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安,字仲康,侯官县(今
福州市)人,生于清
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卒于
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35年),沈绍安发掘利用我国的传统工艺,加以改进创造,成为近代杰出的工艺品——脱胎漆器,是中国近代脱胎漆器的创始人,
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1910年沈绍安的
漆器参加了美国
圣路易斯博览会;1911年参加
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1914年参加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1924年参加英国伦敦博览会;以后又先后在美国、
菲律宾,
比利时、
巴拿马共和国、
日本等多次
世界博览会中,得到各种奖章、奖状和崇高的评价。
沈绍安(1767~1835年),字仲康,
侯官县(今
福州市市区)人。[清]福州人。善漆工。漆器之有脱胎,系其始创。先塑土为器,或人物,以绸或夏布和漆层层敷之,干后去土,胎薄且轻,质又坚固,益以精细加工,光彩烂然。《福建美术家传略》少为油漆匠,在福州
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
漆器店,以油漆加工为业,并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等小商品。为了迎合官场应酬及男婚女嫁需要,受古人“夹苎”法启发,创制脱胎漆器。其法取粘土捏塑各种器物模型,外用夏布(
苎麻布)或绸布,敷漆分层上裱,待漆干后浸入水中,去模、擦干就是“脱胎”。再精细加工,以彩漆,就成“脱胎漆器”。传统漆器只有红、黑两色,绍安增加黄、绿、蓝、褐诸色,还使用贴金银箔等手法,使漆器光彩夺目,轻巧耐用。最初主要制作茶箱、烟箱、提盒、首饰箱、
观世音佛像等实用器物和佛教人物像,大受上流社会欢迎。“沈绍安脱胎漆器”誉满天下。其手艺世代相传,至第四代传人沈正镐(“正记”)和沈正恂(“恂记”),工艺水平又有提高,搀入泥金、泥银等颜料,色调愈显美观柔和,加上创造“擦金”等新工艺,使沈家脱胎漆器步入“黄金时代”。曾参加日、法、
加拿大等国举办的
世界博览会,并获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