周柏春这两位
独角戏大师求教。姚慕双教导他,于台上出完噱头即刻开唱,以增强演出的紧凑感;周柏春则指导他如何演绎“冷面滑稽”。在74岁时,黄永生又拜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为师。
弟子
黄永生在晚年时期收5岁半的连彬尧为徒,每周六为其上课两小时,纠正字眼。连彬尧外公称黄先生耐心、热情、友好且教学严谨。黄永生收过二十几位学生,连彬尧传承曲目最多,会近30首,黄永生常带他并想培养其为下一代“上海说唱”非遗
传承人。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青年演员陈靓13岁时参加了黄永生说唱艺校培训班,黄永生是其
曲艺启蒙老师,为其开小灶培养兴趣,鼓励其去专业院团。后来陈靓跟王汝刚学习,唱腔有问题就会请教黄永生。
社会任职
黄永生是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
一级演员,曾任上海电视台艺术团曲艺队队长、
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曲协上海说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说唱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上海万宝黄永生说唱艺校校长、上海黄永生演出团团长等职务。
主要作品
上海说唱
1956年,黄永生运用
上海市、
宁波市、
山东省、
苏州市多种方言自编自演了
说唱段子《统一祖国》,同年表演上海说唱作品《一定要解放台湾》。1959年,表演上海说唱作品《三封信》,次年自编自演的《热心人》。文革期间,黄永生创作了《买药》,成为除“样板戏”以外的另类。
文革结束后,黄永生创作了讽刺
四人帮的《身浪毯子盖一盖》,并表演了《金陵塔》。此后,还创作了《香烟头》《做人要做十三点》《好市长》《迎世博》《说唱好八连》《高价姑娘》《思想要集中》《人财两空》《96号全国牌》《儿子象啥人》《死蟹一只》《时代列车颂英雄》《我们曾经见过面》《古彩戏法》《寻车子》《第三次婚期》《劝君戒烟》《板板七十二》《说唱年代》《狗头军师》《新上海一日游》《老年人想穿点》《朋友》《麻将金陵塔》等作品,后期创作演出了《山》《路》《门》《人》等“一字韵”的唱段。
配乐电影
参演综艺
获得荣誉
艺术风格
黄永生的演唱特色显著,其嗓音高亢、字正腔圆、字眼准足、韵味醇厚。南腔北调皆能张口吟唱,多地方言亦可信口道来。黄永生的成功源自于其博采众长以及不懈的刻苦学习。此外,他还积极学唱各地戏曲,诸如“宁波滩簧”“河南豫剧”等,以此丰富自身的表演形式与手段。
黄永生的表、白功夫没有多余的枝枝蔓蔓,干净利落,加上其饱满的激情,唱词好像是被一个一个“扔”进听众的耳朵里,比如,练齿音就数“1只鸡脚爪、2只鸡脚爪……”;练嘴唇就讲“阔板瓜子配阔板”。像“庙里猫,庙外猫”这一经典段子,还有
袁一灵老师教过的“墙上一面鼓,鼓上画老虎,敲鼓碰着虎,鼓破老虎无”,这些需要用
上海方言一口气说得越多越好的绕口令在常人看来,讲上几遍就已经舌头打结晕头转向,但黄永生舌如鼓簧,语似连珠,快而不喘,一气呵成。
黄永生穷其一生致力于将“
上海说唱”发扬光大。他不但对
城隍庙卖梨膏糖时所唱的俚语俗习、“潮流
独角戏”
刘春山的“唱新闻”、袁一灵的“绕口令”等传统的说、唱形式进行有成效的改良;而且在保留前辈艺人各类技艺的基础上,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开创了“上海说唱”“讲当今故事、唱现代人物”的特色,对原本展现市井民众喜怒哀乐的
曲艺进行了革新。
黄永生在“上海说唱”中又一次推陈出新,大量流行歌曲元素被其融入其中,成为了易于上口的“沪语歌”,也正因如此,上海说唱得以吸引到一批新观众。然而,
上海说唱诞生了半个世纪之后,这个曲艺形式也许就此逝去。
人物评价
在黄永生的那个时代,
上海市从事
说唱的艺人很多,但他却能独树一帜,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曲调与众不同,调门很高却口齿清晰。他的《金陵塔》在
袁一灵的版本之上,加快了速度,却依然保持着清晰的口齿,让观众听得酣畅淋漓,从此成为“一绝”。(东方早报 评)
黄永生好学不厌,人生有崖,艺无止境,初涉“曲坛”时,拜
独角戏名家袁一灵为师,七十四岁时,他再拜于
沪剧泰斗
王盘声门下,是对
曲艺事业的敬业与追求。(明艺文化 评)
黄永生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对传统滑稽说唱进行了改良在体裁上,他把原来表现市井小民喜怒哀乐的说唱艺术进行了拓展,解放后的很多作品都开始关注工农兵;他的说唱人物形象如生,故事性和可听性很强,因此吸引观众;而在表演手段上,也加入了讴歌和讽刺各种方式。(
王汝刚 评)
黄永生视说唱为生命,他对观众特别好。(“曲艺大家唱”工作人员薛国惠 评)
人物轶事
做人要做“13点”
黄永生众多作品中有《做人要做13点》,至今令人受益,“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脑子活一点,行动快一点,心态平一点,手脚勤一点,良心善一点,讲话轻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毛病少一点,钞票有一点,运道好一点。”而黄永生也一直用这“13点”要求自己。
2000年,黄永生创办了“黄永生
上海说唱大家唱”的公益平台,在
徐家汇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越唱越红火,黄永生和他的伙伴们坚持每周日下午两个半小时,为大家义务表演,以及与观众互动合演,叶惠贤、
王汝刚、
李九松、
顾竹君、
赵志刚等主持人和曲艺界名家都曾参与过。每个人进场,只收几块钱茶资,每次活动现场都坐得满满当当,为此,黄永生后来几乎不再接商演邀约。做《大家唱》无甚收入,甚至经常还要倒贴,但黄永生总是说:“空缺我来补,看到大家的笑脸,我心里乐意,做人嘛,钞票应当要用脱点。”
2005年,黄永生曾因心脏问题搭过支架,家人劝他别唱,他不听,称与《大家唱》有约定。
曹可凡邀请他做客《可凡倾听》,他表明每周日的《曲艺大家唱》和教学生的上课时间不可变动。
一曲《金陵塔》成绝唱
黄永生晚年最欣慰的事情之一,是在76岁时,收了时年5岁半的
连彬尧为徒。小家伙因受家庭熏陶,小小年纪就能把《金陵塔》唱得有模有样。两年多来,黄永生每周六上午最重要的事就是给连彬尧上两个小时的课——前半节课学习新的
上海说唱内容,后半节课则帮他逐段纠正字眼,年仅8岁的小朋友,已经会唱将近30首上海说唱的曲目。
黄永生到哪儿都会带着这个小徒弟。在《曲艺大家唱》的舞台上,黄永生幽默地称呼小朋友为“连彬尧老师”,并在其表演时,一脸宠爱又满怀希望地看着这位“关门弟子”,他曾说过:但愿上海说唱,不会从我这一代开始,到我这一代结束。
2013年8月4日,黄永生一直脆弱的心血管,最终没能抵挡住连日来的高温,他倒在了晚上回家时乘坐的电梯里。这一天,注重形象的黄永生上午照例去理发店吹了头发,午饭后准时来到自己一手创办的公益平台,除了表演,他与观众一起,再次唱了一遍自己的代表曲目《金陵塔》,谁也没想到,这次竟然是绝唱。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