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利民(1969-)
吉林省人。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钱江特聘专家。现任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党委副书记。
1997年,邱利民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曾留学
日本、德国、美国等国际低温实验室。2024年1月,邱利民任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2024年6月,浙江大学公布干部任免消息,免去邱利民的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委员职务。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97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曾先后留学日本、
德国、美国等国际著名低温实验室。系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2000),钱江特聘专家。现任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能源工程学系副主任、能源与动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国际制冷学会气体液化与分离(A2)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低温制冷机委员会(ICC)委员、国际低温权威期刊CRYOGENICS国际编委、
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
浙江省制冷学会理事、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任第三届
浙江大学青年教授联谊会会长等。
2024年1月,邱利民任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党委副书记。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低温制冷机、大规模气体液化分离与LNG冷能利用、大功率电子设备高效冷却等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100余篇。获授权
中国专利奖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省级
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项。研究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
一等奖1项,
二等奖3项,
三等奖1项(国防科技奖)、中国专利
优秀奖1项等。曾荣获
国际制冷学会“卡尔·林德”奖(国际制冷学会授予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届
中国制冷学会科技奖青年奖”(中国制冷学会授予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励)。荣获“
浙江省十大优秀青年”、“浙江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制冷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丹佛斯中国教授奖等荣誉。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培养计划(2008)、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6)。领导的创新研究团队CRYOBOAT,荣获“
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称号(2012)。
科研项目
2,大尺度混合流与非定常流动界面形成规律,国家973项目课题负责人
3,高频大功率回热制冷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热声自激振荡机理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6,液氦温区高效率的脉管制冷机研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7,油田伴生气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霍英东基金优选资助项目
8,新型高效热声制冷法研究,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
9,动力余热驱动的热声发电,国家973项目子课题
10,制冷机制冷的无
液氦超导磁体(10T)系统,国家863目标导向项目子课题
研究领域
1、低温制冷机及其应用
2、大规模气体液化分离与LNG冷能回收
3、大功率电子设备高效冷却技术
学术兼职
1、
国际制冷学会气体液化与分离(A2)专业委员会 副主席
2、国际低温制冷机委员会(ICC)委员
3、国际低温权威期刊Cryogenics 编委
5、中国制冷学会 理事
10、国际制冷学会气体液化与分离(A2)专业委员会 副主席
11、国际低温制冷机委员会(ICC)委员
12、国际低温权威期刊Cryogenics 编委
13、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15、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理事
1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 委员
17、浙江省制冷学会 理事
18、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与杭氧股份合作)
主要作品
论文
[1] 邱利民,张小斌.大尺度混合流与非定常流动界面形成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 2016, 013(016):174-175.
[2] 邱利民,张小斌.大尺度混合流与非定常流动界面形成规律 优先出版[J].科技创新导报, 2016, 13(16):2.DOI:10.3969/j.issn.1674-098X.2016.09.105.
[3] Qiu L M , Han L , Zhi X Q ,et al.Investigation on phase shifting for a 4 K Stirling pulse tube cryocooler with He-3 as working fluid[J].Cryogenics, 2015(69-).DOI:10.1016/j.cryogenics.2015.04.002.
[4] 邱利民,
王如竹,
陈光明,等.低温制冷热点研究[J].国际学术动态, 2014(1):2.DOI:JournalArticle/5b43350cc095d716a4be142e.
[5] Qiu L M , Zhi X Q , Gan Z H ,et al.
函数 of gas parcels in the pulse tub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4, 38:358-366.DOI:10.1016/j.ijrefrig.2013.09.015.
[6] 邱利民,赵益涛,王凯,等.百瓦级热声斯特林发电系统输出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8):6.DOI:CNKI:SUN:ZGDC.0.2013-08-015.
[7] Limin Q , Ping L , Kai W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onset and damping in a standing-wave thermoacoustic engine driven by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氮[J].科学通报:英文版, 2013(11):6.DOI:10.1007/s11434-012-5214-z.
[8] Qiu L M , Zhi X Q , Han L ,et al.
表演 improvement of multi-stage pulse tube cryocoolers with a self-precooled pulse tube[J].Cryogenics, 2012, 52(10):575-579.DOI:10.1016/j.cryogenics.2012.05.002.
[9] Qiu L M , Wang C , Gan Z ,et al.Study on G-M type pulse tube cryocooler with a novel active gas distribution system[J].AIP Publishing, 2012.DOI:10.1063/1.4706921.
[10] Qiu L M , Lai B H , Li Y F ,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onset characteristics in a standing wave thermoacoustic engine based on thermodynamic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u0026
质量 Transfer, 2012, 55(7-8):2200-2203.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11.11.043.
[11] Limin Q , Bihui L , Yitao Z ,et al.Study on the onset
温度 of a standing-wave thermoacoustic engine based on circuit network theory[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2012, 55(10):5.DOI:10.1007/s11431-012-4971-x.
[12] Qiu L M , Zhang K H , Dong W Q ,et al.Study of
质量 flow distribution between stages in a two-stage pulse tube cryocooler capable of 1.1W at 4.2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2, 35(8):2332-2338.DOI:10.1016/j.ijrefrig.2012.07.006.
[13] Qiu L M , Cao Q , Zhi X Q ,et al.A three-stage Stirling pulse tube cryocooler operating below the critical
小数点 of
氦气4[J].Cryogenics, 2011, 51(10):609-612.DOI:10.1016/j.cryogenics.2011.07.007.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学术带头人.www.irc.zju.edu.cn.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