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女,
汉族,群众,1964年5月出生,2003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2009年担任软件学院2008级本科2个班、07级本科5个班(223人)辅导员。
简介
在
华东交通大学100余名辅导员当中,她中等身材,普普通通,平凡的一点也不起眼;在
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近3000名学生心里,她可敬可信,可亲可近,是最值得学生信赖、最受学生欢迎的。董海燕担任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辅导员7年以来,把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爱心倾注到学生工作当中,为一批批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就了绿色之路。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表彰为省级先进班级,连续6年保持零考试违纪率;所带的学生先后有6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
父母
她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悉心尽力为他们健康成长铺就平坦路。从
高中到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转变学习方式,董海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采取"两手抓"的办法,培养新生自主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抓学习上,她组织高年级学生给新生介绍大学学习、生活体会,面对面地传授新生在学习生活上需要掌握的方法与技能;在新生班级中开展了"互帮互学"活动,让学习差的和学习好的同学结成帮带对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辅导,带动专业、班级学习的好风气。在帮助新适应生活环境方面,针对一些新生入学之前生活依赖性强的实际,她积极引导新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主动参与班级、专业各项活动。自任辅导员以来,她每学年都要组织新生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新生学会自己整理内务、安排生活;发动新生积极参与大学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大赛,让他们在与老师、同学频繁接触中,掌握信息,学习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学校园是个大家庭,而处在学生工作一线的政治辅导员,工作业务多而杂,要做学生思想工作,也要管学生学习、生活,就像学生的"第二任家长"。董海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无愧于"家长"角色。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一位学生因感冒而引起急性哮喘急需送转医院,而当时董海燕的女儿也高烧40度,正在省儿童医院,接到学生转院的电话后。她立即把女儿交给了爱人,一路小跑打车赶到省一附医院。经与医生交流后得知:该生病情非常严重,不及时治疗恐怕要窒息,治疗不好也会引起慢性病。于是在7天的长假里,她每天熬中药、煲肉汤,就像一个母亲一样陪护在学生身边。
董海燕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只要学生需要她时,无论在何时、在何地,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面前。2007年的一个晚上,一位学生因恋爱纠纷与女方家庭发生摩擦,向董海燕打来求救电话。董海燕二话没说,决不能让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她迅速赶到事发地点。经过近3个小时的调解,才把学生解救出来。第二天,学生的家长从外地赶到学校,泪流满面地对董海燕说:这次多亏您帮助,否则我儿就惨了!
既然是老师,心中必须装着学生;既然是做学生工作的,就应该对学生了解的清清楚楚。熟悉董海燕的师生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两件宝贝。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必须到学生宿舍去转一圈,两件"宝贝"就是笔和本子。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她心里非常明白。为此,她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每天必须到学生宿舍转一转,每学期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次谈心都要做好记录。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把所带的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装入了她的"信息库",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和兴趣爱好,她都能随口说出一二三,以至于不少家长想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都直接打电话、写信给董海燕,而无需与子女交流了。许多学生家长都这样说:"把孩子交到董老师手中,我们非常放心。"
爱心和耐心
2003年11月7日凌晨,某学生宿舍发生一起手机失窃案。校保卫处调查分析后判断,性格孤僻内向的A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过董海燕耐心细致的工作,A某最终主动向保卫科交代了盗窃事实,并争取了学校宽大处理。案件侦破后,面对同学的议论,A某情绪出现很大波动,并有了放弃学业、放弃生命的念头。一个学生背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联系着一个社会的职责,大学是培育人的地方,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放弃一份责任。A某的过激思想行为引起了董海燕的关注和担忧,她主动找到A某与其交心,每天上课则坐在其身边,课间休息和吃饭也安排班委同学陪同,每逢周末则组织与A某要好的同学一起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等,使A某逐渐化解了心中的怨气。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终于在一个周末的下午,A某找到董海燕,失声痛哭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并表示今后要改过自新,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力争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对待"失足学生"的处理,既要坚持惩前毖后,更要讲究治病救人。在这方面,董海燕言行一致。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他们走在十字路口时,"拉"他一把还是"推"开不管,显得非常重要。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先后有10多名"问题学生"在董海燕的悉心帮带下,顺利走出人生困境。
创新
大学校园没有围墙,信息来源四面八方。如何让学生工作更加贴近时代发展,更加贴近大学教育特点,更加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如何破解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工作难题与矛盾?董海燕担任辅导员以来,就一直认真思考着,积极地探索着,也一路收获着。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已成了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但一些高校在这方面显得办法不多。为了让教育能深受学生欢迎,让安全意识常驻学生心脑。为了破解这道难题,2007年,董海燕别出心裁,采用别开生面的安全视频模式教育,亲自导演并指导学生拍摄防盗、防骗、防交通意外、防火灾等活动,并将拍摄制成"校园安全DV",在校园网上播放,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安全教育的实效。这种做法现已在全校中推广,
江西省教育厅给予了肯定。
创新是解难的金钥匙,创新是增效的助推器。利用学生欢迎的办法和手段,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效果,是董海燕担任辅导员以来一直重视和坚持的理论。新生刚入学,由于水土不服、想家、恋旧等实际,有的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变化,表现的闷闷不乐,甚至萌生退学念头。对此,董海燕通过手机短信、利用QQ聊天、开通辅导员博客等,与这些同学进行了"心贴心"的交流。工科类男生多女生少,班级活动一直开展得不活跃,为了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班级活动,她引导男女生组织兴趣小组,活跃了班级活动氛围。创新提高效益,创新改变面貌。近几年来,董海燕所带的班级,无论在思想教育还是在班级活动,无论参加科技大赛还是参与社会实践,都开展的有声有色。