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原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合作,在
巴彦淖尔市巴音满都乎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晚白垩世(约8300万-7000万年前)
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小型
伤齿龙科恐龙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内蒙古蝶猎龙”。
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团队介绍,内蒙古蝶猎龙化石标本是其2016年-2017年在内蒙古西部独立开展地质遗迹保护项目时采集的,标本保存了大部分
头骨和部分头后骨骼,完整头骨长约12厘米,体长约1米。团队经过2年的室内精心修复研究,发现其前部背椎神经棘呈现标志性的蝴蝶状特征,区别于其它已知的
伤齿龙属家族成员,故命名为内蒙古蝶猎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裴睿表示,本次发现的内蒙古蝶猎龙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亚成体,不论是在个体发育还是
种群演化均处于关键阶段,对研究晚白垩世东北亚陆地生物群多样性和古环境变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对探索
近鸟类恐龙演化和鸟类起源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