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莓茶
张家界为主产地的茶叶
张家界莓茶,也叫小叶种藤茶,因其加工过程中细胞破碎,细胞中所含的黄酮活性成分渗透至表面而形成一层“白霜”,故称“莓茶”。张家界莓茶主要生长于武陵山脉,以张家界为核心区域。
张家界莓茶的采摘一般从四月开始,制作流程主要有摊青、杀青、揉捻、松包、析晶、烘干几个步骤,茶汤汤色黄绿,气清香,滋味微苦而回甜,回甘持久。
张家界莓茶黄含量较高,清咽利嗓效用明显。张家界莓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功能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作用,经济价值极高。
名称由来
土家族人一开始将莓茶称作”霉茶”,因为该茶叶上面有白色斑点,就像食物“发霉”一样,后来“张家界莓茶之父”黄宏全认为其名称不雅,不利于莓茶产业发展,故将其更名为莓茶。
历史沿革
2013年,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张家界莓茶原为土家族常用的民族药物,收录于《土家族医药学》《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南中药材(2009版)》等中医药专著中。后来莓茶产业成为永定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之一。
2024年3月28日,张家界永定区农业农村局表示,莓茶系当地重点发展项目,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关停小作坊,后续会落实办证事宜。
生长环境
张家界莓茶的生产地域范围为:东经109°40′至111°20′、北纬 28°52′至 29°48′之间,一般生长在海拔400—1500米山巅,且其生长地需要保证湿度。适宜张家界莓茶茶株生长的土壤类型为棕色砂质土类,土壤pH值4.0-6.02,有机质为1.87%,硝态氮为1.54mg/kg,有效磷为23.0mg/kg,速效钾为160.0mg/kg。在中国,张家界莓茶主要生长于武陵山脉,以张家界为核心区域。
采制工艺
采摘
采摘时间
一般4月开始采茶,至11月中旬莓茶植株叶色开始转红前结束。
采摘部位
一般4-9月采摘的幼嫩藤尖,用于制作芽尖莓茶的原料;9-11月采摘成熟的羽状复叶,用于制作普叶莓茶或颗粒莓茶的原料。
采摘次数
莓茶分枝萌芽能力强,资源再生性好,成年莓茶园一般每年采摘20~25次,其中夏秋生长旺季宜每隔7~8天采摘一次。
制作
张家界莓茶制作流程主要有摊青、杀青、揉捻、松包、析晶、烘干几个步骤。
品质特点
感官指标
须:絮状,灰色,表面披白霜。
芽叶:条状,表面灰白隐绿。
珠:圆球形,表面黄绿色,直径 1.5mm 至 2mm。
曲:纺锤状,表面深绿色。
露:卷曲状,表面灰白隐绿。
茶汤:汤色黄绿,气清香,滋味微苦而回甜,回甘持久。
理化指标
水浸出物≥28.0%,黄酮(以二氢杨梅素计)≥24.0%。
冲泡品饮
张家界莓茶需使用90度以上的开水冲泡,无需洗茶,黄酮首次溶出率为70%。
功能效用
张家界莓茶对清咽利嗓效用明显,黄酮含量超其他茶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功能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作用。张家界市莓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链球菌等常见病菌也有着明显的灭杀作用。
发展现状
截至2023年2月,张家界永定区全区莓茶种植面积发展到了十万多亩,张家界市全市莓茶种植面积达到了十八万亩,全市莓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了14.3亿元。在张家界莓茶核心主产区,已经看不到任何荒田荒地,田边地角都是莓茶。尤其是永定区罗塔坪乡,田里地里全是莓茶,已经成为真正的中国莓茶之乡。
文化活动
2023年4月18日,张家界莓茶品鉴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茶界名流、茶商企代表齐聚一堂,会茶友、话茶事、谋茶业。此次活动主题为“让世界认知莓茶,让莓茶走向世界”,由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指导,永定区人民政府主办。
2023年5月20日,第四个“国际茶日”“全国助残日”两个特殊的节日前夕,以“莓茶有爱 莓好湘约”为主题的2023第三届中国·张家界莓茶文化节暨“茶力量”张家界莓茶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张家界市城区市民广场开幕。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有网民发视频称“张家界农业局不准农民自己炒茶了”。视频显示封条单位系“永定区莓茶生产加工棚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3月28日下午,张家界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回应,莓茶系当地重点发展项目,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关停小作坊,后续会落实办证事宜。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生长环境
采制工艺
采摘
采摘时间
采摘部位
采摘次数
制作
品质特点
感官指标
理化指标
冲泡品饮
功能效用
发展现状
文化活动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