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县是
中原地区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
福建省福州市市区和
闽侯县的一部分,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
闽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侯官县在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成立,至民国元年(1912年)与闽县合并为闽侯县,侯官县的建置从此取消。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为侯官县,包括以后的
福州、
莆田市、
泉州市、
漳州市4府地,属
会稽郡南部
都尉。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分出会稽南部都尉地,设
建安郡。侯官县(今福州)属建安郡,置典船
校尉晋朝太康三年(282年),分出建安郡部分地设
晋安郡,隶属于
扬州市(州治在
建邺区,后改名
建康,即今南京)。侯官县(今福州
鼓楼区)为晋安郡治。
南梁普通六年(525年),晋安郡改属东扬州。侯官县(今福州鼓楼区)属之。
陈永定元年(557年),晋安郡设闽州,侯官县为州郡治所。
天嘉六年(565年),撤销闽州,晋安仍属东扬州。
光大二年(568年),晋安郡设丰州,侯官县仍为州郡治所。
武德八年(625年),改名丰州,置丰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改称泉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今
福州市)为闽州都督府。
五代十国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
王审知子延翰在福州建大
闽国。
长兴四年(933年),闽王
王延钧(鏻)称帝,改元
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后晋
开运二年(945年),
王延政改称闽王,以
福州市为东都,。后汉乾元年(948年),福州归
吴越钱皇后统治,复称福州威武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福州彰武军。侯官县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钱俶向宋纳土请降,宋改福州彰武军为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太平兴国四年。
雍熙二年(985年)置
福建路。侯官县属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为
福州路,隶福建
行中书省。之后,福建行中书省数次改为宣慰使司,又复为行中书省,并一度改称行尚书省。至元二十二年,
福建行省并入江浙行省,省治在
杭州市。
福州市归福建道,仍为
福州路。
元贞元年(1295年),福清县升为福清州。元至正二十七年(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讨平盘踞福建的
陈友定,改福州路为福州府。侯官县与
闽县同为省州府路治所。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福建行中书省。
洪武九年,明廷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
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
朱聿鐭朱聿键即帝位于福州,建元隆武,定都福州,称福京,福州府更名天兴府。侯官县与闽县同为省府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府,属东路道(民国3年,改称闽海道)。民国2年3月,改闽侯府为
闽侯县,
福州市为闽侯县治,仍为省城。
清代,侯官县辖4坊、61都,统114图。清末废乡、都,建区,侯官县分为22区,与
闽县分治今闽侯县以及福州城内区、浦东浦西区(
仓山区)和上渡区,其中城内区分为:东段(宦贵巷一带)、西段(西门大街一带)、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带)、中段(
总督口、小龙湫一带)、南段(
南大街、
杨桥巷、
南后街、光禄坊一带)五段。
侯官县历史上曾出过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清朝学者
陈梦雷和政治家
林旭。陈梦雷是清朝时期的重要学者和作者,而林旭则在清朝末年被清政府处决,是当时政治斗争中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